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财政创史人——南汉宸(2)

 红税工 2021-08-09

山西起义军本来推举姚以价为山西都督,但是姚以价的父亲在清廷陆军部担任侍郎,怕祸及自己的父亲所以坚辞不受,正在相持不下时阎锡山的好友张树帜掏出手枪跳上桌子,冲大家喊道:“同意阎锡山当都督的举手!”,惊愕之中大家一起举手表示赞同,28岁的阎锡山从此执掌山西政权38年。

阎锡山马上张贴告示,制止市内哄抢乱军,随即派出三路义军分别开往娘子关、大同、晋南,预防清军进攻山西,当时南汉宸虽然只有十六岁,却毅然回到家乡洪洞赵城,以哥老会的名义,开坛焚香向家乡父老宣传起义情况,短短半个月时间竟然组织起一支两千多人的“义勇敢死队”,浩浩荡荡奔赶赴太原支援山西义军,可见其组织能力说服能力之强。

这个时候,南汉宸对阎锡山还是认可的。

由于力量悬殊,山西新军在娘子关未能抵住袁世凯北洋军的进攻,大同也被围困,阎锡山放弃太原出走。剩余的义军推举同盟会员同蒲路警务局长李崎山为都督,南汉宸与“义勇敢死队”追随李岐山退到运城临汾继续与北洋军对峙。

不久,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凭借手中的北洋军,充分利用革命党人与清廷之间的矛盾冲突,逼迫清廷退位和平交接政权,自己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一时间恢复中华缔造共和,美誉无限。

阎锡山看准袁世凯的力量无人匹敌,马上通电支持袁世凯,袁世凯也顺水推舟,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阎锡山有了袁世凯的支持,名正言顺的回到了山西,解散了李岐山的都督府,驱散了义勇敢死队,这一切的所作所为在南汉宸眼中阎锡山从此成了反复无常的小人,从此以后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1912年夏天17岁的南汉宸在祖母的安排下与邻村孔家崖农家姑娘孔果女结婚,婚后第三天就前往太原求学,家中老少三代女人为其辛苦付出,激励着南汉宸,那时候他受工业救国论影响,考入太原高级工业专门学校,这学校发一元伙食费,还发两元五角津贴,给他减轻了不少心理负担。

1912年9月18日傍晚6点,孙中山先生来到太原,山西社会各界3000多人去火车站迎接。

晚上孙中山先生下榻文瀛湖畔的皇华馆,并邀请阎锡山进行谈话,中山先生说:“你原与我约革命军到河南后,山西出兵接应,结果你提早在太原起义,对革命之影响很大。”

第二天10点,山西各界在侯家巷的山西大学堂(李提摩太用庚子赔款建的)举行欢迎大会,孙中山发表演说,盛赞山西起义,他说道:“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先成功,此实为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今日五族共和,天下一家,建设方法非各省联络一气,同舟共济,万不足以建巩固之基础。....”对山西起义,对阎锡山都是高度认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