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 两百万年前,重庆巫山。巫山人从晨曦中醒来,他们是中国最早的人类之一。 夏商时期,此地为百濮地。《史记 · 楚世家》言:“(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巫山地区的巴国文明,来自于盐——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岩盐产区,而盐在古代的重要性,众人皆知。 战国时期,著名的巴楚之战,载入史册。 隋开皇元年,即581年,此地为渝州。 南宋淳熙十六年,即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登帝位,言“双重喜庆”,就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到了民国时期,重庆更是赫赫有名。 这样一座火热的城市,今天,让我们看一看它的百年历史。 本文作者:顾返予;审核:陈少鹄 清末,在夔州古城墙上俯瞰重庆。 清末,风箱峡谷,因貌似风箱而得名。 清末,重庆云阳张飞庙。 清末,那块大石头有一个传说,是女娲补天遗落的,所以得名“石宝”。 清末,重庆一共有17个城门,可谓众多。城墙守卫着重庆。 1910年的重庆码头边,人们躺在草席上睡去了,他们的生活十分辛苦。 1910年的朝天门码头,船只挨挨挤挤,劳工们正在辛勤劳作,他们大多瘦骨嶙峋。 1910年的重庆码头边。 1910年的湖广会馆,有卖东西的小贩,也有游玩的贵客,还有穿着制服的兵。 1910年重庆湖广会馆,人流如潮。 ![]() 1917年,师傅正在做煤块,码得整整齐齐。 ![]() 1917年的重庆,孩子们正在敲锣打鼓,也许这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生计。背后的人们正望向这里,不知道是看相机,还是看孩子。 ![]() 1917年的重庆,船只停放整齐。 ![]() 1917年,准备上船的人们。 ![]() 1917年,正在休息的船家,旁边放着他的草帽。 ![]() 1917年,船家正在划船。 ![]() 1917年的重庆剃头匠,正在帮人剃个光头。 ![]() 1917年,街道狭窄。 ![]() 抗日战争时期,人们正在进入重庆避难,可以看到其中大多数人衣着整洁,很多底层群众只能留在家乡。 ![]() 重庆的一名警察。 ![]() 1940年,重庆纺织厂的女工。 ![]() 1940年重庆的朝天门码头,一名女人带着三个孩子。两边的人们都好奇地望向镜头。 ![]() 1940年,重庆抬轿子的人,轿子里坐着有钱人家的女子。 ![]() 1940年,能看出这是什么吗?悬挂着的都是毛笔!手工业者走到哪儿似乎都有饭吃。 ![]() 1940年,书信代写。当时战乱,很多男子外出,女子在家。由于当时教育并没有普及,很多女子并不识字,只能找代写先生写信给远方的先生。 ![]() 1940年的重庆,胡须花白的老人、剪着短发的女子,还有大大小小的孩子,正在吃饭。 ![]() 1940年,老先生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这些孩子,从衣着上来看,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 1940年重庆,男女小孩一起上课,老师正在教育他们:我是中华国民,我爱中华民国。 ![]() 1942年,重庆街头,人们好奇地望向镜头,拍照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有趣、时髦的事情。 ![]() 1944年,女工们撑着伞,进入工厂内,准备工作,她们大多穿着旗袍。 ![]() 1945年,重庆的香烟摊,各种香烟,琳琅满目。 ![]() 1945年,重庆的街市,遮阳大伞下是小贩的摊子。 ![]() 1945年,做苦力的人,有大人也有孩子,他们最期待的就是领工资这一天。 ![]() 1945年,重庆这里的公交车非常拥挤。 ![]() 1945年,重庆滑竿轿子,比较简陋。 ![]() 1945年重庆,中产阶层的家庭 ![]() 1945年重庆长江边的民居。 ![]() 1945年重庆的洪崖洞。 ![]() 1947年,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合影。 ![]() 1949年,重庆欢庆解放。 ![]() 1959年重庆码头,人们正在买卖蔬菜。一筐一筐的蔬菜。 ![]() 1960年的重庆七星岗,重庆宾馆很高大。 ![]() 1960,重庆的和平公寓,门前还停着公交车。 ![]() 1970年,重庆江边,一辆大卡车。 ![]() 20世纪70年代,重庆的长江大桥建成了,有庆贺的飘带在空中。 ![]() 20世纪80年代的重庆公园中,姑娘们大多扎着双马尾辫子,穿着小裙子,正在看书、聊天。 ![]() 20世纪80年代,重庆的缆车,是十分有特色的。 ![]() 20世纪80年代的重庆解放碑,游人如织。 ![]() 20世纪80年代的和平电影院,当时拍电影时很受欢迎的。 ![]() 20世纪80年代,重庆的长江索道。 巴蜀山城,重庆这座城市是极其吸引人的,养育了善良勇敢的重庆人,养育了火热的重庆文化。在一张张老照片中,我们看到了重庆的百年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