分享

画稿溪诗歌走廊作品节选(十一)(2020.9.5)

 昵称76506597 2021-08-07

本期上刋目录

木子、白水、蔡南华、杨晓辉、郑斐、杨朝华、刘桐山、颜细园、刘龑、张辉、欧国华、黄军贤、王贤明、李登福、刘新华。

                          正文
☆画稿溪·诗歌走廊
◎安居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感
◇木子
 
富豪钱再多,穿的不过是一身衣
皇帝权再大,睡的不过是一张床
当老屋遇拆迁队,还有人会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
而我们的老屋,是否已比杜甫的茅屋好太多太多
茅屋旁的竹林檫亮了双眼,静静地注视
茅屋的轮回
直到草堂成为国家4A级景区
浣花溪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从大诗人希冀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到高楼大厦遍天下,一间比一间美
读书人不再有无屋可住的窘迫
一个个居住小区不仅抗震
还有花园式绿化的环境,任你自由徜徉
人们在这里锻炼、娱乐、交谈,不亦乐哉
南村群童的后人,有的,据说已是诗人
到竹林,不过是寻找挂在竹梢的灵感
穿越历史浩瀚的海洋
诗人为公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代代龙的传人
让我们在吃穿住行无忧之余
惦记着  国家的安危、民生的疾苦
哦,茅屋
你已是精神的象征、诗人的化身
哦,秋风
给天堂里忧国的诗圣捎去一缕灵感
庇佑华夏子孙  福泽安康、文化绵延不绝
 
【作者简介】笔名:木子、木斧、泸州木子、雨天品茗,本名:苏平,男,四川叙永人,西师中文本科,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认证诗人,泸州市江阳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画稿溪诗歌走廊文学流派创始人,曾担任纸刊执行主编、责任编辑、组稿编辑,画稿溪诗歌走廊栏目的创始人和负责人,突破了传统纸刊对文字呈现的局限,为人正直善良。作为画稿溪纯文学群群主和画稿溪诗刊微信公众号负责人,热心开展文学活动,深受好评!诗观:诗是灵魂奏出的音符。诗作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华西都市报》、《文学百花苑》、《现代诗美学》、《中国诗》、《华夏诗潮》、《南粤诗刊》、《北方诗歌》、《奉天诗刊》等。
 
◎种树
◇白水
题记:十年树木……
 
我种过很多很多的树:
有的早已回归泥土,
有的勉强活着,
有的绿叶扶疏。
 
撑天的梧桐砍了,
——那儿正新建房屋。
苍翠的雪松截了颠,
——它可能造成电线短路。
 
桃李花儿艳美甜香啊,
却是长在墙角处。
贝叶树遮荫一大片,
向鱼儿们布施玛瑙珍珠。
 
树啊,我盲目地将你种下,
再无力提供帮助。
尽力寻找一个适合的位置吧,
小心划拨,属于自己的天数!
 
【作者简介】白水,本名:苏朝云,四川叙永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治音乐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叙永县志办工作期间,任《叙永诗钞》和《叙永文钞》责任编辑。诗作散见于《鸡鸣诗苑》、《泸州诗词》、《丹山吟》。四川省方志学习班首届学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叙永县水尾中学校学刋编辑、画稿溪文苑编辑。水尾镇志稿执笔主编。

◎仲夏
◇蔡南华

蝉在晨露中苏醒
一首歌
需要重复多少次
才可以掩饰
昨夜的漫长挣扎

树叶卑微的踌躇在枝头

左思右想
趁风吹过时
小心翼翼的回忆着春天的故事

荷花又相遇了
依旧以去年的姿势
把唐诗和宋词一遍遍解读
岁月的沧桑啊,在莲塘
不过是一场秋闲冬歇
不过是水暖雨酣
夏碧千顷

【作者简介】蔡南华,湖南岳阳人,现居江西南昌。爱好诗词创作,现代诗和格律诗词散见于本地报刊(南昌晚报、江南都市报等)以及星星诗刊等全国性的专业报刊杂志。中国青年作家协会《芙蓉国文汇》的签约作家,《现代诗歌网》等网络诗刊的驻站诗人。

◎因为谁
◇杨晓辉

窗外,细雨飞
那是云中水
它们为情醉,化成相思泪
迷蒙的线条,跳动的心扉
唱啊,唱啊,爱相随

这是因为谁,因为谁
平凡的时光
诗情画意如此美
相思泪啊,相思泪
为情坠啊,为情坠
心儿跟着梦起飞
愿今生,常相陪
 
【作者简介】杨晓辉,笔名:天堂鸟知怡,河南洛阳白马寺人,现居福建厦门。自由职业者,爱好文学,体育,音乐。
 
◎叶尔羌河的名片
◇郑斐
 
冬季里
你铁马冰河
静静地流淌
清澈见底的河水
像美丽的姑娘
缠绵的向大漠孤烟诉说
微风抚摸着你的脸庞
星星眨着眼
瞬间成了一条银河
你那内心的澎湃啊!
尤如牛郎见了织女
汹涌的河水
六月的天
奔跑在辽阔的草原
沙漠的边缘
绿叶穿梭在河的两岸
吞噬了大地干旱的无情
那脱缰的灵魂永远留在
美丽的神话里
叶尔羌的传说
不再是传说
勤奋的人们
把汗水洒落在尘世间
沙漠的尽头
一切绿意盎然
沉睡的叶尔羌河
穿越时空寂寞
把这里的家
滋润的越来越美
 
【作者简介】郑斐,字子彦,号木春,笔名:静坐常思,系河南永城人,新疆机关工作者,爱好诗歌和散文,诗歌展示于中国诗歌网、诗词吾爱网等网刊,也有作品刊发于《诗赋中华》、《中国当代诗词集》《现代诗美学诗刊》。
 
◎散步之想
◇杨朝华
 
北京人遛弯
四川人散步
用脚围着楼房转
用心绕着花木玩
步伐缓慢
脚步在水泥路面盘旋
深情的目光
变换着明媚的天
 
从南走到北,追赶时光的无情
从春走到冬,踏平岁月的坎坷
用脚亲吻大自然
 
把心事放在脚尖上——
超——前!
用耳听着,青草树叶的风声
谁在诉说,大地听不懂的秘密
 
青年时把直路走弯了
老年时把弯路走直了
把许多故事遗留在十字路口
把孤独丢进了路边的小溪里
让溪水去给它唱快乐曲
 
总是一次次
将终点变起点
人走在路上
路却在心上
希望总是在畅想
不要把路走偏
 
【作者简介】真名:杨朝华,男,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四川遂宁人。爱好诗歌词赋;曾在四川《党风党纪》、《国土经济》、等报刊发表诗文。有诗、词收入《如诗岁月》、《见证中国崛起》、《诗意短歌》、等书集。曾多次在全国诗赛上获奖。
 
◎四季忙
◇刘桐山
题记:1966年初中毕业,下乡到吉林省辉南县楼街公社义龙大队集体户。在普通农活中,深感农村四季忙碌着,于是写下了几幅农活的场面。
 
春。
一年四季它似金。
急插秧,
全力都献它!
 
夏。
大地秧苗美如画。
紧铲趟,
流汗有何怕!
 
秋。
五谷杂粮齐待收。
抢收粮,
喜望景丰收!
 
冬。
雪花纷飞劲莫松。
积肥忙,
尽力为明春!
 
【作者简介】刘桐山,1950年2月出生。1966年8月下乡到吉林辉南县楼街公社义龙大队集体戸。1971年招工到辉南磷肥厂。1975年到县塑料厂。退休后,参加社会活动。事迹在县电视台多次播放。
 
◎缅怀屈子询端阳
◇颜细园
 
嘶鸣的蝉声隐设在六月的枝头上
扎裏着历史的变迁和沧桑
经过千年的洗礼被带进尘世的杯盏
楚天沉沉,水声幽幽
一个枯槁孤独的身影迈着沉重的步履
痛苦地告别长安来到湘江之畔
蓦然间望茫茫橘子遍野
看沉沉万里楚天
遥望洞庭烟波浩渺
峨冠高耸,身佩芷兰
披着长发行吟泽畔
是谁在汨罗江畔演奏地离骚
摇落一地的花瓣
铺满路人踩出的脚印
褪去厚重的楚辞歌赋
撕开金黄色的粽叶
抚摸着千年的暗伤
却触不到屈子心跳的律动
撑起龙舟的船桨戏浪狂欢
却没有人能挽回那狂澜巨浪
那纵身一跃便成为了历史的伤痛
楚河的波浪承载着屈子的冤魂
岸边开满了朵朵的幽兰
那是永不凋零的花朵
 
【作者简介】颜细园,中国诗歌会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分会副会长,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长沙分盟主席,中国诗歌会签约诗人,四川省南边文化艺术馆第七届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事琤文艺》资深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诗选刊》、《中国旅游诗歌》、《新诗歌》、《诗三百》等刊物。
 
◎记忆桃花盛开的地方
◇刘龑
 
我用心在想您
记忆里我的故乡抑或阳春三月的归燕
总让那里的天空湛蓝或粉红
桃花林中间,飘飞的花瓣
与父亲缭绕的烟斗
游离在草房土坯墙上
听一首民歌与土酒缠绵
桃树下母亲坐着的石凳圆润光滑
映红了一片贫瘠的希冀
装进了远游的行囊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看到桃花湖的水波
清涤着古典得让我心疼的村庄
鱼儿顶着粉红的遮阳帽
与心动的鹅绒纠缠不休
跟随一只并不点水的蜻蜓
将一片桃叶追逐着光裸的顽童
让歌声一路飘荡

梦里走进童年的桃林
记忆里的桃花粉红了的心迹
让我在那遥远的故乡
脚步也充溢着粉红的颜色
 
【作者简介】刘龑,男,80后,彝族,贵州六枝人,发表作品200余篇(首),系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会员,《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六盘水文学院签约作家,桃花诗社社员,“文蔚水城”沙龙成员。

◎茶山春韵
◇张辉

听一声春雷,
茶山天空划破。
惊动了土地,
唤醒了茶芽。
不起眼的茶山,
荡起了春波。
寂静的茶坡,
激起了茶乡欢笑浪花朵朵。

打一场春雨,
催生了茶山的茶歌。
淋湿了茶山,
滋润着茶芽。
不起眼的茶山,
躁动着碧波。
寂静的茶坡,
涌动着采茶姑娘的玉波。

一叶一尖,飞入筐篮,
有暗香盈袖。
两叶一尖,跃入背篓,
有春意婆娑。
和着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
唱着茶乡老农的深深情歌。

【作者简介】张辉,湖南宁乡人。一个纯粹的诗歌爱好者,在网络大海中偶尔拾到几颗小贝壳而喜不自胜。
 
◎没有风的日子也会凉爽
◇欧国华

埋在冬天的那颗闷雷
傍晚,炸开了花
海蟹般的闪电
张牙舞爪,撕碎了
天边幕墙的宁静

在狂野、在天空横行霸道
于是,一滴一滴的雨
霎时瓢泼
不再是情人离别眼泪

风在思考,为什么
船脱离了江河
还能在陆地上航行
为什么?没有风的日子
也会凉爽

后山的那坛女儿红
被溪水冲刷,露出了
隐藏十八年的相思
舀一碗,独自喝下
泪水与害怕
连同曾经的约定

【作者简介】欧国华,笔名老树皮,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参战老兵,系美协、作协会员,诗歌散见于《湖南省诗词学会》《当代先锋文学》《武水》《暮雪》《特区诗刊》《现代诗美学》等刊物。诗观:别去远方寻找,诗就在脚下、身旁。
 
◎今晚的月亮不圆
◇黄军贤
 
低回的蛙声告诉我
今晚的月亮不圆
漆黑的小道告诉我
今晚的月亮不圆
孤单的身影告诉我
今晚的月亮不圆
她是赢家
我从来就不输
为什么琴声刚起
就红了眼眶   冷了心房
今晚的月亮像个咸蛋
死气沉沉
但愿今晚的月亮是个咸蛋超人
有起死回生的法术
 
【作者简介】黄军贤,笔名:贤言岁语,60后,浙江嵊州人。一个很随性有野性的草根写手。作品散见于纸刊及网络平台。
 
◎王贤明·七律二首
 
赞石永镇产业发展
巴楚春风拂故乡,
东家就业北村忙。
披星伴月栽金树,
盼日瞻天亮富庄。
片片桃林红雨落,
条条道路白云翔。
倾情几载青山秀,
着意人间赴小康。
      
赞万秀桥水库

晨曦日暖湛蓝天,
空气清新益寿年。
岸上葱笼涂果树,
水中碧莹映云烟。
斯时祥瑞兴家业,
盛世繁荣著国篇。
秀色有情施厚报,
风光无限在山川。
        
【作者简介】王贤明,笔名:欣然。四川省邻水县人。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广安市诗词学会理事,邻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各级网络平台及纸媒体。

☆画稿溪·红尘一撇
 
◎门前的那棵胡桃树
◇李登福
 
  在我家门前有一棵胡桃树,去年八十岁了,那是爷爷十岁那年栽的。爷爷去年九十岁。
  据说爷爷十岁那年,看见乡里人家的胡桃,非常想吃,后来得到一棵胡桃幼苗,大人又不准栽在土边,因此就栽在门前的一个石旮旯里。有人给他说:“桃三李四核十一”。意思是说胡桃(核桃)要十一年才结果,但爷爷说他不怕,他能等得到结果之时。
  天旱的时候爷爷给小胡桃树浇浇水,有时还给它施施肥。胡桃树在逐渐成长,爷爷也在成长。到了第十一年,胡桃树已经枝繁叶茂。这一年胡桃树果然如期结果了,不过爷爷已经不如栽种的那时候天天惦记着胡桃了,因为就在这一年,爷爷做了父亲,他惦记的是他的儿子——我的父亲。
  后来,有了农业社。爷爷成了农业社干活的好手,插秧打谷、锄草耙犁,爷爷总是带头顶着干。
  胡桃树越长越大,如巨大的华盖,伸出浓浓的绿荫。父亲也渐渐大了,于是胡桃树下成了他的乐园。夏日里,在树下的石滩上乘凉、嬉戏;秋天,蟋蟀在草丛乱石低吟,于时父亲和他的伙伴们又忙着捉了蟋蟀放进笼子里。有时胡桃树上还有野蜂在上做窝,于是父亲等一群孩子便拿了竹竿,在竹竿末梢绑了干草,看准蜂窝,点燃干草,猛的将火伸到蜂窝之下。待到烧死野蜂,再用竹竿打下蜂列,用针挑出蜂列里的还未成形的幼蜂,用油炸了吃,常常一人只分到几个,争得面红耳赤。但也有被野蜂蜇的时候,据爷爷说,有一次父亲就被野蜂蜇了几下,眼肿得只留下一条缝。八月里,胡桃成熟了,于是父亲和他的伙伴们又忙着拿了竹竿爬上树打胡桃,有的在树上打,有的在树下捡,好不热闹!那胡桃树下就是一个欢乐的世界,但石旮旯旁的庄稼地却因此被踩出条条小径。
  再后来,有了我。爷爷依旧能干。记忆中的爷爷在生产队干活总是风雨无阻,而且从不偷懒,他希望多挣一点工分,以多换取一点口粮来维持全家的生计。爷爷常常叹息:自己这样拼命干,为什么总是不够吃呢?
  胡桃树一如从前般碧绿茂盛,胡桃树下的热闹非凡依旧,胡桃树下的小径依旧。可是一场灾难却不知不觉降临到胡桃树身上。生产队有人说这棵胡桃树的枝条遮挡了下面集体的庄稼的阳光,再加上孩子们的踩踏,下面的庄稼得不到收成,于是队里决定砍掉这棵胡桃树,虽然爷爷力阻,但最后胡桃树还是被削去了不少枝桠。于是,胡桃树不再遮天蔽日,仅剩孤零零的枝干和不多的枝条,宛如一个成年人生过重病一般。但依然碧绿,依然年年结果,只是果实不多,只能落到树下的石旮旯里。孩子们于是就不到庄稼地里寻胡桃,只在石旮旯里找寻属于他们的快乐。
  树下欢乐依旧!
  又过了十年,开始下放土地了。爷爷已六十多岁了,可是依旧能干。七、八月里,爷爷“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抢收稻谷;十、冬月,已是“卷地朔风凛凛,漫天瑞雪霏霏”,可爷爷依旧在犁田翻地。清晨,小伙子和姑娘们还在贪恋温暖的被窝时,爷爷已经扛了好大一回柴回来了;中午,烈日当头,田地里早已没了人影,只有那喋喋不休的不知疲倦的知了伴着不知疲倦的爷爷;傍晚,庄稼上沾湿了露水,月亮已露出半个头,爷爷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这还真有点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意。不过,爷爷没读过陶渊明的诗,肯定不会领会如此意境,更不理解陶渊明的“愿”,但他知道,一家人由过去的一日两餐变为一日三餐了,肚子吃饱了。爷爷的脸上时常带着满足的笑颜。
  在下放土地的时候,爷爷为了保护那棵他亲手种下的胡桃,要了胡桃树周边的地。胡桃树又逐渐茂盛起来,结的果子也多起来,树下孩子们的欢乐也增长起来。
  不知从何时,胡桃树结的果子竟然少起来。粗大的树干表面满是皲裂的口子,枝条有的也渐渐干枯了。到了冬日,树叶落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凄凉地立在寒风中,孩子们也不到下面去了,这更显出了它的颓唐。原来胡桃树已经衰老了!
  去年,家里建新房。一次,爷爷去挪一块竖放着的不太大的木料,木料倒下来,他没能扶住,我赶快替他扶住。爷爷笑了笑,叹口气说:“人老了,不中用了。”是啊,都九十岁了,是老了!后来新房缺了楼板,爷爷说,那胡桃树已不再结果了,可以砍了做楼板。于是弟弟砍了它做了楼板。
  没有了胡桃树,那乱石堆似乎少了什么。但既然是乱石堆,当然种不了蔬菜、粮食,于是爷爷又在那棵老胡桃树的木桩傍栽下了一棵幼小的胡桃树。
  这一次,爷爷还能等到这棵小胡桃树结果么?
 
【作者简介】李登福,生于1969年,中学浯文高级教师,1986年毕业于四川省叙永师范学校,后通过自考获取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三十余年,爱好古诗词、书法,曾获四川省泸州市“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成人组二等奖,有诗词联在泸州市等地方刊物交流。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原作)  刘新华(扩写)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这件事后,主人从一群奴才中抽一部分成立了一个业余护卫队,这个得到主人夸奖的奴才做了队长。
护卫队负责利用工余时间在房屋周围巡视,不准像傻子一样的人靠近;也听从主人吩咐兼管这群奴才。
护卫队员每人发一根大木棍棒,不听主人话的会被棍棒伺侯。
这个得到主人夸奖的奴才做了队长后洋洋自得。一次,他把一个不听主人话的一个奴才打了一顿,神气极了,就跑去找聪明人又说一通:“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可一次主人把他的媳妇诱奸了,他心有不满,也不敢找主人讨公道,他怕失去这个队长职务。
  主人得寸进尺,霸占了他的媳妇,不准他与他的媳妇亲热。
  他终于忍不住了,去找主人论理。主人罢了他的队长职务,让那个被他打过一顿的奴才当了队长。
  新当的队长又找理由把他打了一顿。
  主人太强大了。他又只好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
  他又碰到傻子,向傻子说了一通。
  “混帐!活该!”傻子大吼一声。
  他在傻子那里得不到安慰,又到聪明人那里诉苦。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他回到主人那里,继续着原来的生活,等待着好起来的那一天的到来。

【作者简介】刘新华,学士学位,高级讲师,政协委员;60多篇论文、100多篇文学作品和1000余篇信息通讯被国家级等各级报刊、论文集、媒体(部分国外发行)刊用;发表作品约38万字;曾任国家级学术刊物副主任编辑、省级文学媒体创作室主编,邀任国家级诗书画家网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名家委员会副主席和散文网名家委员会副主席;获中央统战部等国家级各级各种奖励约100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