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咏史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1-08-09

咏史

劫掠曾经借野氓,何须一尺耀寒光。

心迷哪晓杨朱泪,命断方明禾黍伤。

大势难逃刑戮苦,微身怎敌雨风狂。

当时多少避秦客,荡产倾家赴祸乡?

【注释】4月7日,曾经写了一首同题七绝诗,现在将其延展为七律诗,记于2021年8月8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浩大的劫掠曾经借用愚隶野氓,哪里用得着去炫耀手里的一尺寒光。心胆迷惑之日哪里会晓得杨朱之泪,性命断送之时才能够明白禾黍之伤。大势之下难以逃脱刑罚杀戮之苦,微弱的身躯怎能敌得过暴雨骤风之狂。当时有多少避秦之客,顷刻间倾家荡产奔赴死亡之乡?

首联中的“野氓”,指农民,平民,见宋代诗人田况的《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八日太慈寺前区市》:“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寸壤不容隙,仅能充岁粮。间或容墮孏,曷能备凶痒。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野氓集广鄽,众贾趋宝坊。惇本诚急务,戒其靡愆常。”又见元代诗人戴良的《咏雪三十二韵赠友》:“列贺喧朝贵,腾欢沸野甿。”还见近代诗人谢无量的《己酉岁未尽七日奉寄会稽山人冀资嗢噱》诗:“鸟道犹宾洞,鶉襟立野氓。”

这一联中的“一尺寒光”,指的是刀剑的光芒,见唐代诗人卢纶的《难绾刀子歌》:“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

颔联中的“杨朱泪”,泛指歧路感伤之泪,见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初春邪岭送益府窦参军宴序》:“晨风軫孙楚之情,岐路下杨朱之泪。”又见唐代诗人沈佺期的《送卢管记仙客北伐》诗:“饯途予悯默,赴敌子英威。今日杨朱泪,无将洒铁衣。”还见唐代诗人杜甫的《冬深》诗:“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风涛暮不稳,捨棹宿谁门?”另注,“杨朱泣岐”,语出《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意思是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

这一联中的“禾黍伤”,即“禾黍之伤”,指对昔日宫室胜景如今已成为庄稼地而发出的慨叹,见宋代人委心子的《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上·丘墟之象》:“昭宗末年,長安役人取石於内苑起山,崎危屈曲,有若天成……後巢寇入京,焚滅殆盡,悉爲瓦爍狐兔穴矣。遊者有禾黍之傷。”另注,“禾黍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见唐代诗人许浑的《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宫。”又见宋代诗人苏轼的《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还见明代诗人梁辰鱼的《浣纱记·擒嚭》:“千载吴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以及清代诗人周实的《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颈联中的“刑戮”,指的是受刑罚或被处死,见《荀子·荣辱》:“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又见《史记·蒙恬列传》:“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亦指各种刑罚,见明代人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内监·王振恩恤》:“时曹石虽诛,而告密之风转炽,始掌锦衣者为逯杲,以酷暴激曹钦。及杲见杀,门达继之,酷加甚焉。故终天顺一朝,刑僇乃尔。”又见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特别是具五刑,可谓集刑戮之大成。”

这一联中的“雨风狂”,即“雨横风狂”,形容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见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又见宋代诗人郭应祥的《柳梢青·春事匆匆》词:“春事匆匆。花慵柳困,雨横风狂。寄语诗人,须烧银烛,与照红妆。休言桃李河阳。但过眼、难寻色香。只有今宵,更无明日,且缓飞觞。”

尾联中的“避秦客”,指隐士或躲避战乱的人,见唐代诗人汪遵的《咏东海》诗:“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又见唐代诗人吴融的《山居即事》诗:“无邻无里不成村,水曲云重掩石门。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还见元代诗人邓文原的《赵干<春山曲嵨图>》诗:“往来岂是避秦客,理乱不闻度岁华。”以及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咏》诗:“渊明有心人,归拟避秦客。”

这一联中的“祸乡”,指死地,丧生之地,见《黄庭内景经·琼室》:“忽之祸乡三灵殁。”梁丘子注:“祸乡,死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