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扇文化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系列扇文化,令人耳目一新,意趣无穷。

扇书  书法艺术运用于扇面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晋书》,说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妪题扇,后来老妪以每字售价百钱卖给他人。现今绍兴城里有座“题扇桥”,相传就是当年王羲之题扇的地方。扇子品种繁多,扇书大多见于绢制的团扇和纸制的折扇。

明 唐寅《万山秋色图》

扇画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作画,扇画多取材于名山盛景或花鸟鱼虫以及戏文故事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宋代的范宽、苏轼,明清的唐伯虎、仇英、石涛,现代的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都曾在扇面上写画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惊世之作。

明 仇英《书舫停桡图》

现今见到最早的扇画是宋代的《柳桥归骑图》,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着300多把明清时期的扇画。

扇诗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咏诗和题扇诗。唐代诗人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咏扇诗句,笔触细腻,情趣横生。明代才子唐伯虎的扇画《山房客至》旁题有一诗:“红树黄芳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篱笆;合村会议无他事,定是来人借看花。”诗情画意相映成趣,是一件极为精致的艺术品。

明 沈周《秋景山水图》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的“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诗句,既道出了扇子的用途,又赞美了扇子的工艺。

扇联  扇联是我国联苑中的一朵奇葩。比如,“举起随时消酷暑,动来无处不清风”,“清风生掌握。爽气满襟怀”,“却将妙质因风剪,为出新裁对月描”;“明月入怀,团圆可喜;仁风在握,披拂无私。

明 沈周《树阴垂钓图》

这些扇联,有的用比喻手法描写扇子的美好形象,有的告白开合如意,动摇省力的使用方法,有的展示扇子的多功能用途,或取凉消暑,或遮阳挡尘,或装饰把玩,或馈赠礼品等等。联语文字优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扇谜  扇谜是谜海中一朵引人注意的浪花。比如有“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这则扇谜生动准确地说明了扇子的功用。又如“打开半个月亮,收起兜里可装,来时石榴花开,去时菊花开放”。再有,“有风我不动,我动就有风,如果不用我,除非刮秋风”等等。

明 文徵明《古柏竹石图》

扇舞  我国西汉时出现了执扇的舞蹈,表演时檀板笃笃,银筝款款,佳人姝丽掩扇轻歌曼舞,风韵婀娜。如今我国朝鲜族有不少舞蹈都以巨扇伴舞,舞姿优雅。还有江南民间舞蹈《茉莉花》、湖南《闹元宵》等都突出了扇舞的美姿。

扇戏  以扇为名或以扇为媒的戏剧称为“扇戏”。传统扇戏作品有《桃花扇》、《沉香扇》、《蕉扇记》等,其中《桃花扇》借扇喻今,通过赠扇、溅扇、画扇、寄扇和撕扇串起全剧,展现了李香君的爱情追求和民族大义。

扇具  扇子在剧艺中作为道具,更有表达感情的妙用,武者扇胸前,文人扇掌心,商贾扇肚腹,走卒扇头顶,媒婆扇肩膀,轿夫扇腰裆。戏剧中就是运用扇的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梅兰芳在京剧《贵妃醉酒》中运用扇技,巧妙地表达了杨贵妃的醉态和复杂心理。

扇俗  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农村中,端午节亲友之间有相互馈赠扇子的习俗。但是在台、港、澳一些地区则忌用扇子赠送亲友,因为“送扇”与“送丧”谐音。另外,当地有俗谚:“送扇无相见”。

扇语  国外有通过扇子做不同动作来表示爱憎。这一习俗在港澳地区也有效尤,当打开扇遮住脸的下半部表示“我爱你”,如果时开时合表示“我非常想你”,不停地翻来覆去则是警告“你太讨厌”。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