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光绪死后的20小时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吗?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8-09

1908年10月,38岁的光绪帝卧病在床。他听闻自己的亲姨妈慈禧太后病重,光绪帝内心狂喜,他当天写下了一篇日记:

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不料,这份日记被慈禧身边的贴心太监李莲英给看到了。

李莲英顿觉不妙,赶紧向慈禧汇报:“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

此时的慈禧也被来势汹汹的疾病拖累,她听闻光绪帝如此大逆不道,咬着牙恨恨地说道:“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不到一个月之后,光绪帝的病情突然严重,御医们也束手无策。

在名医屈桂庭所写的《诊治光绪帝秘记》中,他提及光绪帝肚子疼痛十分剧烈,'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光绪帝的异常腹痛,让名医也感到十分奇怪,而且这个症状跟皇帝的病症也没有什么关系,实属蹊跷。

光绪帝腹痛三天后,于公元1908年11月14日晚6点,38岁的光绪皇帝暴病而亡。

光绪皇帝去世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于1908年11月15日在仪鸾殿去世,终年74岁。

慈禧太后作为光绪皇帝的亲姨妈,她囚禁了光绪短暂的一生。“冤家路窄”的两人最终也逃不过命运的羁绊,光绪帝去世不到24小时,慈禧也跟着去了。

为何光绪帝死后,慈禧也很快离世了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从两人的“恩怨”说起。

光绪帝患病的伏笔:郁郁不得志的“笼中鸟”皇帝。

1875年1月12日,慈禧的亲生儿子、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去世。

同治皇帝作为咸丰帝唯一的独子,他这一去世,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

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治帝去世才2个小时,以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为代表的立嗣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召开了。

此次选嗣君会议中,慈禧指定将醇亲王奕譞的次子(慈禧亲妹妹的儿子),也就是4岁的光绪过继给咸丰帝,登基为新帝。

随即,慈禧对外宣布: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一语既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心,汝等静听”。

慈禧选中四岁的小光绪为帝,主要原因就是亲上加亲的关系,更有利于慈禧独揽大权。

光绪帝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父亲又是咸丰帝(慈禧丈夫)同父异母的兄弟。慈禧对光绪帝来说可谓多重身份,她既是姨妈,又是婶婶,如今他被过继给咸丰帝,又成为了慈禧名义上的儿子。

可惜慈禧打错了如意算盘,这个儿子渐渐变得“叛逆”,经常与慈禧太后的思维背道而驰。

1889年正月二十七,光绪皇帝大婚。按照清朝皇室的制度,幼帝一经大婚,慈禧便应该归还政权。

名义上,慈禧搬出了皇宫,去颐和园过“退休”生活。实际上,她依然操控着清廷大权。

为了刷存在感,以便于及时掌握光绪帝的动向,慈禧将光绪帝的书房改到了颐和园。也就是说,光绪帝每日必须向她请安,汇报朝中大事。

年轻的光绪帝试图施展政治抱负,但又一直受到慈禧的扼制,他与慈禧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他渐渐心生“叛逆”,挑战慈禧的权威。

1894年,面对甲午农民战争,光绪帝丝毫不怯,他拒和主战;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的《马关条约》,他拒绝在条约上签字盖章;之后光绪帝又公然支持康有为等人的维新变法,这一系列行为彻底激怒了慈禧太后。

戊戌政变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所扼杀,一同被扼杀的,还有光绪帝的自由。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一行人逃往了西安,签订完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才重返北京。

返京后的光绪帝不再被囚禁于瀛台,而是恢复了以往的皇帝生活,但依旧受到慈禧的严厉操控。

之后的光绪也心灰意冷,对于慈禧的操控他也如提线木偶。 只有在对德龄公主的自白中,他表达了自己难言的苦衷:'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

长期郁闷不得志的光绪帝最终身患疾病,如文章开头所说,此时的慈禧也病得厉害。

1908年11月14日,在遭遇了3天的突然来袭的剧烈腹痛之后,光绪帝驾崩了。

光绪帝死因之谜:砒霜中毒的凶手之谜。

历史的谜题太多,光绪帝的死因也是其中一个。

关于光绪帝的死因,众说纷纭。

首先值得一说的是,光绪帝自身疾病导致死亡的说法毫无说服力。

在他发病的三天里,御医也说了,他的病症与他自身所患疾病毫无关系。

后来的考古发现,以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的《清载湉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指出,光绪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而且在他的胃腹部衣物上发现了大量的砷,也是因为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导致的。

在2008年,专家经过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进行鉴定,证实他当年确实是死于砒霜中毒。

光绪帝被害而死的真相已坐实,那么,究竟谁才是凶手呢?

说法一:慈禧之说。

这个也是得票数最高的一个说法猜测。

慈禧与光绪帝向来是政见不和。光绪帝渴望施展拳脚,而慈禧却像一座压顶的大山,牢牢地扼住了光绪帝的胳膊。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发现她和光绪帝再无和解的可能。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感觉走投无路,,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与她之间就没有了重新和好的可能。当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慈禧第一反应并不是西逃,而是拉着光绪皇帝殉国。

在《景善日记》就有记载:

七月十八日,洋人愈逼愈近。……老佛(即指慈禧)言:出走不如殉国,并令皇帝亦殉之。

而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则指出,慈禧病重期间,他的曾祖父曾经亲眼看到太监从慈禧的宫中拿出了一个带盖的碗,说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塌喇是一种食物,类似于优酪乳。

小太监送去给光绪帝吃后不久,隆裕皇后身边的小德张太监就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指证慈禧的还有钟里满,他根据检验结果认为,慈禧担心光绪在自己死后翻案,所以才赶在病危时对光绪帝下毒手。

说法二:袁世凯之说。

当年光绪帝主张维新,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慈禧大力镇压之后,这才导致变法的失败。

于是便有人说,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失去了慈禧这个保护伞,担心重新执政的光绪会治罪于他,于是就下毒杀害了光绪皇帝。

说法三:光绪帝自身原因。

光绪帝政治失意,情场也不如意。

政治场上,光绪帝受牵制,十分受挫。

情场上,当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在带着众人出逃的前一晚,慈禧处死了光绪帝最爱的妃子(珍妃),将她投入了一口井内。

再加上被慈禧软禁多年,光绪帝长期处于精神抑郁的状态之下,伴随之的便是失眠、心悸等病症困扰。

通过后来考古专家的尸检含毒来看,这一说法显然没有说服力。

慈禧临终前一天:光绪帝去世后20个小时,她在忙些什么?

我们知道,光绪皇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那么慈禧临终前一天,她在忙些什么呢?

慈禧千算万算,没算到光绪帝去世后,她的生命也开始了一天的倒计时。

她用这有限的20个小时,忙活出了一场大戏。

光绪帝去世当晚,慈禧首先忙着光绪帝的后事,一直忙到很晚才休息。虽然辛苦,但是气色反而还不错。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一大早,慈禧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参会成员有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军机大臣袁世凯、鹿传霖、世续,以及隆裕皇后。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为同治皇帝立嗣,拥立新君。慈禧依旧遵照自己“立幼不立长”的掌权方针,淘汰了成年的溥伟等人,选择将三岁的溥仪立为新帝。

此时的慈禧压根没想到自己大限将至,她还在心中绘制着辅佐新政的美好画面。

会议结束后,中午时分,慈禧太后突然晕倒,在太医的抢救下才醒来。

慈禧醒来后,似乎预感到自己的期限已至,便急忙安排后事。

据记载,当时的慈禧吐字清晰,吩咐各事如平日一般有条有理。

“女强人”慈禧安排完后事后,体力逐渐不支,人也进入了弥留状态。于1908年11月15日的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

慈禧病急:她得了什么病?

慈禧的暴亡,并非偶然事件。

据《慈禧外纪》记载,整体而言,慈禧70多岁时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身体也没有重大疾病。

然而,根据清宫留下的慈禧脉案中记载,晚年的慈禧虽然没有大病,但却有不少咳嗽、腹泻、肠胃等小毛病,且久治不愈。

惜命的慈禧不断地寻医问药,但诊治效果不显著,好在这些病症不至于要命,身体各机能与常人倒也无异。

1908年六月,慈禧的脾胃之病渐渐加重,当年六月六日御医陈秉钧有如下记录:

皇太后寸关漓象渐起,细而带弦,右部关上尚见滑弦,仍欠冲和之气。大致厥阴为起病之源,脾胃为受病之所。嘈杂见减,饱暖频仍,寤寐尚和,胸肋震响。总核病情,谨拟培脾胃之气,养肝木之阴调理。

正如慈禧在遗诰里所说,“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古稀之年的身体在长期的疾病拖滞下很快就扛不住了,再加上她不愿放下大权,批奏折,发谕旨,各种政务活动频繁。长此以往,慈禧病来如山倒。

1908年10月10日,是慈禧73岁大寿,过完寿辰,慈禧的状态愈加差劲。御医诊治说“肺气化燥,胃气滞浊”,以至于“得食则泄,是以精神异常疲倦。”

光绪去世的前几天,慈禧其实已经连续三天没什么胃口,饮食情况也不规律。再加上光绪驾崩,慈禧更是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最终心力交瘁,积劳多时,导致病情恶化,暴病而亡。

光绪去世后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跟着去了,这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个令人唏嘘的巧合。

或许这对“母子”,生前的矛盾还未化解,死后也无法摆脱命运的羁绊,才会先后相继离世。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光绪去世时,慈禧松了一口气。而慈禧去世后,若光绪泉下有知,他也应该是最开心的一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