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秋漫游东北欧(1)维尔纽斯老城

 WYF_0605 2021-08-09

金秋送爽、红叶尽染的季节里,有幸参加了一次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的旅游,20天的时间漫游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等地,老城、古堡、教堂、海滩,游轮、河湖、岛屿、小镇,皇宫、皇庄、芭蕾、马戏,风光之旅、历史之旅、文化之旅。因游览都在欧洲东北地区,为标题简短,本文就题为《金秋漫游东北欧》。

第一篇 维尔纽斯老城

东北欧之旅的第一天中午,从上海浦东机场搭乘俄罗斯航空班机,晚上飞抵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第二天上午再坐飞机,飞赴立陶宛。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其北方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的东南是白俄罗斯,南方是波兰,西南是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州。

立陶宛是一个文明古国,公元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合并成波兰立陶宛联邦,是当时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与东边的俄罗斯一直争霸,后因外战内乱不止,国力衰退,1768年沦为俄罗斯的附庸国,更在1772、1793和1795年被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三度瓜分而亡国,立陶宛被俄罗斯吞并。一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宣布独立,但在二战时又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后加入欧盟和北约。现在立陶宛已转型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多万,人均GDP约合1.5万美元,其优势产业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等。但据导游介绍,近年来立陶宛经济形势疲软,人员外流较多,不少年青人远赴英国等地谋求发展。

我们来到此行的第一站维尔纽斯。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首都、最大城市和主要经济中心,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其城区由老城和新城组成。老城地处市中心,面积约3.6平方公里,荟萃了上千座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建筑,以巴洛克风格为主,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古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从莫斯科飞抵维尔纽斯时已近中午,午餐后就遍游维尔纽斯老城,主要景点有维尔纽斯大教堂、教堂广场、琥珀博物馆、圣安娜教堂、市政厅广场、圣特雷莎教堂、黎明之门等。晚上朋友们结伴逛了老城步行街,第二天一早在宾馆附近的涅里斯河畔漫步,登上著名的盖迪米诺山丘,还过河到新城区走了走,欣赏维尔纽斯的晨景。

1 维尔纽斯大教堂

维尔纽斯大教堂位于老城的北部地块,是立陶宛的主教座堂,作为立陶宛天主教的精神中心,初建于公元1387-1388年,后经多次改建,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特点,最终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其外观有些类似罗马的万神殿。在教堂的山墙上站着三位基督教圣人的雕像,高大伟岸,给人以直入云霄的感觉,在三角形门楣和大门两边的壁龛里是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雕塑,皆为艺术精品。

大教堂内部端庄大气,但装饰并不奢华,素净典雅,极具北欧风情。笔者站在宽广的大厅里,仰望高高的穹顶和圆拱,欣赏四周精致的雕饰和油画,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历史上的立陶宛大公曾经在此加冕,然而在苏联统治期间,这里却被改作画廊、仓库。谁又能想到,如今这个安逸恬静的小国,也曾经有二百年的叱咤岁月,甚至跻身于欧洲大国之列,真是世事沧桑啊!

这里最值得看的是教堂右侧尽头的圣卡锡米尔礼拜堂。圣卡锡米尔在1602年被封为圣徒,成为立陶宛的保护神。礼拜堂的壁画和雕塑出自多位巴洛克大师之手,极尽精细繁复之能事,象征着波兰立陶宛王国在历史上的荣耀。

维尔纽斯大教堂里里外外的雕塑作品琳琅满目,呈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2 教堂广场

维尔纽斯大教堂所在的广场名为教堂广场,是该城的重要地标。广场上毗邻大教堂的一幢四层楼雄伟建筑,是重建的立陶宛大公宫殿,宫殿的西面有一座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手持长剑的雕像,纪念这位战功赫赫的君王。

维尔纽斯大教堂的前方是一座57米高的钟楼,曾经是13-17世纪古城堡的了望塔,内存17座钟表。登上钟楼可以俯瞰维尔纽斯城的全景,据说比著名的盖迪米诺山丘的观景效果更好。笔者正要购买3欧元一张的登塔票,一旁的旅友提醒“别上塔,时间来不及的”,只好扫兴放弃。

广场上还有一块名闻遐迩的“波罗的海人链”足迹石。公元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占领的50周年纪念日,占三国总人口40%的近200万民众手拉手,顺着连通三国首都的公路,连成一条600公里长的人链,要求三国独立。站在人链最南端一位老人的脚印就留在了足迹石上,永志纪念。此后半年,立陶宛宣布独立,接着,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相继独立。笔者以前在香港、洛杉矶等多地看过演艺明星留下的足印、手印,现在是第一次看到象征团结和抗争的足印,不由想起立陶宛的国家格言“民族的力量源于团结”。

教堂广场是旅游热地,游人如织,从这里向四周辐射出许多狭窄、弯曲的街道,两边布满商店、餐馆、咖啡馆、手工作坊,以及贵族府第和各色庭院。这里的艺术气息浓厚,走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街边墙上镶嵌着浮雕、壁画,还可以看到不少街头艺人在表演,还时不时地看到一对对的新人在此拍照留影、携手而过,将幸福和甜蜜洒落老街小巷。那些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庭院更是令人注目艳羡、流连忘返。

3 琥珀博物馆

离开教堂广场后,顺着一条古老的街道,踏着石板小路,拐进一个拱门小巷,来到琥珀博物馆。这里的建筑其貌不扬,进入后也感空间狭窄,但是梯道曲折,房间叠套,既上楼阁,还下地窖,布局有些复杂,古韵倒也不乏,而且展出的又是当地一宝-波罗的海琥珀,包括金珀、血珀、鸡油黄蜜蜡、白蜜蜡、金绞蜜、灵珀等,值得一看。虽然此行因拍照限制,没留下什么影象,但是填补了本人的一些知识空白点,收获还是不小的。

4 圣安娜教堂

圣安娜教堂是一座建于公元1581年的红砖哥特式天主教教堂,造型优美、古朴典雅。其后方还有一个西多会教堂和一个西多会修道院,一起组成了大型的红砖建筑群。这个建筑群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一是各式各样美丽的尖塔,若干小塔围着主塔,如众星捧月般的壮观,二是色泽深沉、色彩多样的红砖墙面,其颜色变化有数十种之多,因此勾画出丰富的轮廓线,配合众多角塔,呈现了精致奇巧的造型美。

教堂的侧面有一座波兰最著名的民族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的雕像。立陶宛和波兰在历史上曾经“联姻”为一个国家(注1),渊源很深,所以留有不少波兰文化的印迹和遗物。

圣安娜教堂是维尔纽斯老城的主地标建筑,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苑中的明珠。据说,拿破仑东征时路过此地,被圣安娜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曾想将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教堂的内部景观也是别具一格,主祭坛、围栏和彩砖装饰都极为精美,可惜未安排入内参观,大家就在教堂前方的花园里拍照留念。

5 市政厅广场

维尔纽斯老城的中心是市政厅广场,与我们刚才参观的教堂广场有一条皮利斯街相连。皮利斯街是老城里人气最旺的观光街道,街道两旁以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居多,甚至还有更早的15到17世纪的砖房,这些漂亮的房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我们从圣安娜教堂向东,一路观赏维尔纽斯大学、圣约翰教堂等历史建筑,来到皮利斯街后,向南继续慢行慢看,直到市政厅广场,切实体会到了旅游网上对维尔纽斯的评价:“最适合步行观光的城市”。



市政厅广场的平面呈三角形,周围分布着许多世界名品店。笔者不喜欢逛商店,在北面的入口处观赏了漂亮的喷水池后,就直接来到广场中央的市政厅。市政厅是一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宏伟建筑,建于公元1503年,其正立面与维尔纽斯大教堂很相似。市政厅是为市民服务的地方,其功能之一是办理结婚登记。我至此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从教堂广场过来的一路上看到不下十对的新人,有在喷泉池边拍照的,有在亲友簇拥下步出教堂的,有携手而行的,也有在殿堂台阶上相吻的,还有坐跑车驶过的。就在我脑洞顿开时,不经意间一转头,又见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抱起一位长裙曳地的美女打转,急忙举起相机按快门,可惜没把稳,拍得有些糊了。

6 黎明之门

逛过市政厅广场后,继续南行,跟着导游去看老城现存唯一的城门“黎明之门”。老城原有9个城门和3座塔,建于公元1503年到1522年期间。1795年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维尔纽斯被俄国吞并,成为维尔那省的首府,俄国人拆毁了城墙,城门和城塔也随之遭殃,1805年后,只剩下黎明门了。黎明门的城外立面是四方造型,白色墙体,高四层楼,端庄大方。黎明门的城内立面的门洞上方是一个袖珍教堂,名为圣母玛丽亚礼拜堂。导游说礼拜堂里供奉的圣母玛利亚雕像不同寻常,一般的圣母像都是正常的肤色,而这尊圣母像却是黑色的,也就是著名的黑圣母,被视为神迹,每天都有许多信徒前来参拜。我们登上城门,看到礼拜堂里好像在举行什么仪式,唱着圣歌,游客们自然不能进去参观了,也不能参拜黑圣母了。

7 圣特雷莎教堂

在黎明之门附近有许多教堂,笔者和朋友们入内参观了圣特雷莎教堂。这是一座建于17世纪的巴洛克式教堂,其外观不算出彩,但是里面的装饰可谓金碧辉煌,步入其中,恍若进入了神仙世界,无论是祭坛、讲台、墙壁上,还是穹顶、拱架、圆柱上,到处都是圣人、天使的雕像、画像,雕刻精细,画工细腻,令人目不暇接,在此参观不啻为艺术享受,还有精神熏陶之感也。

巧遇一对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一大帮子亲友在大厅里合影后,又在大门台阶上合影,我们也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手机,并且打着手势向他们表示祝贺。他们很是高兴,一位提着彩色篮子的先生走过来,抓起大把的喜糖塞给大家,两位美丽的小姑娘还和大家合了影,令我们深感立陶宛人民的好客热情。

8 多元化的教堂之城

维尔纽斯在历史上因为各种政治、军事的原因多次易主,曾先后属于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立陶宛王国、俄罗斯帝国、立陶宛共和国等不同国家,还曾被波兰、德国占领过,因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城市,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因此,这里有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新教以及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团体、宗教建筑,我们在老城游览时,几乎无处不见教堂,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尖顶的、圆顶的、洋葱头顶的、方圆锥顶的、塔楼式的,应有尽有,这里几乎就是一个教堂建筑博物馆。除了前面说过的以外,我还随手拍了如下一些教堂的外观,至于远看的、没拍过照的那就更多了。

圣卡锡米尔教堂。

圣三一教堂。

圣灵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约翰教堂钟楼,建于17世纪,高63米,是老城中最高的建筑。

以下两座教堂,笔者没记住导游介绍的名称,有待同游者补充。

9 夜游老城步行街

维尔纽斯老城的游览观光,旅友们足足走了一个下午,意犹未尽。好在我们住宿的宾馆就在老城边上,于是晚餐后大家又来到白天来不及逛的步行街。首先来到步行街中段的小广场,这里有立陶宛的一位名人纪念碑:文采斯.库迪尔卡(1858.7 -1899.6),他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创作的诗歌《民族圣歌》,后经谱曲成了立陶宛的国歌。人们为了纪念他,除了修建了这个纪念碑外,在使用欧元以前,他的头像还印在最大面值的立陶宛货币上。

小广场的露天舞台,年轻的乐手们正在表演流行音乐,台下座无虚席。

晚上的步行街,两边摆满了各种帐篷摊位,俨然成了夜间集市,行人川流不息,熙熙攘攘。还有许多露天茶座、咖啡座,坐满了悠闲的市民和游客。画家们也摆出画摊,为客人画像,多为写意素描,也有漫画人像的。

10 晨游涅里斯河畔

流经维尔纽斯的河流有涅里斯河和维尔尼亚河,维尔纽斯城就位于两河汇合处的丘陵地带,以东西向的涅里斯河为界,河南是老城,河北是新城。我们的下榻宾馆在涅里斯河的南岸边上,地处新老城区的交界处,临近涅里斯河大桥。第二天早上,起得早的朋友们就在涅里斯河畔漫步,欣赏维尔纽斯的晨景。

在涅里斯河大桥上,观看蜿蜒流淌的涅里斯河,及其两岸风光。

在涅里斯河的北岸,欣赏对面的南岸风光,那里是老城区,青山绿树,郁郁葱葱。

在涅里斯河的南岸,观看一水之隔的北岸风光,那里是新城区,高楼耸立,欣欣向荣。

维尔纽斯城的制高点是盖迪米诺山丘,从13世纪开始,维尔纽斯城就建在这个山丘上,当年的城池、宫殿在17世纪就毁于战乱了,现在山上只剩下一个红砖塔楼,以及一些建筑的遗迹。站在山顶,可欣赏维尔纽斯城风景。

盖迪米诺山脚下的立陶宛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前的广场中央是一座13世纪立陶宛国王明达哥斯的坐像。博物馆背后的山顶上就是盖迪米诺山丘的红砖塔楼,维尔纽斯的地标之一。

涅里斯河两岸的历史建筑,风格各异,在晨曦的清晖下,益发古朴厚重。

据介绍,涅里斯河的北岸正在开发“新城市中心”,包括现代化的公共建筑、市政设施、住宅区、商业街,将成为该市主要的行政、商务区。我们步过涅里斯河大桥,在新城区里走了几个街道,领略一番新城魅力。

我们在商务区的几幢超高层建筑前伫立仰望,并不是因为它们风格前卫,也不是因为它们与众不同,其实它们很普通。吸引我们的是,其中最右面的一幢是中国华为公司的大楼。昨天汽车驶经此地时,小岳导游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所以今天特地来看看。

一个多小时的晨游结束了,我们自华为大楼赶回宾馆,沿途随手拍摄了马路边的抽象派雕塑,以及红色的巨龙公共汽车,这些都是有故事的,权作维尔纽斯之旅的纪念,再见,维尔纽斯!

注1:公元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公主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约盖拉,两国结合,国力倍增,俨然成为欧洲大国。1569年签订卢布林条约,正式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附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