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批细改 | 九年级:​真情,筝情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1-08-09

真情,筝情
“长筵映玉俎,素手弹秦筝。”一曲秦桑,随着《秦桑曲》陕派碗碗腔的曲式汩汩而出,响绝余音;春思会弦,好似天边皎月流转()惹人忖度而心荡神痴,久绕耳间。幼时的我当然还不知道这手繁复的指法具体叫什么名字,但对那古筝一腔一式的真情,已开篇。
入梦,且痴,大撮、小撮、枇音、摇指……那是极为炽烈的感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我常常在三更无人私语时,以弦音拨动荡漾出一曲希冀,一曲远方,却多无浮沉饮月的善感,都化作一弦突兀而出。走过星月交替的时光,慢慢的,我呆钝、板滞的手指挣扎出些许灵性。蹙紧眉间,酸涩的双目,颤抖的虎口处布满汗水怪异的粘腻,我便困厄——碗碗腔的脑后音偏如这月色神光离合,让我求而辗转伏笔却不得,既不能闷着弹,又不能过于明亮。稍有失慎,音高就会走乱; 稍不把稳,音律就会弹破; 稍不当心,音韵就会走样……肠断泪痕流不断!
入神,且噤声),我伫立在窗前,踟蹰彷徨,一遍遍贪婪的啮蚀着秦桑曲的曲调和气韵,殷切的眸瞳也畏缩下来。泫然灼泪中,耳边似无地飘来老师的温熙低语:“你看这月儿幽邃仿佛穿透了时光,是怎样的令人心醉。 这才是感悟力,弹琴也是如此,无关技艺,关键在用心,至情……”老师嘴上)尚未说完,却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恍然注意到,初升的冰轮,在天幕里缓缓穿行。偶然俯仰间,从云隙里投下,点缀一窗灯明,又隐没了。那一眼,我便忘不了。我撕开窗子的布,抛掷荣辱,在“独坐青灯”中徐缓探知刘展翁的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而在“椒盘簪彩”中虔诚品咂辛弃疾的整整韶华,为花长把断春恨;在“惨淡烟霞洞”中深情沉浸于刘秉忠的一场空,两度江南梦……流落异国他乡,只得在暮夜中暗自垂泪遥望,此类一曲阑干一倍愁,恰犹这上行跳进、下行级进,跌宕错落、莫辩宫商的诗情曲韵……浮生万千说不尽!
入骨,且专,月色在侧,曙色沾霜。我粲然一笑,左手的按音,滑音和颤音保持着音高准确,层层递增,恰如诗中的阑珊;忽我合着右手摇指由弱到强的同音反复,将音律推向高潮。片刻几弦音阶的流露,都像为远方的世界点亮了一湖月光,让人得以窥见内心真实的丰富情感。这不是简单的宫商角徽羽,书画琴棋唱,而是释义这一程人间味的尘寰,一诉所遇牵绊的倾杯。晨暮更迭,四季轮转,每拨捻一段小小的演奏,望穿秋水的悲欢溯游而上,竟奏的几番真切……坦然心地何所似!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聚光灯下,一曲秦桑,熠熠生光,漾出一曲绝美的春思。阖眼,我便自觉融进了时空远处,月下弹筝的那个女子,演着她,体味着她。 凝视,乐音在琴弦上的跳跃便如约而至,悄然浑然天成,白鹤翻飞,袅袅而出,若还若往,如初见般璀璨。 曲终,我终于绽开笑颜。此刻岁月褪去喧嚣,时光淡去浮华,我对那古筝一曲一调的筝情,皆了然。
(九年级作品)
名师点评
本文等级

一类文

得分点

1.文字的一气呵成,思维逻辑的谨严,是文字的表达和中心丝丝入扣。

2.行文的旁征博引,对于“筝”文化的熟知,是文章既有生活也有专业。

失分点

篇幅有点长。

修改建议

见文如见人,小作者真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人,知识渊博了,行文间写作基本功如此的娴熟,对传统的“筝”文化的热爱,形成了如此美妙的文章。

但是老师建议,作为学生作文,还要考虑篇幅,也就是字数的限制,所以要注意简明扼要。

本文得分(满分50分)


48分

点评老师

赵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