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沉思录》三本书所教会我的道理

 杨年义 2021-08-08

图片

 昼读夜眠,日日饱满。

   作者 | 二喜

   图片 | 网络

图片

不认真读完一本书,你永远无法知道一个作者深邃的人格魅力,唯读完一本书,你才又借此攀上了一个新的阶梯,这种使身心通透的舒爽感,让人如沐春风、如入佳境。

《生命沉思录》一套三本,成于中国健康教育专家、知名中医教授曲黎敏之笔。如果你听过她的讲座,看过她对《黄帝内经》的解读,再读完这一系列丛书,你会爱上这个既知性优雅、又慈悲豪爽的双鱼座女人。


感悟需静默虔诚,前行需谦卑精进。曲黎敏老师在书中对中国汉字的解读、对神话故事的解析、对命理的阐释、对古诗书和历史的剖析、对自身内在性情的诠释清晰读到,让我们更加了解并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进而个体的生命。

图片

书中对“经典”与“传统”做了如下解读:“经典”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行为方式及个性的沉淀。“传统”不是过去,而是时空的不断延续。“传统文化”是从历史长河中凝练沉淀出的精华,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最终达到浑厚圆融的境界,坚持下来就是功德。若众生人人修为,这世界便是天堂。

关于智慧:凡浓郁的、强烈的、急速的都生不出智慧。凡浓烈的都要命,凡平淡的都养生。麦子在黑夜里噼啪抽穗,天上的银河倒挂流转,奔走太快,不过世间方圆数里,无境入眼,生不出细腻平实厚重的感受。慢下来,让灵魂舒缓,哪怕之后急行,也才更有力量和方向。

关于世事:世间无常是真,有常是假。多情自被多情扰,无情自有觉悟根。仁是人心侥幸处,不仁方是天地真。人性人心自古如斯,大限来时各自奔。贪爱比贪钱苦,情来情往全在人心,财来财去不过数字,深夜里的悲凄太多,世上能帮的人却太少,男女若能心怀感恩相拥而眠,世间太平。

关于婚姻:书中讲婚姻自存在始,就是用来约束本能和本性的,相比动物界的适者生存,有时候人类的婚姻保障了弱者和平庸。婚姻坚持到金婚,要么极端平庸,要么极端有修养,平衡感极强,需有能力生出化解痛苦的力量,比起温和的“相濡以沫”,也可以以“相忘于江湖”的开悟的态度,把生活当成浩瀚的大海,给彼此足够的空间去游弋。

关于佛教,说佛教的诞生地印度的环境荒热苦,让人不肯驻世,时时刻刻想出离,而中国四季分明富足,人们总有希冀,贪恋和不舍,颠颠倒倒,不离不弃,甚至不愿接受彻底的觉悟,中国的土壤无法产生出世的佛教,本土宗教是道教,讲究长生不死,贪图现世的成就,强调活在当下。我才疏学浅,没读过详解佛教的书,但曲老师简单的解读让我一下子对佛教产生了想要继续深入了解的兴趣。

关于自由,书中讲人之自由是有次第的。首先是财富自由,这是生命向更高阶段前行的一个保障,其次是生命自由,这是不任人宰割把生命拿回自己掌握的一个阶段,真正掌握此阶段的不是金钱而是对生命的尊重(但很多人在临死前都没建立起对肉身的尊重),最后是心灵自由,剔除了贪嗔痴对生命的困扰,而由对生命的尊重进而发展为生命的发挥和奉献。至此阶段,很多问题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性情地活过,善意地与世界和解,享受了肉身和精神的双重盛宴,也可以坦然离去。

所谓自我超越,不过是从祭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走向神坛(我的人生我做主),从乞讨者(只知索取无力付出)变为给予者(自足后深沉广大的爱),从被创造者(无自我的觉知,随波逐流)变为创造者(是觉知,欢乐,法喜,新我)。


学习经典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古老的经典带给人的沉静,与那些转瞬即逝的东西带给人的哀伤,同样意义非凡。只要认真研读,熏习,实践,它就会唤醒你的灵性。


曲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就生命的多样性和精致而言,医学都是低级的粗糙的,若不能上升到哲学宗教层面,永远无法解决人的终极问题,正所谓祛病易,救人难。


感恩因书结缘曲老师,她带给我的人生启发是并非短暂、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终身性的,愿更多的人读到她和她的书,必将受益匪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