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梁国政 ||梅峰山,那鲜血染红的高地(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08-09
 主编:非   


仅以此文,纪念入朝参战的堂兄梁国勋英勇作战牺牲68周年。——题记

                            

爷爷奶奶去世后,伯父与我父亲没有分家,两兄弟住在租借别人的房屋里。堂兄生母因生活所迫,在几十里外横江镇赶溜溜场(赶集),准备买些农产品回宜宾贩卖,赚几个小钱维持家里生活时,不幸因洪水遇难。堂兄生父为盘家养口,远去雅安名山县杂货店帮工,不得不将两三岁的儿子托咐与我父母。从小失去了母爱的堂兄,由我父母从幼稚园到中学抚养成人。
1949年堂兄刚过完16岁,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决定溯岷江而上千里寻父。身为大家庭中长子,岂能老是依靠爹和二妈(堂兄对我父母的尊称,生父称伯伯。)抚养?男子汉大丈夫,不能报孝家中老人,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如能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业,无论干什么只要能挣钱养活自己就行。打工途中阴差阳错,在成都碰上了解放军队伍,实现了他投笔从戎参军报国的梦想。之后,随部队到宜宾参加剿匪战斗。

 

全国解放后,伯父从名山返回家乡,加上正好儿子参军后部队驻扎宜宾,一家人在宜宾幸福团聚。
宜宾市人民拨开乌云见太阳,兴高采烈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当部队首长率领官兵,抬着礼品敲锣打鼓、登门慰问光荣军属我们家时,街坊四邻有谁见过这种令人感动的场面?有谁见过如此亲民爱民的首长亲临战士家门,将猪肉贵重礼品送到战士家里?相拥而至的街邻,用惊奇羡慕的目光注视着发生的一切,将我们家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不停地祝福充满洋洋喜气的军属家庭。那年春节,每日门庭若市的我们家,在解放军军属的荣誉中甜蜜度过。
过了春节,部队接到命令立即奔赴川南各地剿匪战场,堂兄一去就是一年多。当肃清残匪返回家乡时,尚末褪去身上的硝烟与满身尘土,美国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对我国东北地区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军令急报而至,部队风驰电挚般火速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堂兄一去岂止三月?在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一年多,连给家人报平安的机会也没有。不分白昼穿插,行军,打仗,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联军,与战友们每时每刻进行着激烈战斗。鸿雁终于捎来异国他乡带着浓浓硝烟战火味、草草完成的家书,以及一祯摄于梅峰山高地,英姿风发的戎装照!
1953年春天,部队首长含泪告诉我伯父,敌人疯狂对志愿军坚守的高地狂轰滥炸,堂兄作为共产党员、班长的志愿军坚强战士,率领战士以血肉之躯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阻击敌人,用惊天地、泣鬼神的语言喊出了“坚守高地,誓与阵地共存亡!”铿锵有力的声音!
在全副武装的美国侵略者面前,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凛然正气永远战无不胜!没有子弹,满山石头继续迎战敌人,中国军人以甘洒热血英雄气概坚守着每一寸土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钢铁誓言,用中国军人满腔热血捍卫了志愿军的尊严。以共产党员铮铮铁骨和21岁青春年毕,树起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巍巍丰碑!
雄伟的梅峰山高地,因中国军人的悲壮而屹立,见证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一切,见证了帝国主义野兽般的凶残与罪恶行径……
发黄的战斗檄文,英俊威武形象永远珍藏在心中,鼓舞着亲人们不断前进。当默默走近凝固在花岗石上的英名前,饱含热泪献上鲜花那一刻,不由感慨万千。正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共和国日益强大,换来了人民的幸福安康……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梁国政,宜宾市人,市作协会员。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报刊及网络,收入《文华杯全国小说征文选》《相约北京征文精品选》《那一片云》《蜀南新闻选》《山南圣地》《从这里进西藏》《我们的保护野生动物故事》《宜宾百科全书》《宜宾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