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圣母杯征文】文中乾:怀念我的母亲

 昵称2433919 2021-08-09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怀念我的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是十四个年头了。在这五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她老人家。

母亲生于1919年,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年月。1935年,十六岁的母亲出嫁到了文家。在与父亲生活的二十多年里,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很不顺心。

母亲嫁到文家不久,我的祖父就去世了。年轻的父亲虽有文化,但不会谋生,缺少涉世的经验,干了活,却没有挣到钱。守寡的祖母与还未出阁的姑姑,靠做女红来维持生活;母亲很多时候只得带着孩子住回娘家,这在母亲看来是很没脸面的。

 母亲一生怀育了七八个孩子。除我和小我两岁多的弟弟活了下来且至今日,别的孩子都夭亡了。这对母亲显然是很大的打击。

听母亲讲,我的一个小名叫“永福”的哥哥,聪明伶俐、惹人喜爱,都长到三岁多了,还是没能活下来,生病死了。我和兄弟脚下的两个妹妹,因为生活差营养不良而夭亡。大妹妹已是两岁多了,是我们眼睁睁看着她死去的。

其难过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很少看到母亲的笑脸。

母亲是在结婚十多年后才怀上的我,而那时,母亲已有好些年没有生养了。所以,我的到来,被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为了让我能顺利长大,一出世,父母就给我拜祭了干爹干妈,却称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姑爷(即'姑父’的意思)”“嬢嬢”。

但是,即便这样,幼时的我还是遭遇了一次生命危险。因为拉肚不止,人都脱了神像,医生也不愿下药了。家里人全着了慌,深怕我像前面的孩子那样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连我那缠了脚的外婆,也不顾走路的困难,竟颤颤巍巍拄着棍子赶来看我,希望我这个外孙子能转危为安!这情景,都是母亲在后来的言谈中告知我的。

母亲曾是合川东北镇小学的学生,接受的新式教育,能写会算。这在当时文盲充斥的妇女中是很难得的。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很需要有文化的人参与国家建设。可是为了我们兄弟俩,为了她的两个儿子,母亲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打算,而将她的全部精力,倾注在了我们兄弟俩的身上。这就是我们的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母亲一生待人真诚热情,凡与她接触过的人,没有不说她好的。

母亲娘家就两姊妹,没多的人,但是表亲多。按表姊妹排行,母亲俩姊妹排位第八。于是,亲戚们分称母亲姊妹俩为“大八孃”的“小八孃”。也因此,我们家的客人挺多,几乎每天都会有来客。

记得小时候为给客人腾铺,我常去邻居家借宿;也常在晚饭后,领着农村的来客去逛逛街,浏览浏览城市的热闹。虽然,我们家生活也不宽裕,但母亲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其所能地接待好客人。

我的一位同事,改革开放后调回了上海。多年后,我旅游去上海,在与该同事相聚时,他还关心地问我:“文妈还好吗?她可是个好妈妈呀!”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打心眼里为我们的母亲高兴、自豪!

母亲是2006年秋天走的,刚刚过完她八十七岁生日不久。在送别母亲的日子里,想到她老人家在我兄弟俩身上的付出和艰辛,禁不住泪如泉涌。尤其在父亲过世后,生活没了来源,又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物质匮乏,所有的东西都得凭票购买,而我们母子仨连政府配给的供应粮都没钱买回来。没有办法,只得将那些票证拿到“自由市场”上卖掉一部分,这才有钱去到粮店买回我们的供应粮。

为了生活,母亲凭着她的坚韧与能干,给别人家干过保姆,摆摊卖过老荫茶,也卖力替人送过货,历尽了煎熬!即便这样,母亲还咬着牙关把我送进了中学校。每学期几元钱的学费,开学报到时都是先打上欠条,以后分几次来完清。唉,那样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

母亲走了,走的很安详,没有什么遗憾。因为她看到,她含辛茹苦拉扯大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有了出息。她走时,儿子、媳妇、孙子都齐在她的身边,她应该放心了!

安息吧,母亲!但是我还要说,我的外公是晚清秀才,我母亲是柳秀才家的二小姐!可是,她没有过上小姐的生活,她为抚养她的两个儿子,历尽艰辛与磨难,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的身上!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

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简介:   文中乾 ,男,1948年生,重庆合川人,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重庆文氏宗亲联谊会合川分会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