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出好戏》暴露出黄渤的软肋是什么

 衔娱翻生 2021-08-09

7月30日黄渤发微博宣告自己的电影后期全部完事的头两天,他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进行宣传推广他的处女作电影。

那一天的活动据说非常成功,人山人海的,朋友圈不断在刷屏,我却觉得没啥兴致。

我有点偏见地想,那么多演员做导演拍的烂片还不够多吗。

因此我天然地认为《一出好戏》能好到哪儿去呢。

这一两年演员转行当导演拍出太多烂片,而且又因为演员相互之间假模假式地吹捧,很多时候你是很难分辨清到底好不好看的。

尤其是像黄渤人缘这么好的。

我倒是习惯了打开豆瓣时看到这些演员做导演拍的电影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打分是四点几、五点几分的情形,因此打开看到《一出好戏》竟然有7.4分的成绩时,我有点按捺不住了,首映日当晚就冲进了影院。

没有失望,因之前没看剧透,甚至有点惊喜。

看后不禁想起了《荒岛余生》《大逃杀》《欢迎来到东莫村》等等。

张艺兴站在黄渤旁边满满黑化开始出主意的时候甚至让我想起了太平天国中的东王杨秀清,岛上的那一幕幕情景又让我想起了奥威尔的那本《动物庄园》。

和《荒岛余生》的个人传奇不同的是,《一出好戏》讲的是寓言

一个经常出演喜剧的演员,不好好利用自己的喜剧天分拍个爆米花片大赚一把,却搞出一部这么一部作品随时有可能失去票房,有点可怕啊,莫不是又一个大师要降临了?

这几天,我都在消化这部电影。一边把《蝇王》翻出来看一遍,一边等着看黄渤怎么回应抄袭的“指控”。

黄渤一直没回应。倒是他的几位朋友在说黄渤七八年前就开始构思故事了之类,可惜没有像指正者拿出照片之类的证据,没啥说服力。

想起我的前同事牛角老师跟我说,伟大的福楼拜老师曾经说过,太阳底下就没啥新鲜事儿。

指控黄渤抄袭的原作和《一出好戏》不都脱胎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吗?

像徐峥说黄渤,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拍个喜剧,名利双收,但却用尽所有人脉,搞了这么个严肃的作品,胆子太大了。

说到底,《一出好戏》确实不错。

但和我观影的某人走出影院时说,电影挺好,就是感觉还欠缺个高潮爆发,哪儿不过瘾还说不出来。

当我在看电影《蝇王》时忽然意识到了是差在哪儿。

《蝇王》的故事讲的是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开始还能和睦相处,可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发生了互相残杀的故事。

而《一出好戏》中,一群成年人,各怀心腹事,困居在荒岛几个月,竟然只有口舌之争甚至是无足轻重的拳脚相向,而竟然没有任何流血事件发生。

人性的黑暗仅仅在张艺兴变态的眼神中得到了释放,这就使得电影的张力有欠缺,甚至说太过温和。

而缺少了血腥就无法感知残酷,就不会让人意识到在片中已经是“2012”踏上诺亚方舟的这些人,已经处在无政府主义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会诞生的暴力专政等都是发展的必然。

人类的发展历程无数次证明了这个时候的血腥同样是必然产物,革命从来没有不闹出人命来的。

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封闭的岛上都能滋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残暴,何况是一群眼睛里都是污浊的成年人呢。

而缺少的这点血腥,就是黄渤电影和经典的距离。

至于为什么如此,我只能理解是黄渤的心太细了,为其他的人想得太周到了。

因为通过这些年我们发现在网综、媒体报道里的黄渤,妙语连珠,机智过人。

就像金马奖上和郑裕玲的那次对话。

郑裕玲一上来就调侃黄渤的发型说:

今天的风,很大吧,把你的发型都吹歪了?

黄渤手放心口说:

这是心情的一种外发表现,大家通过发型可以看到我心情有多么的澎湃。

郑裕玲又将一军说:

“你今天穿的是睡衣吧?因为我已经五年没来'金马奖’了,所以我是穿的特别隆重。你看台下的刘德华、梁朝伟、成龙,他们都很隆重的。”

黄渤不紧不慢地回答到:

“对对对,因为他们都是客人嘛,客人到别人家里去,当然要穿得隆重一点儿。你已经五年没来,可这五年我一直在'金马奖’,这里已经像家一样。回到家里穿什么?回到家里一定要穿得舒服一点儿。”

智商没得说,而他的情商更是让人屡屡称道。

在整个华语圈里,智商和情商都称得上一流的,或者说在最顶层的,有四大天王,虽然一直没有人如此表述过,但确实这几个人的为人处世基本上完美无缺,自然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他们是冯巩、张国荣、刘德华和黄渤。

这四人堪称华语演艺圈情商四大天王,只可惜张国荣早逝

你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负面新闻,他们几乎能记住在他们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人的名字,你几乎总能看到他们处处为人着想,提携后辈,照顾朋友,够义气,办事讲究,挑不出毛病。

像道哥刘桦说黄渤,这家伙心太细。

一个中学毕业就出来闯世界的人,经历过的风雨要比一般人多,社会大学的严苛锻炼让他都眼界过人,情商在线。

而我觉得这恰恰又是黄渤的软肋。

不觉得吗?

黄渤是个非常痴迷于电影艺术的人。可是拍电影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尤其是拍处女作的时候。

不怕可能会大赚一笔的爆米花片而选择相对小众的电影类型,已经让投资人捏了一把汗。还不要替投资人着想,只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而过不了审,拍得再好也只能打水漂。而打水漂的话,以后还会有人给你拿钱拍电影吗?

要不要替朋友着想,去国离乡地领一帮朋友到日本一个一年365天会下400场雨的地方,遭了那么多罪。真上不了,交情怕就用完了。

由此我觉得这是电影的软肋,而其实电影投射的是黄渤的短板。

老好人有时候最欠缺的就是血性。

这个软肋只能是对现实的妥协。

于是黄渤就只能靠增加其他元素来减少自己的短板。

譬如说他找来了“整个乐坛都在等她长大”的窦靖童写了片尾曲。

这首《Island Love》由窦靖童一手包办填词、作曲、编曲及监制。

从分工上来说尽显窦靖童系出“名门”的素质。去年年末黄渤约窦靖童看了电影的粗剪。看完她只说了句“挺有意思”,就消失了三个月,然后创作出这首不一样的歌。


窦靖童究竟有没有才华我们不好说,但我知道至今她还没唱出一首爆款歌曲来。

她的歌在网上其实都没有太多的点击量,人们更多的只是想看到一对“离经叛道”的父母养出的孩子究竟能搞出多少八卦来。退学、留板儿寸、下巴纹身,她的“叛逆”似乎正符合大众的想象。

因而就没多少人真正在乎她的音乐。

前卫、实验、超前的音乐,有点不那么大众,这倒是有点像黄渤的电影,或许不媚俗更是我们的福气。

不过黄渤还是比较俗套地按当下电影的营销模式,搞出了推广曲和主题曲。

推广曲《最好的舞台》黄渤、王宝强、于和伟、王迅和“rap担当”张艺兴联袂合唱,按文案所说“充满了动感,与MV中所展现出来的'狂欢世界’不谋而合。”

倒是小鲜肉张艺兴戏份很重,可却从没成为电影宣传的噱头,充分说明了导演黄渤内心对处女作质量的自信以及对待电影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主题曲《当每颗星星》相对来说容易入耳,是五月天的信创作出来的,据说信秉承着“要写出一首不会输给这部电影的歌”的信念。

我们听到的时候更多的惊讶来自于,原来黄渤唱歌这么好听的啊,而忽略了二十年前黄渤辍学后的工作就是到歌厅唱歌。

那时候初入江湖的黄渤信心满满还曾经给郭富城所在唱片公司投过创作歌曲,但估计郭天王从来也不知道这回事儿。

于是所有挫折、泪水和不如意都成为人生积累,就像《一出好戏》的纪录片《另一出好戏》中的情景,张艺兴特别怕手拿生鱼、生咬活鱼,于是黄渤说,人生总有一些坎需要过的,迈过去就好了。

黄渤迈过去了,于是有了《一出好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