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廊

 新用户8489cL9T 2021-08-08

文:黄浩蓉  聂传安


        初中部重建,我们这一届借高中部上学一年。

        美丽的环境,优良的学风,深深镌刻于众多学子心中。

        一班黄浩容同学(对,就是那位画画高手)有一文恰好是表达对学校的留恋,文章题目是《长廊》。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我们待在一中高中部的时间也愈来愈少了。青春的我们给校园带来了别样的风采,校园里的风景也着实让我难忘。(借地读书一年整,离别就在眼前)

        其中最难忘的,不是枯藤,也不是榕树,更不是红花绿草,而是那长廊。(如鲁迅先生说“单是那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对,就是孔子像旁的两条长廊,对我而言那是不一般的存在。风清时可观人嬉戏打闹,雨骤时宜赏景深幽宁静。(学了对联,不知不觉的就用了骈句。句式整齐而优美)

        廊顶上还有些杂花碎草,偶尔也能看到几朵黄花骨朵儿含羞开放;鸟雀时常搭在枝上,如无线谱上一个个乐符,鸣奏着一刻又一刻的岁光。(拟人、比喻都形象生动)

        垂下的枝条随风摆动,与地上的草丛一唱一和。白瓦,写尽了年代的沧桑;新叶,又张扬着新生的曙光。(后一句又是骈句,不错。前一句有叶圣陶《苏州园林》中“高树低树俯仰生姿”的味道)

        我曾试着坐在廊下的石椅上读书。夏天虽热,但因廊顶的遮护,使石椅不会太热,甚至有几分清凉舒爽。我翻书,风即起,书页在我手中跳动着,“哗啦哗啦”。终于,看不懂文字的风负气地离开,我则继续看书。这时,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下来,周围如同万籁俱静,活动的也只有来来往往的诸多学子。(廊下读书,美)

        不知是因为考试还是何事,长廊石椅旁总出现行李箱及一摞一摞的练习册。看着这么多的学习资料,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也不由想起一年来在这里努力学习的自己。(前面多是自然之景,此处是人文之景)

        于是,心中的紧张与不舍渐渐消失,以至于不再波澜。(对着成堆的练习册,紧张;就要离开,不舍)

        这里有着太深的记忆。(相信所有这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都是如此)

        但是,两年后我们还会回来的。(这既表明了两年后考上一中高中部的决心,又解释了前面“不舍”也渐渐消失的原因)

        一中校园长廓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朴而高雅。因为离两个班较近,那里是诸多娃傍晚时分的常驻之地。

        内秀而敏感的浩容则捕捉到这一处地的不同之处,用画家般的笔渲点出与长廊相关的花草树木鸣鸟清风,色彩各异,动静有别。

        但浩容更重点是突出那行李箱与练习册。

        暂别不怕,但刻苦的学习依旧。

        所以,文章的最后情感有点低沉,但依然充满力量。

        在这里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两年后能继续在长廊下赏景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