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8-09
原创2020-06-26 21:50·一叶碧云

【郑重声明】本文纯粹根据《西游记》里的描述解读《西游记》,绝无半点亵渎道教、佛教之意!《西游记》中的道教、佛教与现实中的道教、佛教是两回事。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西游记》里有一段唐太宗魂游地府的故事,说的是泾河龙王因违背了玉帝降雨的圣旨,应该被魏征斩首,袁守诚指示老龙去找唐太宗救命。唐太宗答应老龙斩首的时候留住魏征,结果魏征在与唐太宗下棋时,灵魂出窍,梦中斩了老龙。泾河老龙不服气,就在十殿阎君面前告了唐太宗没有信义,十殿阎君命鬼差把唐太宗引到地府了解事情真相。认为不怪唐太宗,命人把唐太宗送回阳间还魂。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唐太宗地府还魂,刘全主动进献“南瓜”给殿阎君

唐太宗过意不去,说无以为报,可以用瓜果答谢,阎王很高兴,说阴间有东瓜、西瓜,没有南瓜,如果要答谢的话,就送两南瓜来吧,唐太宗答应送南瓜。还阳后招榜,派了刘全顶着两个南瓜服毒而死,死后灵魂把南瓜进献阎王,

人间的瓜果的那么多,阎王其它瓜果为何不要,偏偏要进献两个看似普通平常的南瓜呢?个中原因分析如下:

一、南瓜不是寻常瓜果,和现在人吃龙肉差不多,唐朝时要吃南瓜需要进口

现代人觉得南瓜是平常瓜果,农村到处都是。但是在唐朝,中国根本没有南瓜。

南瓜原产南美洲和墨西哥一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种子带回欧洲,并随着航海者的足迹传到了印度,明朝时才传入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记载“南瓜”。吴承恩与李时珍是同时代人,因此吴承恩知道“南瓜”。

《本草纲目》:“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

根据李时珍的记载,南瓜是由“南番”传入中国的,从地图上看,南番就是现在的南亚次大陆,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南卡、印度等南亚国家。

因为是番国引进的,所以在光绪以前,“南瓜”一般不叫“南瓜”,叫“番南瓜”、“番瓜”、“窝瓜”等。《红楼梦》里刘姥姥结个大窝瓜就是指南瓜。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南瓜产出南美洲,明朝才传入中国,又称“番瓜”

因为南瓜大,一个大南瓜够一家人吃一顿的,所以“南瓜”又叫“饭瓜”,农村人当饭吃的。

俺小时候,在苏北农村,都叫“番瓜”,青的番瓜做成瓜丝包饺子,或者用蒜一起炒着吃或焖着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已经是美味了。红的番瓜,种子留着明年种,瓜肉只能焖或蒸着吃,不适合包饺子,因为南瓜糖化以后,太面太甜了。

明朝已经有了南瓜,南瓜当然是平常物。但是唐太宗魂游地府时,事情发生在唐朝,唐朝时南瓜还远在中南美洲呢,连欧洲都没有。哥伦布把南瓜带回欧洲是在1500年之前不久,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到了明朝。所以,唐朝时想吃南瓜根本吃不到。

想吃可以,需要进口,那时的唐朝,海上贸易并不发达,船根本到不了南美洲,如果能到,那发现新大陆的就不是哥伦布,而是大唐人了。

唐朝根本吃不到南瓜,阎王说想吃南瓜,就好比现代人说想吃龙肉差不多。因为唐朝时候,想吃南瓜,必须到南美洲进口,其难度和现代人想吃龙肉差不了多少。

从南瓜的历史,我们知道,阎王要唐太宗送南瓜,唐太宗根本送不起,不是没钱,是没有货。看到这里,您还觉得阎王要的南瓜是平常瓜果吗?

二、阎王要当时很稀罕的南瓜,体现了地府的贪婪,也喻示“人王”欠“鬼王”的情不好还

唐太宗魂游地府的时间,是贞观”一十三“年。而当时的生死簿上,记载的唐太宗阳寿就是到贞观十三年寿尽。是判官崔珏临时把“一”字改为“三”,变成了贞观三十三年。也就是说,唐太宗魂游地府,凭空多了20年阳寿出来。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唐太宗魂游地府,多出20年阳寿

知道自己还有20年阳寿,让唐太宗很高兴,所以他提出要报答十殿阎君。十殿阎君就要了事实上唐朝没有的南瓜。这里面有两层寓意:

首先,体现了地府的贪婪。要知道如果真的派船去南美搞南瓜,那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很难弄回来,即使能搞到南瓜,海上行程少说也得一两年,南瓜根本保存不住。阎王想吃南瓜,就相当于没有电、没有冰箱的时代,夏天想吃冰镇西瓜一样,嘴可刁呢。嘴刁的人有两种:一是美食家;二是贪婪的人。像杨贵妃想吃新鲜荔枝,不知道跑死了多少马。“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次,说明阎君并不想让唐王还这个人情。通观《西游记》,我们知道,唐太宗魂游地府是佛派专门安排的桥段,目的是通过唐太宗经历地狱惊魂后,开水陆大会超渡枉死亡灵。而佛派借着水陆大会的机会,说服李世民以人王的名义安排取经活动。

这里佛派的两位菩萨有明确分工的。住在地府翠云宫的地藏菩萨负责把唐太宗抓到地府,再赐他20年阳寿,好让他有时间安排取经大事。观音菩萨则负责利用水陆大会促成取经行动成为现实。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魏征梦中斩龙王,才导致唐太宗魂游地府

之所以说是事先安排好的,是因为李世民到了地府以后,泾河老龙已经被安排转世了。这是不是很滑稽?按常理,既然泾河老龙状告唐太宗,那么把唐太宗抓到地府,就应该留住泾河老龙好当面对质。哪有被告还没到庭、先让原告离开的道理?所以,让唐太宗魂游地府以了解泾河龙王告状的事宜就是临时扯蛋的。没有泾河老龙告状,也要找其它理由让唐太宗到地府走一遭,更何况唐太宗本来就应该在贞观十三年寿终的。

既然魂游地府及增寿20年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受地藏王菩萨领导的十殿阎君只是奉命行事,不需要李世民还人情的。

再说了,按天、地、神、人、鬼的排序,“人王”地位要高于“鬼王”的,“鬼王”也不敢让“人王”还人情。因此,十殿阎君就提了一个当时根本给不了的东西——“南瓜”!

三、“瓜在番邦”寓意“经在西方”,暗示唐太宗要去取经

吴承恩是淮安人,淮安一带一般也把“南瓜”叫“番瓜”,吴承恩不叫“番瓜”叫“南瓜”,是有意隐去“番”字,体现佛派做事滴水不漏,没有破绽。

而“南瓜”本身恰恰是最大的破绽,证明唐太宗魂游地府完全是佛派操弄的。

因为“番瓜”说明南瓜是“番邦之瓜”,中国自古就有“种瓜得瓜”之说,要“得瓜”先“种瓜”,要“种瓜”就得先有“种子”,“南瓜种子”在哪里?在番邦。要想得到瓜种,就得去番邦求取。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瓜在番邦,寓意“经在西方”

而佛经又是佛教思想的种子,李世民要做水陆大会,要想真正的超度那些因为战争而枉死的鬼魂,就必须先到西天求取真经,真经传到东土,再开水陆大会,亡魂才能被超度、孽债才能消掉。

因此,瓜在“番”邦,其实就是寓意“经在西方”,十殿阎君的意思,唐太宗你还阳后,抓紧安排人去取经吧,取到真经,超度64路烟尘、72路反叛的冤魂进入六道轮回,让地府清静就是最好的回报了。

毕竟,只有取到“种子”种下“瓜”,十殿阎君的差事才算完结。真经在东土流传,世界太平,没有枉死,已经枉死的人都得到超生,那么地狱不就空了?地狱空了,发下宏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也就可以成佛了。

四、暗喻李世民根在邦番,却自称老子后代并崇道,是本末倒置

唐王李世民的八世祖李暠于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属于五胡十六国之一。因此,李世民是胡人血统,在古代,番人和胡人基本上是一个意思,都属胡人。

李渊建立唐朝后,为了强化在中原的统治,取得中原人士对李唐王朝的认同感,下诏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裔,追赠老子为始祖,并大力弘扬道教。在初唐,宗教的排名是:道教、儒教、佛教。规定老子的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是道教点化而来。这和《西游记》中老子“化胡为佛”一个意思。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老子出函关,化胡为佛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曾组织过三次道、儒、释辩论,并没有辩出结果来。武德八年下《先老后释诏》,明确规定道教在佛教之上。武德九年下《沙汰佛道诏》,准备动用国家力量抑佛。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而没有执行。

李世民即位后,继续推行“崇道抑佛”政策,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并没有得到李世民批准,也没有什么通关文牒,完全是偷渡去的印度。

贞观13年,也就是《西游记》里李世民魂游地府的那一年,因为支持太子李建成的高僧法琳诽谤李世民被检举,李世民在贞观13年9月囚禁法琳,并“沙汰僧尼”,开始抑佛、打压佛教。

贞观13年10月20日,唐太宗对法琳说,你在论著中说“念观音者临刀不伤”,现在给你七天时间,你念观音,七天后行刑,看看刀能不能伤得了你。七天后,唐太宗派刘德威问法琳观音念得怎么样了,结果法琳说,陛下的功德就如同观音,我光念陛下了,没念观音。陛下认为我说得不对,可以斩我。后来唐太宗特赦了法琳,把他迁往蜀地为僧,途中病故。

这个桥段后来被忽必烈学去了,在蒙哥汗时期发生的佛道辩论中,忽必烈用类似手段让道教屈服,也算替法琳以牙还牙了吧。

贞观13年发生的法琳事件,牵涉到了观音。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策划唐太宗魂游地府,算是用文学形式对唐太宗进行讽刺和报复吧。

十殿阎君向唐太宗要南瓜,其实也是暗喻你李世民也是胡人后代,你的根就在番邦。现在番邦佛教兴盛,你应该用故乡的宗教文化来滋润你大唐这棵大树的根基,而不是攀附老子的道教,小心水土不服、本末倒置。

事实上李世民晚年为了调和佛道矛盾,对私自取经归来的玄奘礼遇有加,并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让书法家褚遂良刻成碑文,成为禇体的代表性法帖。

唐太宗魂游地府,阎王为何要南瓜?因为南瓜又叫“番瓜”,需进口

唐朝真正是崇佛是武则天称制以后

现实中的李世民魂游地府后并没有延寿20年,十年后即贞观23年就驾崩了。唐高宗李治继续崇道抑佛,一直到武则天称制后佛教才开始兴盛起来。

《西游记》里有许多“穿越”情节,“南瓜”由明朝穿越到唐朝,其背后是吴承恩对唐初和明朝皇帝“崇道抑佛”的不满,通过“南瓜”穿越,表明自己的宗教立场,而这也是《西游记》的主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