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了,为什么互联网企业还在扎堆春节红包?

 互联网指北 2021-08-09

年味没了,互联网是要背锅的。

在互联网完成对传统生活场景改造之前,并没有多少人质疑包含在看春晚、年夜饭、走亲戚、放爆竹中的年味。信息的闭塞让段子没有老旧之分、视野的局限降低了对美食的预期、行业领域的狭窄缩短了生活环境的间隙、娱乐方式的单一放大了人们的感官体验……

但飞速崛起的互联网吊高了人们的胃口,并迅速接管了过年期间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尤其是几大巨头发起的红包大战,更是成为了年味的新寄托。毕竟本质上红包代表了亲人之间的情绪传递,红彤彤的色彩也顺便营造了过年喜庆的气氛——这恰好迎合了“传播”这个互联网的先天基因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传说中“KPI导向”的阿里、以及“先天社交”的腾讯都会在春节红包上大作文章情绪、信息、使用场景、用户习惯,这可是最难得的大合集 


我们有过哪些春节红包?

2014年,红包第一次被微信装进手机。用马云的原话来说,这次微信产品端的大改版像极了“珍珠港偷袭”。

当然,这里的“偷袭”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微信技术上的革新,在红包诞生之后大大出乎了马云的预料,让支付宝“钱包属性”的天然壁垒瞬间出现了裂痕;另一个是微信破天荒地让“红包”这个本质上的小额转账行为被工具化甚至游戏化,巧妙地融入了交易意外的场景中。简单来说,微信帮红包找到了最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成为基于社交场景的赋能工具。

如果说2014年微信红包的走红还只是个现象,那到了2015年的春晚,红包的赋能意义开始真切地转化为了数据。

那一年微信红包成为了羊年春晚中关注度最高的环节,迅速教会许多边缘用户“摇一摇”和“微信红包”这两大功能。也就是那个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创造了数十亿的现金流,不仅仅只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还直接促成了很多微信新用户的产生。


显然易见的是,这两场微信漂亮的经典战役除开腾讯团队对技术的投入、市场环境的日趋成熟以外,产品运营方对社交网络时代的受众情感洞察也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人们需要传递情绪的工具、需要营造气氛的玩具、需要信息的表达,品牌也需要无违和感的露出,红包这个原本信息量就很大的春节习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互联网改造中最合适的素材。

当然从客观因素上来说,这种优势的背后源自于产品成长初期占据了庞大的人口红利。因为,此时缺少这种类型的产品,所以不管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都能达到截流的目的。

所以在看到红利后,其他品牌当然不甘心拱手让蛋糕,于是在微信红包诞生的几年后,和微信同根同源的QQ以及其他巨头也入局了“红包大战”,其中在过年期间我们见到的红包形式就不限于AR红包、摇一摇红包、口令红包、手机对手机红包等等,都曾在这个阶段短暂的迸发过活力。

另外在非春节时段,红包也作为一种促活拉新的运营方式被完整地保留下来,高频地出现在各种O2O平台,以及需要分享传播的内容产品中。 

春节红包都面临着哪些挑战?

当阿里立下参加红包大战的军令,挂帅出征的任务便交到了支付宝手中。只是支付宝先天就缺少社交基因,而红包恰恰又是一个社交属性很足的一个东西,所以难以匹配用户心理。再加上用户对移动支付本身的安全性又有些许担心,所以整点红包的结局最后只能算得上是差强人意。

而当初的一战没有成名,也就决定了支付宝16年会推出集五福、换红包策略。也许是当初收集小浣熊卡那群人长大了,却依然还有一颗童心,也有可能是支付宝那一年的诱惑够大,2亿红包推动了支付宝红包营销的成功落地。这种空前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年的春节。

但事实上,支付宝这种自成一派的集福卡模式,一直都有自己的缺点。

“我离2个亿只差个敬业福“,”凡是参与过集五福游戏的人,以后写工作经历都可以说自己曾参与过世界500强公司的2亿项目的筹划、融资,年底还得到了分红”。用户们参与了红包大战后爆发的调侃或不满,直观的表达了这种模式存在的两个问题:

首先,长期被人们当做钱包的支付宝,在缺乏用户社交粘性的情况下,势必要选择高频次、重人脉累加的方式驱动用户自发传播,从而保证红包营销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因此很难规避对非受众用户的干扰,破坏了信息流获取上的用户体验

其次,用户的每一次参与,不仅需要花费用户大量的成本,而且花费了时间还不能得到用户想要的结果,被动延长了产品运营闭环,增加的用户操作成本例如那张传说中的敬业福,虽然阿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显然广大参与者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十分不讨喜。

用户都喜欢什么样的春节红包? 

相比第一年的集五福,第二年支付宝多了顺手牵羊卡,游戏也就变得更有趣味。虽然是创新的玩法,但同样都受到了用户的喜爱。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用户的吐槽其实也仅仅集中在传播方式、观感体验这些边角料上人们对于红包新玩法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就是这样很好的例子。一连三年,支付宝都使用了同样的主题,但在细节上又存在差别。用户反馈就是促成这种改变的驱动力。

但不管怎样,那都只能成为标准的教科书范例。今年红包该怎么玩,还要看具体的执行。

支付宝在5号宣布今年将延续往年的惯例,继续推行“集福卡、换红包”游戏:从6号零点到15号零点,集齐五福可以平分5个亿,在除夕当晚22点18分开奖。支付宝的老路子虽然来势汹汹,但腾讯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微信方面今年迎回黄金红包,而QQ相比去年推出的LBS+AR红包,在今年还推出了短视频讨红包、语音红包、视频通话红包暖场,并且还会在春节推出按照用户的运动步数来派发的走运红包”:用户可查看2017年在“QQ运动”中积累的总步数,并领取红包。初一到初三则可以根据当天走路步数换取抽红包机会。

这些创新,也让玩红包的场景也变得多种多样。与此同时,我们其实可以对腾讯在QQ上的红包赋能抱有更多期待。

首先,QQ本身的生态更加开放,适配入口显得更加丰富;其次QQ的受众更加年轻化,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乐意体验新产品,这让红包能够减少“操作成本”上的顾虑,可以尽可能地尝鲜。所以对于红包的创新,腾讯的想法可以在QQ上实现。

腾讯授权的传记《腾讯传》中写道:“QQ在2016年制定了娱乐化社交和场景化通信两大打法”。而QQ红包正是围绕着这两大打法开展创新的。做社交产品起家的腾讯,意图让本就具有强社交属性的红包活动,继续扩大边界,让红包的玩法不再局限在简单的亲友收发之间。

前面提到的“走运红包”,就是QQ红包对创新玩法的一种尝试。最近,QQ红包还更新了短视频讨红包的玩法,用户只需要点击聊天界面下方的拍照按钮,选择“讨红包模块”,就可以制作个性化的讨红包视频,此举可谓正中标榜个性的年轻用户之“下怀”。而需要用户通过语音读出红包文字才能领取的QQ语音口令红包,更是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开发出了诸如“露娜拿蓝难不拿蓝难难不拿难蓝蓝拿难拿”这样的“高阶”玩法。

年轻化的用户群体给了QQ红包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变为现实的机会。而QQ红包的玩法创新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红包的更多种可能。

但无论怎么红包的产品形态怎么变,无论春节红包最终会以什么形式进行派发,红包都只能是基于人们寄托在特殊时间节点的情感诉求产物,都不会是简单的产品冲量工具。


本文来自微信公共账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账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