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北京行(7)长假体感

 WYF_0605 2021-08-09


第七篇 长假体感
  1999年9月起,我国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节都法定放假3天,并将前后4个双休日换休后与之拼接,成为3个7天的长假期,昵称“黄金周”。从此,“黄金周”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长假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07年12月,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恢复法定休息1天,加上前后4个换休的双休日,成为连续放假5天的小长假(同时增设清明、端午、中秋3个法定假日),但是小长假还在延续黄金周的效应,今年更是达到顶峰。据各大媒体报道,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被誉为“史上最热五一黄金周”。有人感叹:“五一小长假结束,竟然有一种从'人山人海’中解脱的感觉。”
  我们有幸躬逢其盛,而且恰在今年五一小长假“十大热门旅游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庆、武汉、长沙)之首的北京。不妨借用气象上“体感温度”一说,谈谈我们在“史上最热”时的“体感温度”,包括防疫、安检、门票、人流、如厕、管理、互谅等方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体感”是指我们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虽然真实,但是有局限性,就像体感温度与真实温度有差距一样,某日某时某处某人的见闻,权作饭后茶余的谈资,闲聊而已。
 
1 防疫

  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民众压抑已久的旅游热情,五一期间来了一次释放,但是疫情防控仍然松弛不得,我们在京城里处处可见绿码查验、佩戴口罩、接种疫苗,当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1)绿码查验:我们到过的所有景点、商场,进入都要出示健康码,绿码才能进。每到一处,都要打开“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查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点“本人健康码自查询”,显示“未见异常”;另一种是点“本人信息扫码登记”,扫描所到地的二维码。然后所到地设备上显示“未见异常”。
  2)酒店不验:我们下榻的酒店与大型商场是连通的。从外面进入商场要查绿码,需打开“北京健康码”,扫码登记本人信息。但是从外面进入酒店是不查健康码的,然后再入商场就没有任何查验了。
  3)同伴免查:在西单大街逛街,进入汉光百货公司时,我已出示了绿码,敏如动作慢了一些,还在手机上点点戳戳,把关的保安挥挥手:“进吧,进吧,你们是一起的,查一个就可以了”。这不是特例哦,后来在其他地方,也碰到几次“同伴免查”。
  4)巴士验码:乘坐公交巴士,一般是不查绿码的,可是也遇到几次上车要查码,由车上戴臂章的安全员进行。
  5)佩戴口罩: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在京城搭乘地铁、巴士必须戴口罩,大街上戴口罩的人也很多,比我们在上海街头看到的多得多了。但是在有的公共场配戴口罩的要求不太严格,例如慕田峪长城的摆渡车站数百人排队,大部分人戴着口罩,但有少数人不戴,摆渡车上也有人不戴口罩,有人虽然戴着口罩但露出鼻子呼吸。
  6)街头种苗京城的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女儿小韵已经接种了,我们在街头也见到了疫苗接种点和服务车。
  最近几天南京疫情爆发散播,相信北京防疫措施做得好的会继续坚持,需要完善的一定会完善,例如小韵说现在北京所有地方进入都查验健康码,全部是扫码登记了。想来,也不会“酒店不验”、“同伴免查”,景区摆渡车上也没有人不戴口罩了。
 
2 安检

  加强安全检查,加大防恐力度,维持社会治安,保障旅客安全,是城市治理和旅游管理的重要举措,我们作为旅行者自然应该理解和配合。

  1)地铁安检:北京各地铁站的安检,比上海执行得严格,每个进站人的包包都要过闸机。我们出游以搭乘地铁为主,几乎每天都乘,从未见到挎包、背包、拿包的人是包不离身进站的。
  2)实名安检:北京有些景区是实名制进入的,进入时需要刷身份证,携带之包要过闸机检查,例如奥林匹克公园、故宫博物院。
  3)闭站双卡:五一期间,天安门广场邻近的地铁站、巴士站关闭。行人必须步行进入或通过天安门前的街道。安检有两道关卡,过每道关卡都要人刷身份证,包过闸机。
  4)开包检查:在个别重要地段,街头设卡的安检要扫描身份证,还要开包翻查。
 
3 门票

  在北京旅游,我们比较关心各个景区的门票预订方法,以及对老年人的门票优惠政策。

  1)预先订票:北京各个景区都实行网上预订门票,长假期间的门票最好提前一两个星期预订。我们这次在出发前一两天才想到门票问题,结果颐和园、水立方等热门景区的门票都没有订到。
  2)网上订票:可以在手机微信里搜索你要游览的景区,按提示逐步操作就可以订票或购票,我们的使用体验不错,很方便,而且退票也方便。我们因故先后退过雍和宫、天坛公园、故宫的票,操作快捷,没有任何经济损失。
  3)现场购票:如果没有预订到票,可以在当天电话询问现场是否有余票。据我们观察,除故宫不能现场购票外,其他景区都可以,当然不一定有余票,特别是在长假里。
  4)老年优惠:各景区的老年优惠政策不同,订票前可在手机“百度”上搜索“<景区>老人免费吗?”,例如“颐和园老人免费吗”,即可了解情况。我们这次经历的情况如下,供参考:

  满70岁免费的有:水立方;满65岁免费的有:香山公园、颐和园、圆明园、宋庆龄故居等;满60岁免费的有:北京动物园等;满60岁半票的有:故宫、雍和宫、天坛公园、恭王府、慕田峪长城等。免费的不再需要预先订票或购票,刷身份证进入景区。

  5)无票地区: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广场、南锣鼓巷、什刹海,以及各商街,没有门票,自由进入。
 
4 人流

  人流是游客人数的形象体现,反映了长假旅游的热度。

  1)人流一般:我们在小长假最后一天,5月5日游览的王府井、西单、天安门广场,以及小长假后5月6日游览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这几个地方的游人比想象中少,只能说是一般般。
  2)人多不挤:我们在小长假里游历的奥林匹克公园、香山公园、前门大街、鲜鱼口、什刹海等地,人多,但不拥挤,谈不上“人山人海”。小长假后去的颐和园、故宫、北京动物园,也是如此。
  3)人多拥挤:小长假里人多拥挤的地方有南锣鼓、大栅栏、故宫、颐和园等。特别是南锣鼓巷,堪称人山人海。估计为缓冲汹涌人流,邻近地铁站的南锣鼓巷的南门由平时的主出入口改为出口。6号线地铁“南锣鼓巷站”出来的人流被引导到1公里开外的南锣鼓巷西口进入,一路上维持秩序的保安、纠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我们到这里,不用认路,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就是,走着走着就被带进景区了。小长假里的颐和园则是一票难求,小旻小韵订不到票,只能购买带讲解的高价票(票价翻倍)带小猪去了一次。
  4)交通堵塞:“体感温度”最高的是慕田峪长城。首先是汽车路途拥堵。平时1小时的路程,5月3日我们去的那天3小时20分钟才到。其次是缆车“堵塞”。我们进园、排队坐摆渡车,花了1小时到达缆车站,还要排2小时的队,才能坐上缆车(不坐缆车就看不到长城)。算下来,晚上10点钟才能回到市区,我们只好放弃。其实那天游人不算太多,门票还有余额,问题就出在人流不能及时通过缆车等小流量交通。

 
5 如厕

  国内外旅游中如厕难向来是突出问题,自2015年国家旅游局发起“旅游厕所革命”以来,情况大为改观,这次在北京旅游,觉得厕所已不是问题了。

 
  1)如厕不愁:这里各个地方公共厕所都很多。我每次有需要了,不用专门去找,一路走下去,一般在出入口、路口、景点附近都会看到厕所,或者厕所的方向指示牌。以前出去旅游,看到厕所就尽量去,因为下一个还不知在哪里呢。可是这次在京城游逛的几天里,全然没有找不到厕所的担忧,未曾有过内急之憋。
  2)形式多样:这里的厕所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洋的土的,新的旧的,大的小的,堪称“百花齐放”。厕所里面也很干净,即使有的外观陈旧、外墙斑驳。
 
6 管理

  这里的景区大多管理有序,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1)布局欠妥:慕田峪长城景区布局和管理欠妥。

  首先,游客排长队搭乘摆渡车后,还必须乘缆车上山(或者爬山50分钟)才能看到风景(长城),这种布局使得游客付出了门票和摆渡车费用以及时间精力,如坐不上缆车,就什么也看不到,一无所获。我觉得,摆渡车终点应该设在长城脚下,至少是能仰望长城的地方。

  其次,这里的缆车是年长者、体弱者、不宜爬山者看长城的“华山一条道”,可是缆车运量却大大小于摆渡车运量,形成严重瓶颈,只见摆渡车将游客一车接一车地送进来,等待缆车的队伍却走走停停,像蜗牛一样蠕动。

  再次,我们去的那天,缆车站排队处,多位工作人员大声提示游客排队要2小时以上才能等到缆车,那时已是傍晚4点钟,像我们这样不愿也无力“挑灯夜战”的,只能退出,坐摆渡车返回。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在景区门口,至少是在摆渡车起点站告示呢,免去大家来往坐摆渡车的无用功呢。

  最后,我们入园、坐摆渡车,因来不及坐缆车,结果什么也没看到,应该全部退票,可是只有缆车票获准退了。

  我们从上午11点钟到晚上7点钟,来回150公里,排队2、3个小时,唯一完成的事情是退了缆车票。

  2)入园不便:这里各个景区网上订票后,刷身份证入园。故宫博物院却另有别致,我们入园时被告知先要去预检,于是晒着大太阳(故宫的空旷场地上没有一棵树)走二三百米去预检窗口刷身份证,然后顶着日头回来,又是二三百米,再次刷身份证入园。不知如此叠床架屋,来回奔波,刷两次身份证,所为何因?
  3)图标不清:圆明园遗址公园,地域实在是大,能看到的遗迹实在是少,游览图上标着的数十个景名,只剩名,不见景,而值得一看的西洋楼遗址只占圆明园总面积的2%,这2%在图上不要说看不清楚,初看者连位置也找不到,如何是好?也是笔者眼拙,在西洋楼遗址实地,也没有看到该区域的平面图,何以按图索骥。
 
7 互谅
  小长假,旅游热,人多难免事多,游客们自应互谅、互让、互助,保持旅游的好心情,这是社会共识,也是大家一直都在做的。可是这次在京城却遇到几件相反的事情,令人不愉快,“正黄旗大妈”还真不是孤例。
  1)岿然不动:在南锣鼓巷西口,有一位年轻女子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站在玉河古道遗址石碑前,挡住了旁人的视线和镜头。我等了一会儿,不见她们有离开的意思,便微笑道:“小朋友,请你往旁边站一下好吗,我拍个石碑的照片,马上就好,谢谢你哦”。类似这样的事情,很普通,也很常见,一般人都会应声而让,有的还说一声“对不起”。可是那位女子岿然不动,还斜眼嗔道:“为什么?”我愕然:“为什么?这里是公共场所,大家都可以看风景的,你占位好长时间了,往旁边动一下不可以吗?”我回应后,旁人也指责她,走在前面的小旻小韵闻声回过头来跟她理论。这女子见众怒难犯,牵着孩子匆匆离去,我赠她一句:“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吧!”
  2)餐桌独占:西单大街汉光百货八楼小吃城,坐满了食客。我找座位,走了一圈,总算看到一张4座的桌子旁只坐着一位大妈,出于礼貌问她:“请问这里有空位吗?”。她不说有还是没有,只说“后面有空位,你到后面去”,头也不抬,一副就是不欢迎你坐的表情。我本想只管坐下,又不是你的专桌,但也不屑与其相邻,恰巧旁桌一人离去,我便坐了过去,心想,这种找位子、问位子的事,在生意兴隆的餐店、食堂是经常的事,还从没见过这种霸桌的,今天是见鬼了。
  3)旁若无人:颐和园的长廊里,在一个取景点,一家四五人拍照,横一张竖一张,你一张我一张,好不容易拍完了,却还留在景位上,围着拍照人翻看刚拍的照片,旁若无人。旁边等着的其他人就请他们让开。那拍照人动了几步又停下了,还是有碍他人拍照,大家请她再挪几步时,此人竟然发火了:“怎么啦,我怎么啦?”连喊带叫,还说别人没素质。旁人纷纷说她神经病。后来一位像是她父亲的老者将她拉走,真像落荒而逃。
  4)一排三人:圆明园的藻园门,可以乘坐免费观光车游园,可是十几二十分钟才来一车。排队等了约半小时,来的第二辆车轮到我们这一批了。我上车时只剩最后一个空位,在司机后面一排。司机回过头说:“一排只能坐三个人。”我才发觉这一排已有3人,但一个是抱在大人怀里的婴儿,不占位的,也因此空着一个位子,我才能坐上的。便请司机通融一下,因为时间不早了,再晚些就没车了。司机不为所动:“要么你下,要么他们下”。当然是我下啦,结果我和敏如下车,又等了二十分钟,才坐了下一班观光车。你说司机错吗?没错,规定一排三个人嘛!
  经历这些事情后,敏如感叹道,怎么北方人都这么火气大,不好商量呢?“一排三人”之后,我们在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向几位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生问路,他们详细解说,很是热情。我捅捅敏如,轻声道:“这几个北方人不错啊!”。敏如问他们:“你们是哪里来的?”“常州的。”告别他们后,敏如笑道:“好不容易碰到几个客客气气的北方人,结果是在北京读书的常州人,还是南方人啊!”我笑笑,无言以对!

附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