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是怎么把日本打服的?

 郭鹏志 2021-08-08

大唐帝国疆域图

唐朝和日本的战争就是公元六百六十三年的白江口之战。

战争的起因有两个背景,第一是日本在六百四十五年的时候完成了大化改新,国力猛进,想找人比比划比划,这个特点几乎就是日本的传统,每次稍微有点成绩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被打败之后又服服帖帖的。

第二是朝鲜半岛上的三国争端,把唐朝和日本都给卷了进来,这也几乎成了惯例。在现代以前,中国和日本三次大战都是和朝鲜半岛有关,唐朝和日本这是第一次。当时朝鲜半岛处于三国时代,也就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高句丽、百济是东北扶余人的政权,新罗是半岛的土著,也就是今天韩国人的直系祖先。

当然了,高句丽严格来说并不能算半岛政权,它的大部分领土还是在中国的辽东,半岛领土只占它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半岛,其中百济和高句丽是同种同源,虽然敌对,但是都想先弄死新罗再说。新罗比较弱,可是和唐朝关系比较好,有老大撑腰。

唐征高丽百济之战

三国当中百济跳的是最厉害的,有事没事就入侵新罗。公元六百五十五年,以高句丽为首,百济从旁参与发起入侵新罗的战争,结果唐朝大将苏定方率军一万渡辽水进攻高句丽,大破之。后来高句丽老实了,但是百济依然仗着与唐朝大海相望,频繁的入侵新罗,甚至阻挠新罗与唐朝的外交路线,这能忍吗?

当然不能。

于是唐朝以大将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十三万从山东半岛出发,直接渡黄海去收拾百济。同时新罗也派数万大军从东边夹攻,这下百济傻了,连战连败,很快就被包围并投降了。消灭百济之后,唐军主力就回国了,只留下刘仁轨率领小股部队镇守。

眼看唐军主力撤走,百济残余势力又妄想复辟,行动被刘仁轨很快挫败,于是他们只好向日本求援。而此时的日本,距离大化改新,已经过去十五、六年了,正在摩拳擦掌要大显身手,于是便开始准备东进。

白江口之战

当时日本有多自大呢?居然想让六十多岁的齐明天皇渡海亲征,也不想想万一战败天皇被俘,那整个日本的根基都会动摇。好在齐明天皇已经年老体衰,被从本州京都折腾到九州福冈附近的时候,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按理来说,战争未开,而天皇驾崩,实为大凶之兆,应该停止远征,结果日本不但不停止,还变本加厉,先后四次渡海往朝鲜半岛派遣了将近六万军队,还有一千多艘战船,唐军一看也增派援军。上次灭百济派了十多万,这次对付日本只派了不到一万唐军,再加上百济留守军队,唐军一共不到两万,战船只有一百多艘。

公元六六三年的八月二十五日,日本和百济联军大举出动,从海上开往锦江,打算入侵内陆。双方在入海口白江村遭遇,大战一触即发。论军队,日军是唐军的三倍左右,论战船,日军是唐军的七倍,可以说是占尽优势。同时唐军刘仁轨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日军主力,因此有点措手不及。

白江口之战

可以说百江口之战一开始唐军是居于劣势,而且劣势很明显,日军一看唐军人布这么少,也就不管什么章法布阵了,当然也有可能他们根本就不会,便一窝蜂的往上冲,唐军战船在江面上排开,将日本战船堵在三角洲地带,前面的战船无法继续前进,后面的战船又不停地往上冲,结果挤成了一堆。

而且唐军都是大型战舰,日军大多数是小船,本来攻击力就弱,挤在一起就更加施展不开了。这场面不是自找死路吗?赤壁之战,周瑜烧曹操的船,是因为曹操把船连在了一起,现在连连都不用连,一艘着火全部遭殃。于是唐军利用弓箭和发石车纵火,日军战船一着火,四处乱窜,很快就让火势蔓延,一连烧了四百艘,用史书上的话说就叫“烟炎灼天,海水皆赤”。

鉴真东渡图

此一战过后,日本才算是知道刀是铁打的了,毕恭毕敬给唐朝当起了学生,派遣唐使的人数和次数都成倍增加,甚至还主动寻求鉴真这样的大师东渡日本。

顺便说下,日本这个名字也是在百江口之战后正式改的。《新唐书》记载,“咸亨元年,遣始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自此后,将近一千年,日本都老老实实,明朝中前期最多有走私的倭寇。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出了一个人,他叫丰臣秀吉。沉寂了千年的日本又开始不安分起来,此是后话。

国家强大,则外人不敢来欺。唐朝时,日本对中国服服帖帖,是因为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如此国力做后盾,撮尔小国安敢来欺。今日,我们不欺人,但一样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遣唐使东渡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