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客倒地打架被动物看到,晚上动物就厮打在一起,模仿还是嘲笑?

 趣聊科学 2021-08-08

8月7日,北京大兴区野生动物园内围了两拨人,很多人好奇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凑近一看,原来两拨游客厮打在一起,甚至还有人倒在地上,还引来了很多游客以及动物园动物围观,其实只是因为琐事引起争执,最终在公安机关的调解下双方完成了和解。

理论上,这只是一个平常的纠纷,但是北京市动物园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由于动物是第一次看到游客打架,当晚动物纷纷效仿,场面甚至一度失控,最终,在动物园饲养员的耐心劝说下,动物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打架不好,特别不好。

当然,北京野生动物园这则官方声明,既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又以诙谐的口气表示了该行为的不恰当。确实,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动物们见笑了。

生活中,关于动物模仿人类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灵长类的猴子、猩猩等模仿人类的行为,但是,动物模仿人类吵架,而且还是只看一遍就学会了,还是第一次。

动物的模仿能力究竟有多强,曾经有只名为“可可”的大猩猩,它的表现绝对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一度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

1971年,大猩猩可可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动物园,由于其母亲患有重病,所以,可可不得不在幼年时与母亲分开,不过它很幸运遇到了当时的研究生帕特森,至此开启了帕特森与可可长达四十年的生活。

可可非常聪明,而且模仿能力非常强,据悉,可可学会了人类1000多个手势,并可以通过这些手势与人类进行交流,而且还能够听懂多达2000多个英语单词。帕特森认为,可可已经可以通过手势表达喜怒哀乐,包括复杂的情绪。

不过,灵长类研究专家赫伯特·特雷西则认为,可可这些所谓的手势,并不能表达什么,只是猿类在模仿人类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意义的情感表达和交流,甚至认为帕特森只是代孕妈妈,对可可的任何行为都会感到骄傲而已。

无论,可可是否会用人类手势表达情感,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灵长类动物的学习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北京动物园内模仿人类打架的动物,肯定少不了灵长类动物,根据现场目击观众回忆,当时打架位置就在动物园大猩猩表演区附近。

灵长类动物的模仿能力确实非常强,但是有一点它们永远模仿不会,那就是说话,为何鹦鹉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更聪明和模仿能力更强的猿类做不到呢?

口语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区别之一,口语承载了人类智力和复杂的高等学习能力。

“鹦鹉学舌”这个成语,让我们潜意识地认为,所有鹦鹉都会学人类说话,实际上并不是,能模仿人类说话的鹦鹉,也仅有灰鹦鹉、亚马逊鹦鹉、长尾鹦鹉等鹦鹉。

一般来说,会说话的鸟,大脑有专门控制声音学习的特定区域,也被称为核心,鹦鹉的这个核心更加先进,核心外还有个“壳”,环绕在这些声音中心的大脑区域。鹦鹉学舌只是对人类语言的复制,它们并不会创造语言。

灵长类动物为何没有说话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动物学家认为灵长类动物不说话的原因是身体有缺陷,没有完整的发声声道,换句话说,如果它们的生理功能进一步升级,很有可能会说话。

然而,对于上述观点,达尔文并不认可,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认为,猿类的大脑并没有经过必要的进化,来获得说话的能力。

确实,随着高科技设备的应用,科学家通过X射线技术,通过3D技术重构了人类和猕猴的声道,经过对比发现,猕猴的喉咙部位,具备产生语言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听到猴子尖叫和狂吠的声音,而没有语言出来的原因。

写在最后

人类自称是高级的文明动物,然而,在动物园倒地打架的行为,确实让动物们见笑了,也不知道晚上动物打架的行为,是模仿人类的行为,还是故意嘲笑人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