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高参88 2021-08-08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234处)

本篇目录:

************************************

517.双清别墅

1949年                      北京市海淀区

518.原子能“一堆一器”旧址

1958年                      北京市房山区

519.北京站车站大楼

1959年                      北京市东城区

520.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

1986年                      北京市海淀区

***************************************

517.双清别墅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双清别墅,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因院内一座石壁下淌出的两眼泉水而得名。双清别墅整个院落,约有7000平方米,别墅门楣上阳刻楷书“双清别墅”。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进驻北平后,在双清别墅居住和办公。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双清别墅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松坞山庄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洗劫焚毁而废弃。民国六年(1917年),中华民国第四任国务总理熊希龄先生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并在此修建了一座别墅,以培育人才,称为“双清别墅”。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双清别墅整个院落,约有7000平方米,别墅门楣上阳刻楷书“双清别墅”。双清别墅一池清水占院六分之一,池北侧一排坐北朝南三间白色平房,房前有一座六角亭,几把旧式的藤椅和瓷鼓置于亭中。池西侧巨大的葡萄架下是一张石桌、几个小凳。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由三间平房向西拾级而上,半山腰的一排平房是毛泽东家属生活的地方,现为陈列室。三间平房是毛泽东工作生活的地方,现称毛主席故居;三间平房中间是会议厅;会议厅东侧是办公室,办公室的里侧有一个小间,是小餐厅。会议厅的西侧是卧室;院南侧顺一小径向上,可见一座防空洞洞门。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给住在上海的宋庆龄写了亲笔信,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事”。此信由邓颖超专程送往上海。1949年3月25日至8月23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居住了5个月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居住期间,也曾多次进城,出席各种会议,参加各种活动,但工作结束之后,还是返回香山双清别墅住宿。直到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在中南海召开之前,毛泽东才于1949年8月23日,告别了香山,定居在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毛泽东在双清别墅著文《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文章,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此间,另有文章、讲话、信件、电讯稿等多文发出,被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防空洞用钢筋混凝土砌的洞顶洞壁,洞里开了很多小洞室,那是给中央首长在敌人空袭时坚持办公用的。工作人员说,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在香山时,就没有发生过空袭的情况,毛泽东从来都没进去过,只在洞口看了看就折身回去了。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修复了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香山双清别墅早在1979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18.原子能“一堆一器”旧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1955年10月,中央批准在北京兴建原子能科学研究新基地(1958年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1959年代号为“四一所”,1984年更名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即“一堆一器”)就在此诞生。原子能“一堆一器”是我国建设的第一项核科技重大设施。它们为两弹爆炸、核潜艇下水等“两弹一艇”技术攻关立下汗马功劳,研制的“中子源棒”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秦山核电站的首次启动和我国核电产业起步做出历史性贡献。60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孕育的“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奋勇攀登,涌现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60多位两院院士、7位获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技专家。由“一堆一器”产生的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奖励170项。进入新时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核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超万人。此外,利用重水反应堆和质子回旋加速器生产的同位素和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癌症靶向治疗、工业、农业、环境等领域,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建于1958年,一号厂房外景。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三号厂房外景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三号厂房内曾经进行神舟飞船舱体焊接的场景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四号厂房外景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北京市房山区。原子能“一堆一器”建于1956年,是我国建设的第一项核科技重大设施,主要包括第一座重水反应堆设施设备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设施设备。“一堆一器”开启了中国原子能时代,奠定了我国核事业的基础,承担了核能领域大量开创性工作,为“两弹一艇”技术攻关及核能和平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原子能“一堆一器”获得过国家级奖励30多项,培养了大批优秀核科技人才,是核工业文化的源泉。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主磁铁现貌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现貌,历经50年安全运行,于2007年安全停闭。目前,正在推进反应堆退役工作,规划未来将建成一个反应堆博物馆。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2019年10月7日,原子能“一堆一器”旧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

******************************************

519.北京站车站大楼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北京站车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毛家湾胡同甲13号,紧邻明城墙遗址公园。它的前身名叫“正阳门东车站”,位于前门,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时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英国军队为了军事运输需要和加强对北京城的控制,强行将铁路从永定门修至前门。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1959年1月20日开工兴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开通运营。其建筑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浓郁民族风格与现代化设施设备完美结合,是建国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其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科技含量之高,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开站前夕,毛泽东主席视察新建北京站,后亲笔为北京站题写站名。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车站现有站台8座。初期,各站台长度371米、面积34133平方米,雨棚6座25100平方米。1976年以来,历次进行站台东扩西延工程延长施工,站台有效长分别增至497米至603米,可接发客车18至20辆,适应了列车扩大编组需要,提高了车站客运能力。2002年,站台总面积为46838平方米,雨棚总面积为27278平方米。2004年4月,北京站扩能改造主体工程交付使用,在全路首次建成站台无柱雨棚79000平方米,新建站台2座、列车到发线3条,大型地下行包库20000平方米。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0000平方米。站内主要服务设施:大小贵宾室6个,软席候车室1个,普通候车室4个,高架检票厅候车室1个,重点旅客候车区4个;进站天桥2座,自动扶梯6部,直升电梯7座;售票厅、国际售票处、中转签字加快各1处。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1959年9月10日工程竣工,施工建设者们仅用了7个月零20天时间就使一座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具有民族及古建筑风格的大厦矗立在世人的眼前,北京站大楼正面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88米。大楼的中央大厅高34米,两个钟楼顶部距地面43米。钟楼,每座都是镶嵌着大理石面的四面大钟。每个钟面4米见方,大小针分别长1.9米和1.6米,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9点,它都在正点时分播放出嘹亮的“东方红”乐曲声和清脆的钟声,远播京城数里之内。最初北京站的钟声是敲到深夜十二点的。后来听取了北京市居民的意见,嘹亮的钟声在深夜传播的太远,影响了睡眠,才改为晚上九点后即结束。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2019年10月7日,北京站车站大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20.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宋庆龄儿童科技馆位于风景秀丽的玉渊潭八一湖南岸。由仰慕宋庆龄光辉业绩、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界人士捐资于1986年6月1日。该馆建筑面积1500平米,室外活动场地8000平米。科技展厅内有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友好团体和个人赠送的科普展品、玩具、录相设施等,室外有宋庆龄日本基金会专为我国小朋友设计制作的各种游戏设备,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在这里,少年儿童在尽情地游戏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浓郁气息。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1986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场馆是一座具有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体单层建筑,高8.85米,建筑平面布局源自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四叶风车造型。科技馆兴建的款项及物资来自众多单位和个人的资助,邓小平曾将《邓小平文选》英文版版税全额捐赠,作为启动资金。为该馆捐赠款项或设备器材的还包括许德珩、荣毅仁等老一辈革命家,池田大作等海外知名人士。一些国营企业,如招商局集团、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日本东芝公司、索尼公司、美国苹果公司等一些外国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2019年10月7日,宋庆龄儿童科技馆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