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刷手机成瘾,因为有人操控着一切——No.8半城X帕累托营销读书会

 wanghong2015 2021-08-08

图片

图片

人们常常觉得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甚至对某些APP产生了使用依赖,仿佛离了它,精神世界随时要崩塌。

这些,都是互联网产品背后的“上瘾模型”在操控着。这些习惯养成类产品起初都是非必需品(比如维生素),可一旦发展为习惯,它们就会变成必需品(比如止痛药),直至上瘾。

第7期“半城X帕累托营销读书会”研读了让用户“上瘾”的产品逻辑,精华内容记录整理如下。下周的第8期读书会将在线上分享书籍《如何创造可信的AI》,并专题研讨“营销活动中的AI应用”,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在文末报名参加。

图片


图片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
( 2021年帕累托读书会NO.7精华整理)


图片


英文中的Hooked=上瘾,而Hook up是男女看上眼的意思,对一产品上瘾本质上和谈恋爱差不多。其实市场上时不时就会冒出几款爆品,但有很多在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周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如何让产品持续走红,持续让顾客看上眼呢?在这个问题之前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产品脱颖而出?这本书告诉我们,答案就是:当产品进入了用户的“习惯区间”,产品就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这本书还给出了一个简明的上瘾模型(The Hook Model)让用户来习惯使用你的产品(见下图)。

图片

我们还以男女对上眼为例,“触发”对应相识吸引,“行动”对应接触了解,“多变的酬赏”对应惊喜甜蜜,“投入”对应热恋维护”。此外,营销实践中也有非常多的让顾客上瘾的例子,也是利用了这个上瘾模型,以滴滴打车为例,触发=大家打车打不到的痛点;行动=清晰简单的操作保证了行动的易发生性;多变的酬赏=红包及随机金额补贴;投入=积累滴滴积分等,可以看见,上瘾模型促使用户不断使用滴滴软件。

图片

图片

习惯的力量:

如何让你的产品从维生素变成止痛药?

习惯养成类产品起初都是非必需品(比如维生素),可一旦发展为习惯,它们就会变成必需品(比如止痛药)。

一旦用户对产品形成了习惯,企业就能获益匪浅,具体表现在:用户的习惯带来了更低的宣传成本、更高的用户终身价值、更大的价格灵活性、更快速的增长,以及更强的竞争优势。

当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足够高,被感知到的用途足够多,就会进入我们的“习惯区间”,进而演变为一种默认的行为方式。而要想打造习惯养成类产品,企业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频率,即某种行为多久发生一次;第二,可感知用途,即在用户心中,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处。

微笑曲线是指用户付费意愿的变化与其使用时长的关系基本上是一个从高到底再到高的弧线宛若微笑比如著名办公效率SaaS Evernote就观察他的用户行为发现注册一个月的用户升级到付费模式的仅仅只有0.5%但是用了一年以上的用户付费用户是8%时间越久这个conversion rate越高习惯培养完成上瘾了迟早是能货币化的。

图片

图片

触发:

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新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平台,而“触发”就是促使你做出行为改变的底基。

外部触发包含付费型触发、回馈型触发、人际型触发以及自主型触发。而内部触发主要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你的脑海中;例如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就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内部触发。 

外部触发可以转化为内部触发。比如一开始你看到Instagram的广告时,它鼓励你把很酷很好看的东西拍下来,而后来你即使不看到ins的广告,也会想用ins去拍那些很酷很好看的东西。这就是典型的外部触发转化为内部触发。

图片

洞悉消费者的内部触发,也就是说,了解用户的烦恼所在,痛点。仅凭调研访问去挖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必要进一步深挖用户内在的情感体验。

图片

多变的酬赏:

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使用欲

行动是人们在期待酬赏时的直接反应,而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并不是酬赏本身,而是渴望酬赏时产生的那份迫切需要。大脑因为渴望而形成的紧张感会促使我们重复某个动作。多变性会使大脑中的伏隔核更加活跃,提升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含量,促使我们对酬赏产生迫切的渴望。多变的酬赏分为三种形式:社交酬赏、自我酬赏猎物酬赏。

社交酬赏源于我们和他人的互动关系,让自己觉得被接纳、被认同、被重视、受喜爱。例如只要你注册了Facebook,就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分享内容,体验到五花八门的社交酬赏,且无法预知下一次访问网站时会看到些什么。

图片

自我酬赏是指在目标驱动下,我们会去克服障碍,即便仅仅是因为这个过程能带来满足感,源自内部动机。例如很多人会拼命的打游戏甚至投入金钱,仅仅是为了为了在游戏排名中超过自己的朋友。

图片

猎物酬赏是指对具体物品——比如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现代资源和信息就是重要的猎物。例如国外的Twitter的信息流多变性成为了一种类似狩猎的体验,具有不可预测性,国内的抖音和快手平台也是同理。

图片

图片

投入:

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培养“回头客”

投入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沉默成本的存在,让我们更珍视自己投入更多精力的事物。一项2011年的研究中,学者们测量了劳动投入对人们重视事物程度的影响。一组大学生先制作出一个折纸作品,再为自己的作品出价。第二组为不知道作者是谁的折纸作品出价。第三组为折纸能手制作的折纸作品出价。结果表明,付出劳动的人会为自己的折纸作品附加更多的价值。这也称之为“宜家效应”。

当我们对事物的投入越多,就越有可能认为它有价值,也越有可能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最后,我们会改变自己的喜好以避免发生认知失调。

例子:“黑手党游戏“是一个利用 Facebook 上好友信息的游戏之一。当你置身之中,发现你的哥们儿比你还厉害,你想要赢过他向他炫耀,你可以花更多时间玩游戏,也可以只支付20美元。当你花费20美元在游戏上,你会否认自己将钱花在了无益之事上(投入带来更高的价值感知),因此为了自己的购买行为找理由(解决认知失调),你只能不断掏腰包以继续游戏(延续过去的行为)。

图片

图片

总结

如何让用户上瘾的几个基本问题:

  •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你的产品可以缓解什么样的痛苦?你靠什么吸引用户使用你的服务?(内部触发与外部触发)

  • 期待酬赏的时候,用户可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行为是什么?如何简化产品使该操作行为更轻松容易?(行动)

  • 用户是满足于所得酬赏,还是想要更多酬赏?(多变的酬赏)

  • 用户对你的产品做出了哪些点滴投入?这些投入是否有助于加载另一个触发并储存价值,使产品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提升?(投入)。

图片

半城X帕累托读书会期待与您下次相约!

图片

  相约星期二·读书会预告 

活动预告:2021年 No.8半城X帕累托营销读书会

Part 1 分享书籍:《如何创造可信的AI

Part 2 专题研讨:营销活动中的AI应用



活动时间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19:30-21:00



活动地点

 腾讯会议室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帕累托营销工作坊



活动流程

 19:00-19:30   进入会议室

 19:30-21:00    读书会



 主讲人  

  孙玉洁

图片

如何创造可信的AI》简介 

如何创造可信的ai?作者马库斯带我们提出并回答了几个问题,以了解关于ai的真正事实。当下的AI存在哪些风险?真的有可信的AI吗?理想的AI与现实的AI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构建人类和AI之间的信任?
关于人工智能的炒作很多,真正可信的AI,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超级智能的时代还远没有到来。创造真正可信的AI需要赋予机器常识和深度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统计分析数据。本书勾勒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路线图,对当前人工智能的现状进行了清晰且客观的评估。

作者盖瑞·马库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同时还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在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都练就了相当深厚的学术功底,并敢于挑战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当整个人工智能学术界都在过分乐观地高歌猛进时,他不断撰文和发表演讲来指出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当下AI的弊端和局限性,《如何创造可信的AI》这本书正是马库斯对他关于人工智能观点的最佳总结。

作者从深度学习算法固有的缺陷出发,阐述了当下 AI 技术发展的桎梏,对当前 AI 的场景应用和研究范式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AI真正的问题在于信任,常识才是深度理解的关键。最终从认知科学中提炼出了11条对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启示,以通用人工智能为发展目标,给出了未来 AI 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

半城x南大帕累托营销工作坊第八期读书会邀请您一同品读营销畅销书籍——《如何创造可信的AI》。

有意向参加的朋友请联系读书会负责人(微信号:JD18340833982),我们会拉您进本次读书会的群,后续事宜都将在此群中发布。

请扫读书会负责人微信,拉您入群

图片
来半城读灿烂的书
欢迎加入半城交流群

如您有兴趣参加半城私董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