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654-2致患者死亡!这些事情基层医生要警惕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8-08

原创2021-06-26 18:16

·基层医师公社

来源 / 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 / 常怡勇

基层行医难, 严防越红线!这些案例给大家敲响警钟。

基层行医难,稍有不注意就僭越了红线。笔者根据多年在基层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一些案例给大家提个醒,希望各位以后的职业生涯能走得更加顺畅。

给熟人诊病,

一针654-2(山茛菪碱)要了命

案例

多年前,某县医院的值班医生接诊了一位腹痛患者,值班医生看是自己的熟人,于是就没让这位患者挂号和购买门诊病历本,值班医生也没有开处方。

还免去了患者的药费和注射费,值班医生到药房要了一支654-2(山茛菪碱),让护士注射为病人解痉止痛。

没想到一针下去要了病人的命,其家属马上就翻脸了,认为是医生一针打死了患者,在医院大打大闹,并将医院和医生告上法庭。最终,医院以赔偿病人10多万元巨款了结此案。

此案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患者原先可能患有心脏病,注射654-2之后引起了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当然也不能排除患者可能是药物过敏反应而死亡。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医生没有按诊病治病的规章操作。这也成了患者状告医生的主要原因,即为病人诊病没有病历记载,为病人打针没有开处方。

警示

在帮助熟人看病时不能只想到人情,为了替患者省钱而忽略了章法。诊断治疗要依规章操作,该做的检查必须做,该用的药物必须用,该花的钱必须花。

若患者或家属自愿放弃检查治疗的,应有详细书面记录。基层医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否则一旦有差错,自己可能就成了病患及家属心中的罪人。

村医用药耍花招,被患者举报受罚

案例

某地一名乡村医生为防止自己的诊疗结果外泄和防止患者到别处取药,在给患者开药时,把消栓通脉注射液安瓶上的“消栓”和“注射液”擦掉,只留下“通脉”二字。

结果,患者以该乡村医生出售假药为由,到药监部门举报,这名乡村医生受到了全县通报批评并被处一笔经济处罚。

警示

基层医生切勿在用药上耍花招,这些做法既有违常理不合法,也不利于病人合理用药。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肯定也对自己不利。

如给病人发药时把原包装瓶上的标签故意撕掉;散装药片用纸一包,上面只写用法不写药名;更有甚者,把几种药片混在一起压成面,每次服一包……这些行为千万要杜绝。

擅自做主转诊医院,结果孕妇出意外

案例

某卫生院妇科医生接诊一高龄产妇,检查时发现该产妇患有高血压、胎儿已过预产期7天,并且胎儿胎位不正还有脐绕颈等现象。

接诊医生考虑到卫生院条件及技术后,建议产妇转诊至上级医院,病人及家属也同意了。

在商量转上级哪家医院时,病人家属要求转县人民医院,但卫生院妇科接诊医生坚持让转县妇幼院,并帮助患者家属打电话叫来了县妇幼院的救护车,患者只好转到了县妇幼医院。

不幸的是,患者在县妇幼院分娩时发生医疗事故,造成胎儿产妇双双死亡。事后,患者家属在状告县妇幼院的同时,了解到凡乡级医院医生向县妇幼院送一个产妇,妇幼院给80元回扣,但县人民医院没有。

因此,家属以卫生院医生为得回扣把病人转诊到医疗条件差的医院为由告上了法庭。这名卫生院医生受到了卫生院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和通报,后悔当初不该为了区区80元回扣自作主张,把病人送进县妇幼院。

警示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与上级医院专家保持良好关系,有益于对疑难病例的请教和咨询。

不过自己也要对就近的几所上级医院各自的技术专长、就医条件等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以利于在病人转诊时能如实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上级医院的情况。要转那家医院自己最多只能给个建议,最后还是要由病人及家属说了算。

另外,自己千万不能带着个人私利和个人感情强行把病人转到病人不愿去的医院。不能靠收回扣等歪门斜道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是要靠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得病患。

轻易承诺患者,凭经验治疗

案例

老王是位走乡串户的农村货郎,下乡吆喝了一天,晚上到家后又累又饿。他让儿子先给他烤了个干馍,馍吃完后他忽然觉得有点咽喉疼痛,他想可能是白天一天用嗓吆喝,加上刚刚又吃了一个干馍的缘故。

直到晚上9点多,老王咽痛不见减轻,而且声音也有点嘶哑,其儿子骑车带上他到了卫生院就医。

卫生院医生小李本想给老王详细检查一下,但当天晚上卫生院停电,于是小李根据老王的自述,给老王开了两种药物,一种是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另一种是口含片。

小李还宽慰老王,“不用担心,没什么大病,服了我给您开的这两种药就会好了。”

没想到老王到家不到10分钟,老王的儿子又急忙骑车把老王送回来了,只见老王这时胸闷、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虽经小李全力抢救,但最后还是没能挽救老王的生命。最终经双方协调,卫生院赔偿患者家属5万元。

事后专家们在一起讨论认为,患者可能是死于突发的急性喉炎,由于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加之当时条件所限,误诊的可能很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是磺胺药过敏。

警示   

医生小李给病人许诺是不妥的,这也成了病人家属状告的理由。不要随便给病人承诺,如和病人说“没什么大病”“很快就能好”等,否则会为后续治疗工作埋下隐患。

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喉痛或感冒,都有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作为一名基层医生,要不断提高医术,该做的检查不能少,不能凭经验判断病情。 

上述这些案例都是在基层发生过的,如果您还有哪些事件需要各位同行警惕,欢迎在下方留言。

本文版权归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ID:jicengyishi)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