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章由新经络公众号编创,抄袭、洗稿将投诉、曝光、追责为什么说阴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为阴液呢?这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特点有关。人体经脉中运行的二种基本物质,一是气、二是血。气与血的运行各有其特点,即是气向上、向外,液向下、向内。 手三阴经的气血运行有如下特点:在人体的体表经脉中,由胸走手的初始气血为气,其变化为散热降温,化液后流向井穴;经水由井穴注入体内经脉后,气血的变化是吸热升温,并由体内经脉回流相应脏器;气血回流到相关脏器后,在脏器中经过吸热加温后再行气化,并从其经的首穴输出。 3、足三阴经其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其运行方向向上、向外: 上面我们说过,凡是向上运行的物质,其上行的气血是气不是血。足三阴经是由足走胸的,这个上行的气血即是气,或说是气态物。足三阴经上行的气血物质一定是气,而不是血,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当人体直立的时候,足三阴经气态物向上行,阴液向下行并流向足部的井穴处,由井穴向体内经脉流注。 为什么人在直立状态时井穴中向外运行的气血物质是气呢? 4、手三阳经井穴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其运行方向向上、向外: 手三阳经的运行方向为由手走头,上行的气血中只能是气,而不能是液,故手三阳经上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态物。同理,当人体处在平躺位置时,手三阳经中的气血运行方向与直立时正好相反,是阴液随经脉由手走头,气态物则由头走手。 5、足三阳经井穴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液,其运行方向向下、向内: 前面我们说手足三阴三阳经运行的气血物质各有不同,有的以气态物为主,有的以液态物为主,但并不代表各经井穴中运行的气血物质是单一的,运行气态物为主的井穴中就没有血,运行液态物的井穴中就没有气态物,而是每个井穴中气血二物皆有,同时都上下运行,只不过有多有少罢了。 7、所有井穴皆与肾相通: 人体的井穴,其特点相当于地表与地下相通的深井,因其是深井,通于人体的内部经脉,因此,所有循井穴向人体内部下行的阴液皆可并于肾所主的水液之中,也就是说,所有井穴皆通于肾。 8、阴经井穴通于肝: 人体手足三阴经井穴的五行皆属于木,具有生发的作用,且人体中皮部相通、肉部相通、筋部相通、血脉相通、骨部相通,因此,手足三阴经井穴生发的经气皆通于肝。 9、阳经井穴通于肺: 人体手足三阳经井穴的五行皆属于金,具有收降的作用,且人体中皮部相通、肉部相通、筋部相通、血脉相通、骨部相通,因此,手足三阴经井穴收降的经气皆通于肺。 10、井穴的清热作用: 例如商阳是大肠经的井穴,却可以清肺热,治疗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等症。 11.井穴的开窍安神作用: 此外,涌泉还有开肾窍的作用,肾气亏虚的人可以通过按摩涌泉来鼓舞肾气。 少商、少冲等其他井穴也可以刺激相应脏腑,例如鼻塞时可以刺激开肺窍的少商、商阳;耳鸣、耳聋的人可以刺激开眼耳窍的关冲、足窍阴。 在临床应用中,井穴还可以用来调理癫狂、失眠、小儿惊风、忧郁症等多种神经疾患;发挥其安神镇静的作用。比如少冲为心经井穴,心主神志,悲喜无常、烦躁不安时就可以按摩或针刺少冲,达到缓解病症的作用。 十二井穴包括:肺经少商,心包经中冲,心经少冲,大肠经商阳,三焦经关冲,小肠经少泽。以上六井穴在手指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手十二井。脾经隐白、肝经大敦,肾经涌泉,胃经厉兑,胆经窍阴,膀胱经至阴。以上六井穴在足趾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足十二井。 十二井穴主调发热、昏迷、休克、心胸烦闷等症,因此临床多用于急救。近年来经络研究中亦多用于“经络测定。”下面新经络公众号小编就就给大家介绍十二个井穴的具体作用。 ![]() ![]() 7、足阳明胃经井穴——厉兑穴 足阳明胃经井穴厉兑穴,五行属金。厉:指胃;兑:代表门。对内庭来说,厉兑穴有如胃经之门户。有通经苏厥、和胃清神、清阳明邪热的作用。
厉兑穴主调神志、面口等疾患,如晕厥、癫狂、多惊好卧、梦魇不宁、口喁唇疹、鼽衄、齿痛、喉痹颈肿、心腹胀满、消谷善饥、黄疸、水肿、便秘、便血、热病等。现又多用以调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鼻炎、齿龈炎、扁桃体炎等。 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艾灸。 主调:①齿痛,口 ,咽喉肿痛,鼻衄,癫狂,热病。②足背肿痛。 8、足太阴脾经井穴——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井穴,五行属木。隐:隐蔽;白:白色。穴居隐蔽之处,其肉色白,故名。有健脾和血、清心宁志、温阳回厥的作用。 隐白穴主调血证、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暴泄、尸厥、癫狂、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等。现代又多用以调理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痉挛、急慢性肠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 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艾灸 主调:1、月经过多,崩漏,尿血,便血。2、腹胀。3、疯狂,梦魇,多梦,惊风。 9、足太阳膀胱经井穴——至阴穴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五行属金。至:到达;阴:阳之对,此指阴经。足太阳经至此交足少阴肾经,故名。有通头窍、调胎产的作用。 ![]() 至阴穴主调头面、腰膝、胎产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翳、鼻衄、耳鸣耳聋、项背疼痛、胸胁痛、腰胁相引急痛、膝肿、转筋、寒湿脚气、两足生疮:热病汗不出、烦心、瘈疭、小便不利、疝气、失精、疟疾、皮肤瘙痒、死胎、胎衣不下、难产等。现代又多用以调理胎位不正、神经性头痛等。一般直刺0.1~0.2寸;可艾灸。 现代研究:针刺或艾灸至阴穴,可使子宫活动加强,宫缩频率加快,子宫紧张度升高,胎儿心率加快。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用本穴治疗胎位不正,临床多用艾条灸法。以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较差。以妊娠8个月,腹壁紧张度一般,灸后胎动活跃的经产妇疗效最佳。 10、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穴 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井穴,五行属木。涌:涌出;泉:水泉。水上出为涌泉。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有泄热宁神、苏厥开窍的作用。一般直刺0.5~0.8寸;可艾灸。 ![]() 实验研究:针刺实验性休克的猫或家兔“足三里”“涌泉”部位有明显的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艾灸涌泉,可使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主调:1、顶心头痛,眩晕,昏厥,癫狂,小儿惊风,失眠。 2、便秘,小便不利。 3、咽喉肿痛,舌干,失音。4、足心热。 11、足少阳胆经井穴——足窍阴穴 足窍阴穴属足少阳胆经井穴,五行属金。足:足部;窍:孔窍;阴: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诸疾,故名。有疏肝气、清胆火、熄风热的作用。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艾灸 ![]() 主调头、五官、胸胁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于、舌强、舌本出血、热病胁痛、咳逆、烦心、梦魇、手足转筋、肘不得举、痈疽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肋间神经痛、高血压、胸膜炎、乳腺炎等。 12、足厥阴肝经井——大敦穴 大敦穴属足厥阴肝经井穴,五行属木。大:小之对;敦:敦厚。穴在大趾内侧,局部肌肉敦厚,故名。有疏肝理气、调经和营的作用。—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艾灸。 ![]() 大敦穴主调肝肾、少腹、前阴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血崩不止、阴挺、阴缩、阴中痛、七疝、五淋、遗精、遗尿、癃闭、小便失禁、尿血、癫狂、尸厥、病症、瘼疭、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腹痛、卒心痛、大便不通、口苦、哕噫、鼻衄不止、寒湿脚气、破伤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肠疝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下垂、睾丸炎、血尿等。 实验研究:针刺大敦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并可引起结肠下部及直肠蠕动明显增强。 以上就是关于人体十二个井穴的介绍,每一个都是对应经络的起始,活水的源头,经常掐揉、棍针或艾灸这些穴位,有很多特殊的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