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分享|童年的经历成就了他的戏剧事业

 依撒 2021-08-07

哈洛·品特

#  (Harold Pinter CH, CBE)(1930.10.10—2008.12.24)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垃圾、强行拉开了封闭房间的窗帘。

“1

生平及人物经历

哈洛·品特出生于伦敦哈克尼区一个犹太工人家庭,曾就读于当地学校,在品特成长的过程当中深受反犹太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思潮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起到了很大的刺激作用,使得他成长为一名剧作家,而后极力批判这种思潮。

在二战爆发时,品特与家人被迫从伦敦搬走,直到12岁时他才返回。哈洛-品特曾经一再声称,二战时期伦敦被德军轰炸的经历在自己的脑子里刻下了很深的烙印在回到伦敦之后,12岁的品特进入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的经历让他立志要献身戏剧事业。

1948年,品特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录取,进入这个知名学校深造。

1950年,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诗集。

1951年,品特到伦敦演讲戏剧中心学校进修。同年,他在AnewMcMaster的著名爱尔兰剧团当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一剧团是以表现莎士比亚的作品而闻名的。

品特于1954年至1957年间用艺名大卫·巴伦 (David Baron) 在英国国内巡回演出。

他的首部剧本《一间房子》 (The Room),于1957年由布里斯托尔大学学生演出。 

1958年品特完成《生日派对》(The Birthday Party)一剧,尽管《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演艺评论家 Harold Hobson 给该剧不错的评价,但公众反应不佳。不过随著1960年《看门人》(The Caretaker)一剧的成功,让品特声名大噪後,《生日派对》再次受人关注。

这些剧的情节往往把一些无伤大雅的情况,逐渐变坏成荒诞的局面,剧中人物的行为有时令观众、甚至剧中其他角色费解。

于是这两部剧作,连同其他如《回乡》(The Homecoming)等早期作品,有时被称为“威胁喜剧”,归入荒诞派戏剧,品特本人也于早期就深受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的影响,后来两人更成为深交。

品特于1966年获颁发司令勋章。

1973年他成为了国立皇家剧院的副导演。他后期的剧作都比较短,题材也比较政治化,往往在讽谕强权压迫。

 1985年品特跟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造访土耳其,并与许多政治压迫的受害者见面。在美国大使馆一项向米勒致敬的活动中,品特并没有跟其他客人寒暄,反而谈论被压迫者的生殖器官遭受电击的场面,结果被赶出馆外。米勒也随同他一起离场,以示支持。品特于土耳其所见到的迫害,及对库尔德语的抑制,成为了1988年的剧作 《山脉语言》(Mountain Language)的灵感。 

1999年品特对北约轰袭科索沃大表不满。他也公开反对美国攻击阿富汗及2003年的美伊战争。

2002年他获得 Companion of Honour 爵位(此前他曾拒绝爵士头衔)。他是RESPECT联盟的支持者。于2005年他宣布将退出剧坛,投身政治活动。

2005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品特为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颁奖理由:「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2

电影作品

品特的首部电影剧本 The Servant 写于1962年。

其後他也为 The Go-Between 以及法国中尉的女人等电影编写剧本。

他也为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写出电影剧本,不过该剧从未拍成电影。

他有数部舞台剧作也被搬上大银幕:如《看门人》(The Caretaker,1963年)、《生日晚会》(The Birthday Party,1968年)、《回乡》(The Homecoming,1973年)及《背叛》(Betrayal,1983年)。

“3

作品列表

剧作:

- The Room (1957)

- 生日派对 The Birthday Party (1957)

- 哑巴侍应 The Dumb Waiter (1957)

- A Slight Ache (1958)

- The Hothouse (1958)

- 看门人 The Caretaker (1959)

- Sketches (1959)

- The Black and White

- Trouble in the Works

- Last to Go

- Request Stop

- Special Offer

- That's Your Trouble

- That's All

- Interview

- Applicant

- Dialogue Three

- A Night Out (1959)

- Night School (1960)

- The Dwarfs (1960)

- The Collection (1961)

- The Lover (1962)

- Tea Party (1964)

- 回乡 The Homecoming (1964)

- The Basement (1966)

- Landscape (1967)

- Silence (1968)

- Sketch: Night (1969)

- Old Times (1970)

- Monologue (1972)

- 无人地带 No Man's Land (1974)

- 背叛 Betrayal (1978)

- Family Voices (1980)

- Victoria Station (1982)

- A Kind of Alaska (1982)

- Sketch: Precisely (1983)

- One For the Road (1984)

- Mountain Language (1988)

- The New World Order (1991)

- Party Time (1991)

- Moonlight (1993)

- 从灰烬至灰烬 Ashes to Ashes (1996)

- Celebration (1999)

- Sketch: Press Conference (2002)

散文

- Kullus (1949)

- The Dwarfs (1952-56)

- Latest Reports from the Stock Exchange (1953)

- The Black and White (1954-55)

- The Examination (1955)

- Tea Party (1963)

- The Coast (1975)

- Problem (1976)

- Lola (1977)

- Short Story (1995)

- Girls (1995)

- Sorry About This (1999)

- God's District (1997)

- Tess (2000)

- Voices in the Tunnel (2001)

诗作

- War (20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