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大如年”,祭祀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之一,其内容包括祭祀春神和祭祀祖先。
《魏书·礼志》记载:“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酒、脯、枣、栗、无牲币。”至唐代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应用,对礼仪制度也较为重视。《旧唐书·礼仪志》记载:“武德、贞观之制,神抵大享之外,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迎春礼仪属于大祀的一种,场面浩大。之后的历朝历代,无论是迎春祭祀的活动规模还是重视程度,都未能超越唐代。宋代立春不再读时令,只举行迎气礼,但仍为大祀。到了明清时期,民间立春意识文化形式日渐繁荣,现代全国各地也多有此民俗遗风。

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
《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
《揭阳县志》载“:是日祭先祖。”
《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临颍县志》载:“啖春饼,五辛为供具,曰云南咬春。”
《普洱府志稿》:载“置辛盘祀祖。”
《景东县志稿》载:“立春,各家具辛盘、春酒以祀祖。”
《泰兴县志》载:“至日礼家神,亲友交相贺,以荞面和椒蒜炊之,仿古辛盘遗意。”
祭祖一般只在重要的节日举行,例如新年、元宵节、中秋节等,立春祭祖,也说明了人们对于立春这个节日的重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自己的祖先,拜读祖先在立春之日留下的诗词书法作品。

《立 春》
宋·文天祥
无限斜阳故国愁,朔风吹马上幽州。
天翻地覆三生劫,岁晚江空万里囚。
烈士丧元端不惜,达人知命复何忧。
只应四十三年死,两度无端见土牛。

《立春进贺》
明·文徵明
玉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头。
四时盛德初临木,先日严寒已送牛。
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游。
圣王和令思行庆,次第颁恩下九州。

徵明行书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