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5年,14岁的天才辗压了所有人

 菊斋 2021-08-09

▲图源/影视剧照

有人说,在那个文化辉煌的北宋,你若把他给错过了,那实在是人生一大遗憾。

他的才华比不上全能艺人苏轼,名气似乎也比天不怕地不怕的改革家王安石低那么一丢丢。

文坛领袖,北宋这个最佳个人文艺奖项,他一次也没拿。

他没有砸过缸,也没有玩过直面皇帝的事。

但他做过官,而且官还不小,写过词,词的水平还很高,他搞个教育,升学率高得离谱。

有人说他,就是一个文艺小资,写富贵而不粗鄙,写艳俗而不轻佻,他所展现的就是北宋文人骨子里的那点怡然自得。

这点从他的词就可以看出。

平台千里渴商霖,内史忧民望最深。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凤阙承丹诏,麟符得旧乡。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梨叶疏红蝉韵歇。

一霎秋风惊画扇。

看到这儿,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基本上都能知道他是谁,不错,他就是晏殊。

准确地说,晏殊造就的辉煌和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他基本上没有啃老。

根据历史记载,他老爹的人生混得并不好,在江西抚州做了一名公务员,每天过的就是上班打卡拿工资的日子,除此之外,就是喝酒吹牛,既没有关心儿子的觉悟,也没有教育儿子的时间。

所以,历史留给我们的画面很完整,小时候的晏殊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亮眼。

五岁了还不会说话,关键是还不会走路。

这种平庸的表现,差点没让老爹送去了孤儿院。

事情的转变似乎在一瞬间完成的,五岁过后,平庸的晏殊似乎开窍了。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名词:

天才儿童。

因为他不光说话利索了,而且还能创作诗词,这一高光的表现,让他顺利进入了“北宋神通俱乐部”成为了无数北宋孩童努力超越的目标。

神童自然是瞩目的,每年吸引的粉丝量按百万计算。

唯独遗憾的是没有文坛大咖。

这个一直被晏殊引以为遗憾的事情在他13岁那年打破了,因为他的高光表现,成功吸引了第一个粉丝大咖,江南按抚张知白。

张大人亲自安排了见面会,两人见面后互相送上了自己的大作和签名照片后,就开始了会谈,具体内容不可而知,但结果却明确。

这次见面会晏殊的表现让张大人十分满意,临走时找到晏殊的爹,语重深长地说道:“你儿子很优秀,这样优秀的人才,不能光给我看看,应该给国家也看看才好,你让他参加高考吧?”

这个准确而透着关怀的决定,改变了晏殊的一生。

公元1005年,14岁的晏殊走入了全国高考考场。

这次考试的规模很大,人数上已经破了北宋前一年的高考记录,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盛大而壮观的比赛。

事实证明,这次规模最大的考试,是历史特意为了晏殊准备的,而所有人几乎都成了他的背景板。

那一刻,他仿佛是天生考场主角。

14岁的晏殊揣着准考证和笔袋,在无数惊异的目光中淡定地走入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座位。

题目竟很合乎他的胃口。

尽管他考试的时间有足够的四小时,然而他只用了两小时就开始交卷了。最最关键的是他不是一场,而是每场考试都如此。

有些人天生就是适合考场。

有些人天生就有考试的天赋。

我们的主角晏殊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

考试很拉风,结果更拉风,他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北宋董事长宋真宗的关注,亲自批阅了他的试卷,并让人宣布了最终的考试结果:“晏殊赐同进士出身。”相当于高考直接报送清华北大。

面对这个结果,宰相寇准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皇上,我朝太祖亲写“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刻石政事堂上,让这小子坐堂,不太好吧?据微臣查阅,从秦汉到隋唐共有宰相685人,其中籍贯在长江以南的只有42人,只占6.1%。”

宋真宗摆了摆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总不能被一条规矩给憋死不是,况且,南方人做宰相的只是少,并不表示没有是吧,据朕所知,你们的前辈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人要大度,否则活得很难受的。”

过了两天,礼部又进行了一场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相当于一步跨到了副厅级。

年轻的科长见过,年轻的副厅级还真没见过。

我们只能说,宋真宗真的很喜欢神童晏殊。

这样的待遇,这样的才华、这样的官职、这样的人气、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好事,充分体现了杜甫的那首诗。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当年一道的同窗好友,如今大部分混得都不错,一个个都挺像模像样的,就我落魄了。

对不起,画面错了,我飞黄腾达了。

和很多人飞黄腾达的少年才俊不同,即便是人生已经走上了巅峰,晏殊似乎一直就没得意过,准确地说,是腾达也好,落魄也罢,晏殊他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这份本色出演,十分合乎宋真宗的心。

这是一个本色的少年,这是一个本色的英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或许说的就是他吧。

这样的人,我喜欢。

▲“太平宰相”晏殊。图源/影视剧照

此后的日子,晏殊应该说过得很惬意,因为真宗皇帝是真的信任他。

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许多官员也喜欢参与这样的宴会,以至于当时的北宋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

刚刚参加工作的晏殊没什么钱,所以选择了在家读书,节约开支。这事儿不知怎么就被真宗知道了。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宋真宗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倒是质朴,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

这一番从不掩饰的言辞,让宋真宗更加赞扬不已。

这是一个诚实的人,这样的人应该重用的。

▲晏殊。图源/影视剧照

晏殊的父母去世后,真宗没舍得让他辞职守孝,只是准许了几天假期,就要求他回来上班,还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在父母丧期之间,还能升官的,晏殊应该是北宋独一份了。

这份喜爱还体现在朝堂之上,凡是碰上了大事情需要咨询晏殊的,不方便的时候,他总是宽容地冲着晏殊笑笑,然后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晏殊。晏殊也不负众望,快速地将各种疑难杂症理出头绪来,写上自己的建议,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宋真宗,这种君臣之间默契的配合,几千年来很少见过,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了给晏殊的一个光明的前途,也为了让他这样的人继续为大宋发光发热,宋真宗做出了一个很让人眼红的决定。

他将人人眼红,人人羡慕的辅佐太子读书这件事交给了晏殊,让此后的十几年里,晏殊在仕途上走的都是通天大道,没有半点山路阻拦。

在晏殊的问题上,宋真宗将一切该给的,不该给的,都给了晏殊。

曾经的那段美好,也深深地留在了晏殊的脑海里。

你待我以美好,我还你一个美好的时代。

说到做到。

▲晏殊。图源/影视剧照

公元(1022),宋真宗驾崩,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在这个关键时刻,晏殊自带低音箱走了出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垂帘听政"的策略,等皇上长大了,可以治理国家大事了,太后再把皇帝的权力还给皇上就是了”,这份建议,既保证了内部各方的矛盾,又保护了宋仁宗,还给各方留足过渡期的适应空间,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好建议,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当平稳了局面,他彻底放开了手脚,开始着手还那个美好的时代。

他第一步打造的就是教育机构。发现和提拔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韩琦、富弼这些能臣,显然是不够的,尽管这些人才都是当世大才,可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要代代有才人出,唯有学校!

基于这个认知,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职务之便,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亲历三年他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这几年北宋的人才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汹涌而来,这份功勋,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欧阳修都没有否认,亲自写了评语留于史书:“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相比教育,他更在意边防。,一个美好的时代,没有一个安稳的边防是不够的,尽管这个领域他并不擅长,但他还是出手了。

那一年他清楚的记得,西夏国刚建国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他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

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

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

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

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

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晏殊与范仲淹。图源/影视剧照

边疆彻底稳定了,这份独特的能力,让年轻的宋仁宗高兴不已,此后对他的信任一天好过一天。

一个美好的时代,不能没有好的娱乐环境,这方面他可谓是行家,尽管他的日子过得节俭而有规律,但丝毫不影响他作为文化娱乐方面的标杆,在查阅了历年的娱乐项目后,他果断地从中找到了最适合大宋,也最适合自己的娱乐文化。

他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时而闲雅情调,时而旷达怀抱、时而理性反省、时而清新脱俗,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等佳句广为流传。北宋的文化氛围在他的影响下,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富贵而不鄙俗、艳情而不纤佻,赋于自然物以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为了将这个美好时代的氛围打造得更好,他亲自做表率,写了一万多首词,创作能力杠杠的。

▲宋仁宗一朝,人才辈出。图源/影视剧照

经过他的努力,北宋在后晏殊的时代被历史称作为最好的时代,人才库里库存的人才更是多得爆棚,光是世人熟悉的就有吕夷简、范仲淹、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包拯、庞籍、韩琦、富弼、张尧佐、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沈括、曾布,哪一个拧出来都是王者荣耀。

国内的文化氛围更是好到可以,欧阳修、苏轼引领时尚潮流,将北宋的文化事业又推升了一个高度,科技上更是站在了世界的顶端。

一个肉眼可见的盛世序幕即将拉开。

皇上看到了么,还给你的时代是这个样子的?

多少次,他都这样站在窗前仰望着开封府的夜晚,对着天空喃喃自语。

为了这个理想,他奋斗了一辈子,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他依旧在努力奔波,这个时代或许还可以更好,更完善、更强大、更先进……

他不顾自己年迈,走上了改革之路。

被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他总领其事的。

他被罢相后,跟着他的范仲淹、韩琦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失败。这次探索的失败,却没有阻止他的步伐。

▲晏殊。图源/影视剧照

他的这些举动,让很多人不理解,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宋已经处在最好的时代,各方面都处在巅峰时刻,不是应该享受的时候,还折腾啥?

唯有他知道,眼前的一切,远远没有达到那个最美好的时代,换句话说,这个时代还可以更好。

为此,他常常做出了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举动,比如当时有个叫李庆孙的网红,成天在直播里嘚瑟,写什么“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宣扬铺张浪费的不良价值观,为了让这家伙走上正确的价值观道路,他留下了自己的评语“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这小子就是一个暴发户,如同乞丐一样,哪有半点富贵相。

富贵是什么?富贵是一种气象,不是靠嘴巴说说的,那是一种从内到外的气象。接下来,他用一首词告诉了世人什么叫真正的富贵。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无题》

▲晏殊。图源/影视剧照

然而以他的身份,他的后辈欧阳修却在一次高级文化宴会上,对他指手画脚,说什么:“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其为人又次于文也。”

这种赤裸裸的攻击,以他的身份足够碾压,但他选择了温和处理这件事;“吾重其文章,不重他为人。”

他当宰相的那会儿,愣头青王安石居然质疑他的能力,说什么:“为丞相而喜填小词,能把国家治理好么?”

他同样只回了几个字“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有人说他怕事,唯有他自己知道,这两人都是国家的人才,与其扼杀,不如留给国家。

这点一如当年的自己。

▲晏殊与欧阳修。图源/影视剧照

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身边的亲人该离去的都过早地离去了,连个说真心话的人都不曾有,长年累月的工作,他的身体开始衰老,疾病无约而至,严重的时候,他几乎不能下床,却没有请病假休息。

皇上想前去看他,他听说后,急忙给派人捎信给皇上,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

比起我,国事更重要。

有人不解他为何苦苦坚守,唯独他心里明白,他坚持的一切,只为了当年对真宗的那个承诺。

作者:景志祥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