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 | 帝王之才情

 醉花荫L 2021-08-08

《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此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往往聊聊数语就将魏晋风流勾勒得活色生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裁“世说体”。

书中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虽千载上人,凛凛恒如有生气”

《世说新语》刻画了很多帝王的形象,比较立体、生动地展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有的英武果敢,有的奸诈阴狠,有的却性格软弱,单纯得可爱,不妨选几位佼佼者以充观瞻。

其一、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帝曹操

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亦是英雄,亦是奸贼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世说新语·识鉴》

曹操年轻时去见乔玄,乔玄对他说:“天下正动乱不定,各路豪强如虎相争,能拨乱反正的,难道不是您吗!可是您其实是乱世中的英雄,盛世中的奸贼。遗憾的是我老了,看不到您富贵那一天,我要把子孙拜托给您照顾。”

汉末选拔人才,主要是参考风评,月旦评遂至于盛行。乔玄的评价十分精当地概括了曹操的个性与为人,一方面,他具备英雄的抱负与实力,能够拨乱反正,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他不甘平庸,奸诈狡猾,同样也具有“奸贼”的特质。

智谋远胜袁绍

曹操之所以能统一北方,击败袁绍,他的能力其实从小时候就能看出来,可算是“有勇有谋”,临危不乱。两人的优劣,少年时就显示出来了。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自己竭力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

强调刑法,严正法纪,化乱为治。

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他的立法是很严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他至死还是汉代大臣的身份,他的帝号是他的儿子追授的。曹操曾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

重视人才,爱才

曹操十分爱才,强调“唯才是举”,不重出身门第,只看能力水平,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选拔了很多将才和谋士,他们都没有显赫的出身。

谲诈之能,好用权谋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假谲》

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士卒皆很渴时,曹操用自己的言语编织出了一大片梅林,因为这片'梅林',也就是希望或目标,带众人走出了困境。他″以利钓人'的手段,显出了他的枭雄本色。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于是授意他身边的侍从说:“你揣着刀隐蔽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说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执行刑罚,你只要不说出是我指使,没事儿,到时一定重重酬报你。”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终于被杀了。这个人到死也不醒悟啊。手下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谋反者丧气了。)

曹操为了保护自己真的不择手段,神圣威严的形象的确树立了,只可怜那带刀的侍者,临死还不知怎么回事。

心机深沉

魏武将见匈奴使。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世说新语·惑溺》

(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聪明而美丽,她本是袁熙的妻子,很受袁熙宠爱。曹操攻破邺城之后,命令立刻召见甄氏,侍从禀告说:“五官中郎将已经把她带走了。”曹操说:“今年大败敌人,正是为了曹丕这小子!”)

甄宓聪明绝色,被曹氏父子三人都看中了,据说曹植为了她写了名篇《洛神赋》。从曹操的话中,可以体会到隐隐失落,但他掩饰得很好,本来是自己想要拥有的美人,却被儿子捷足先登了。来不来台,他顺势改口,足见此人城府很深,奸诈狡黠而不动声色。

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人物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代书法家,在音乐上也是造诣极深。

前人评价,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其二、

“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魏文帝曹丕

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

建安文学的代表,建安风骨的主将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世说新语·伤逝》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与其交情非常深厚,亲临哭吊。在灵堂上,曹丕建议道:“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欢驴叫,我们就各学一声驴叫来送走他吧!”于是吊客纷纷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他的诗歌便娟婉约,语言清丽,感情缠绵。曹丕的《典论》曾评价过“建安七子”的文风,王粲是其中的佼佼者,曹丕与其最为交好,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祭奠亡友,也体现了“魏晋风度”。

允文允武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中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世说新语·巧艺》

(弹棋是从魏代后宫开始出现的,用梳妆的镜匣来游戏。魏文帝对这种游戏特别精通,能用手中角去弹起棋子,没有弹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称能这样做,文帝就叫他试一试。客人戴着葛中,就低着头用葛巾角去拨动棋子,比文帝做得更妙。)

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就随父亲征战南北,南征张绣那次,曹操长子曹昂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曹操、曹丕、曹植

争储

曹昂死后,曹丕虽是嫡长子,但曹操并不喜欢他,直到曹冲死后,曹丕、曹植二人才开始了真正的角逐,一度还落于下风。在司马懿的帮助下,最终成为魏王世子,然而他一直对曹植耿耿于怀,一直想除之而后快。

受禅登基,以魏代汉

篡位代汉

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客。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世说新语·方正》

(魏文帝称帝,陈群面带愁容。文帝问他:“朕顺应天命即帝位,你为什么不高兴?”陈群回答说:“臣和华歆铭记先朝,现在虽然欣逢盛世,但是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

曹丕在历史上首开了假禅让、真篡位之先河,导致后代权臣纷纷效仿,曹丕虽然对待汉帝还不错,奉汉帝为山阳公。但仍导致了史学上对他的一片骂名。

偏狭狠毒、刻薄寡恩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跳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世说新语·尤悔》

(魏文帝曹丕忌惮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骁勇强壮,就趁两人一起在卞太后阁中下围棋、一同吃枣子的时候,把毒放在枣蒂里,自己挑无毒的吃。曹彰不知道,于是吃进了有毒的枣子。中毒之后,卞太后要找水来解救他。但曹丕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匆忙间赤着脚赶到井边,却没有东西可以汲水。一会儿,曹彰就死了。魏文帝后来又想要杀害东阿王曹植,卞太后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许再杀我的东阿王!”)

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文学》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这就是人尽皆知的曹植“七步诗”的由来,可见曹丕的气量狭小、外宽内忌,手足相残。然而对于卞太后来说,打击是最大的。

此外,曹丕称帝后开始喜新厌旧,宠爱郭贵嫔,因甄氏(魏明帝曹睿的生母)偶尔流露出一些不满,曹丕大怒,就遣使赐死了甄氏。

彻底失望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世说新语·贤媛》

(魏武帝曹操死后,文帝曹丕把武帝的宫女全都留下来侍奉自己。到文帝病重的时候,他母亲卞后去看他的病;卞太后一进内室,看见值班、侍奉的都是从前曹操所宠爱的人。太后就问她们:“什么时候过来的?”她们说:“曹操将死之时过来的。”太后便不再往前去,叹息道:“禽兽不如,确是该死呀!”一直到文帝去世,太后竟也不去哭吊。)

英年早逝

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前人评论,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

垣荣祖说:'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其三、

“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晋武帝司马炎

开国之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司马炎继承了他祖父、父亲的基业,代魏建立晋朝,又灭吴,成就大一统。采取了无为与宽松的政策,并完善推行三省六部制,使得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太康之治”。

宽厚待人

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世说新语·排调》

晋武帝问孙皓:“听说南方人喜欢作《尔汝歌》,你可会作吗?”孙皓正在饮酒,于是举杯向武帝劝酒,并且作歌道:“从前和你是近邻,现在给你做小臣。权献给你一杯酒,祝你寿长享万春。”武帝为这件事很后悔。(尔、汝都是不敬的称呼,晋武帝无心一问,反倒给了孙皓逮个空子讥讽了一番)

司马炎非常宽宏大量,绝少杀人。对刘禅和孙皓这些末帝也给了最好的待遇,包括他们的后代,司马炎都给他们封侯。那些投降的将军、臣民也是同样待遇丰厚,不比在原来的国家差。 攻下吴国后,晋武帝下令免去江南二十年的赋税。也正因为他施行了仁政,才让蜀汉、东吴归心,后来东吴的地盘还成为东晋的后方基地,成功地支持了司马家在江南的政权又维持了一百多年。

滥用分封制

为对抗士族,晋武帝大肆分封司马家族亲王,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他登基后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司马家的子弟,全部封王。

晚期贪图享受、荒淫无度、君臣赛富。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馀人,皆绫罗绔裤,以手擎饮食。烝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世说新语·汏侈》

(晋武帝曾经到他女婿王武子家里去,武子设宴侍奉,全是用的琉璃器皿。婢女一百多人,都穿着绫罗绸缎,用手托着食物。其中有一道蒸小猪肉,又肥嫩又鲜美,和一般的味道不一样。武帝感到奇怪,问他怎么烹调的,王武子回答说:“这是用人奶喂的小猪。”武帝心中非常愤慨不满,还没有吃完,就走了。这是连王恺、石崇也不懂得的作法。)

消灭了东吴,统一中国后,朝廷又颁布了清明的法律,使得政治安定,国家富强,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晋武帝一改以前节俭的作风,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将孙皓的后宫美女都收入后宫,宫中姬妾近万人。

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

羊车望幸

石崇是天下巨富,可王恺也不遑多让,两人常常斗富比阔,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帮着他斗富。上行下效,致使天下风气穷奢极欲,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最大的败笔,选错了太子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峙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世说新语·方正》

(和峤是晋武帝所亲近、器重的人,有一次武帝对和峤说:“太子近来似乎更加成熟、长进了,你试去看看。”和峤去了回来,武帝问他怎么样,和峤回答说:“皇太子资质同以前一样。”)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既然不明白太子愚蠢,就坚持要把帝位传给他。众位名臣也多有直言强谏的。一次,武帝在陵云台上坐着,卫瓘陪侍在旁,想趁机申述自己的心意,便装做喝醉酒一样跪在武帝面前,用手拍着武帝的座床说:“这个座位可惜呀!”武帝虽然明白他的用意,还是笑着说:“你喝醉了吧?”)

晋武帝一生育有成年封王的儿子18个,而且他的弟弟齐王司马攸,声望很高,朝中大臣多属意齐王,但他却选择了一个傻瓜做为他的继承人——著名的傻瓜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

但他为什么独独立这个司马衷呢?晋武帝又何尝不知道这个儿子傻呢?关键是有两大因素使他犹豫不决,首先司马衷是嫡长子,不能轻易废,况且他的生母乃是杨皇后,外戚杨氏是武帝需要倚重的。其次,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适,司马炎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希望这个孙子将来能够继承皇位,成为一名杰出的皇帝。如果司马衷能够继承皇位,那么今后这个懂事聪明的孙子就顺理成章可以做一名杰出皇帝。他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他到死都没有下定决心废立太子。

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如果说统一中国、“太康之治”是晋武帝最大的功绩的话,那么他选择了一个傻瓜做为他的继承人,从而造成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华文明几乎毁于一旦,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其四、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司马绍

字道畿,东晋王朝第二位皇帝,司马懿的玄孙,晋元帝司马睿长子。堪称晋朝为数不多的一代明君。

性情孝顺,聪慧过人,深得晋元帝的喜爱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元帝就把晋室东渡过江的意图全都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你觉得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当然是太阳远。”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宴会,就把昨天的事告诉了大家,并又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可以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文才武略,敬贤爱客,喜爱文章辞藻

晋元帝在江东即位称帝后,立司马绍为皇太子,当时他18岁。司马绍敬重亲近当时的名臣,从王导、庾亮到温峤、桓彝等,引为良师益友。平时与大臣们谈论,有理有据。又好习武艺,善于安抚将士。所以当时江东人才济济,远近都归心于太子,将他视为帝国未来的希望。

决断力强

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世说新语·豪爽》

司马绍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的父亲晋元帝不答应。当时司马绍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这就是当时的太子西池。

深以为耻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同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世说新语·尤悔》

(王导和温峤一同去见晋明帝。明帝向温峤询问前世帝王得到天下的原因。温峤默然不答,过了一会儿,王导说:“温峤还年轻,不知道这些事,我来为陛下讲讲。”于是详细地讲了宣王司马懿在创业初期,诛杀名门望族,扶植同党的事情,以及文王司马昭晚年,诛杀高贵乡公的事情。晋明帝听后,掩面伏在御榻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我晋朝的国运怎么能够长久呢!”)

晋明帝能够以家国天下为忧,意欲了解先辈们的创业史,表现了一种学习历史、引以鉴戒的热忱。对于祖先不择手段的丑恶行径,他深感愧疚。这种羞耻之心,在一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代,难能可贵。

有勇有谋,前线侦察

晋元帝司马睿驾崩后,太子司马绍登基为帝,是为晋明帝。明帝即位时只有23岁,外有江北胡夷窥伺,内有大将军王敦专权,局势异常的危峻。尤其大将军王敦挟兵威而震慑人主,将欲窃夺神器,晋元帝因此忧惧而死。武卫将军王允之乘酒宴而知道王敦的图谋,于是回京与其父一同报告晋明帝,得以早作防备。

王大将军既为逆,顿军姑孰。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著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 ——《世说新语·假谲》

(王敦将举兵向京师进发,晋明帝暗中得知,于是骑着巴滇骏马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芜湖观察王敦的营垒,他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这天王敦白天睡觉,梦见太阳绕其城,受惊而起,说:“这必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司马绍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司马绍状貌类似外族人,胡须黄色,所以王敦这么说。

于是王敦派五个骑兵去寻找追赶晋明帝。晋明帝也策马奔驰而去,马拉粪时,就浇上冷水。遇到旅舍卖饭的老妇,送给她一把七宝鞭,对她说:“后面有骑兵来,可把此鞭给他们看。”过了片刻,追骑来到旅舍,问老妇,老妇说:“人已经走远了。”并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几个骑兵传递着玩赏,停留了很久。又见马粪是冷的,认为确实已走远,便停止追赶。晋明帝因此得以脱身。)

这就是“遗鞭脱身”的故事。

信任王导,平定反叛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世说新语·捷悟》

(王敦率领军队东下,将要逼近朱雀桥,晋明帝亲自出到中堂。温峤当时任丹阳尹,明帝命令他毁掉朱雀桥,结果仍旧没有毁掉,明帝怒目圆睁,非常生气,随从的人都很恐惧。明帝立刻召集大臣们来,温峤到后,没有谢罪,只是求赐酒肉请死。王导接着来到,他光着脚退到地上,谢罪说:“天子的威严就在眼前,于是使温峤吓得不可能谢罪了。”温峤这才退下谢罪,明帝也就心平气和了。大臣们都很赞赏王导的机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司马绍坚定地信任王导,并不加罪于王氏全族,稳定了局势。他还封王导为司徒,作为大都督总揽对敌。为了消除将士对王敦的畏惧之心,王导带领子弟为王敦发丧,而司马绍亦假称王敦已死,下诏讨伐王敦的党羽;众人都以为王敦已死,登时士气大振。大败王含,斩杀其前锋将领何康。王敦听说后大怒,欲强撑病体亲赴前线督战,最终因病重乏力而未能成行。王敦在重病之中愤恨交加,当日便死在姑孰军府,接着,朝廷军队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王敦之乱遂平。

他在把王敦解决了之后,停止追究王敦党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导,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成功做好“王敦之乱”善后工作,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和皇室权威影响深远。

早逝之谜

十分让人可惜的是,晋朝这位唯一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的人,却在二十七岁就“因病”去世了,仅仅执政四年。死前,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未能继承父祖辈的遗业,廓清中原,以雪愍、怀二帝被掳之耻,以成统一中国之大业。

史家之憾事

司马绍是东晋王朝唯一有可能大有作为的天子,假设司马绍并没有去世那么早的话,克服中原指日可待,五胡乱华的局面便会改变。但是世事弄人,司马绍去世得早,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司马家的国运又维持了近100年,直到被权臣刘裕取代。清人王夫之感慨地说:“明帝不夭,中原其复乎!”

其五、

“会心处不必在远”——简文帝司马昱

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先后封琅玡王、会稽王,至抚军将军。历经7朝,后来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他才当上的皇帝。司马昱名为皇帝,却多受桓温牵制。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年五十三。

善于清谈

司马昱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可谓名副其实的清谈皇帝。

宅心仁厚,不迁怒于人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世说新语·德行》

晋简文帝还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床上的灰尘不让擦去,见到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认为很好。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出来跑动,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了,抚军流露出很不高兴的神情。他的下属弹劾那位参军,抚军批示道:“老鼠被害,我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去损害人,恐怕不行吧?”

颇有才情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处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昱进华林园游玩,回头对随从说:“令人心神交会、有所领悟的地方,不必在那遥远、幽深之处,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会产生濠梁、濮水间的意趣,觉得鸟兽禽鱼自热而然地来与人亲近。”

待人真诚,傻得可爱

名士王濛曾请求出任东阳太守,但司马昱没有同意,后来他病重,在他临终时,司马昱哀叹说:“我要对不起仲祖(王濛的字)了。”便下令任命他为东阳太守,王濛说:“人们说会稽王傻,真是傻。”

有羞耻心

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 ————《世说新语·尤悔》

司马昱看见田里的稻子时不认识,问是什么草,近侍回答是稻子。他回去后,三天不好意思出门,说:“哪有吃米饭却不认识水稻的!”

缺乏济世大略

司马昱任丞相时,一件政务,事情要整年的时间才能批复下来。桓温很担心他做事迟缓,长春市劝他快点。司马昱说:“一天之内有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事务,哪里快得了!”

从此可以看出,作为当政者,他的办事效率不如桓温。同时,他当时虽然担任丞相,在名义上主理朝政,但实际上却由桓温掌握大权。后来司马昱名为皇帝,却多受桓温牵制,一直郁郁而终。

镇静自如

司马昱曾与桓温和武陵王司马晞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大喊大叫,以观察兄弟俩的反应。仪仗队受惊混乱,司马晞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桓温回看司马昱却镇定自若,满不在乎。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朝廷里仍然有这样的贤能人才。”

顾惜手足之情,直斥权臣

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徒新安。 ————《世说新语·黜免》

(桓温罢免了司马晞父子后,仍然上奏章说:“陛下应当割断私情,考虑长远之计。如果把司马晞父子杀了,可以免除后患。”简文帝在奏章上亲手批示说:“我说都不忍心说,更何况你还要做出来!”桓温再次上表,言辞越发迫切。简文帝再批示说:“如果老天保佑晋朝国运长久,就请阁下照我的话班;如果晋朝气数已尽,不如让位给你!”桓温读着诏书,害怕得手发抖、直流汗,这才停止上奏。司马晞父子被流放到遥远的新安郡。)

简文帝虽然是在桓温扶持下坐上帝位,但是简文帝并非无情之辈,终于勃然一怒震慑了权臣。

综上这些帝王,有雄才伟略的开国帝王,却因晚年昏聩而铸下大错;有被人诟病的继任者,却在文学上多有建树;有励精图治的明君风范者,却英年早逝;有性格软弱的末世傀儡,却有一颗赤子之心。

论文采风流,不必寻那“唐宗宋祖、南唐后主”,只看魏晋一朝,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