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太子井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在邢台县西南部,距市区17公里处,有一老村,名曰太子井。

我就住在邢台县的北邻内丘。那天,云飘天上,鸟鸣树间,我无意中在手机上浏览公众号,读到邢台民俗专家冀彤军的一篇文章《英雄花开太子井》,瞬间被一则传说吸引:春秋战国时期,赵侯国太子赵襄子,曾率领士兵到封地邢西一带狩猎。

那一天骄阳似火,大地生烟,干渴难行,对天长叹。赵襄子以矢卜之,箭落山凹处,掘地生泉。赵襄子先尝一口,随后士兵依次畅饮,因此后人为井取名太尝井。后来,太尝井边住下人家,形成村落,为纪念赐民于水的好官赵襄子,人们将村名唤为太子井。

家在邢台,一不留神就会走进历史。射箭寻水,掘泉筑井,传说美好而动人。翻阅《邢台县志》,赫然见“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猎于此,掘井得水”之句,心中释然。久远的历史烟尘,尽在寥寥数语之间。千余年前丢失的辉煌已经撂进农家炊烟,一个山村第一次开放在心神之间。

据传,离村不远曾有一座太子观,东有龙卧洞,西有卧虎山。明代兵部侍郎赵孔昭游历至此,美景当前,感叹古人,即兴赋诗《题太子观》,其中有“曲曲山行数里程,九天仙殿碧云平。

莺声柳密春三月,樵唱山空月二更”的诗句,记述了太子观的宏伟建筑与优美风光。至今读之,无限向往。太子井村,深藏在古老农耕文明的名字,泛着沧桑幽光,在现实当下,与我们久别重逢。

去看太子井村,最好的时间是夏日傍晚。卧虎山上郁郁青青,渡槽前有一标志性雕塑,一位将军顶盔披甲,跃马射箭,当是为民找水的赵襄子。邢左公路穿村而过,邢汾高速濒临村南。

于磅礴余辉中,穿行在幽深石巷,熏风南来,小儿在健身器材处玩耍,姑娘在超市门前择菜,三个小脚女人坐在门槛上聊天。绿树红花,菖蒲浅芽,一切都是那么质朴而宁静。空气中荡漾着清爽的气息,缠绕在身体每个细胞里,妥帖而安闲。

沧海桑田,洪荒远古无声,太子井沉默而孤傲。

太子井,是“井崇拜”的见证者。因为邢台这方热土和“井”这个意象息息相关。邢台作家苗庭宽在他的文章《司母戊鼎的主人是古邢台的女儿》中谈到,远古时期,黄河流经邢台古地时形成九泽之一的大陆泽,从黄河中游迁徙来的姜姓后裔,在大陆泽西岸临水而居。

他们使用祖先们传授下来的技术,掘地为井解决了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建立了邢地的生活乐园,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氏族部落。人们把掘地为井的氏族及地区叫做井地,生活在这里的氏族叫做井族。

古邢台有个女孩叫妇井,是商王武丁的夫人,地位相当于皇后,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司母戊鼎的主人。妇井生前的称呼,离不开“井”字。因为她来自井地,也就是现在的邢台市。

乡民眼中,井是高贵的,任何一件和井有关的事情庄严而隆重。太子井地处太行山脉东侧的低山区,土地瘠薄,十年九旱,水源奇缺,是邢台县有名的干旱区。所以,人们对井有一种特别的崇拜,打井、淘井都是生活中的大事,需要刻碑记之。在村中就有一口废弃的老井,附近竖着两块石碑,字迹虽然斑驳模糊,还能依稀辨认出它们的年代:一为明代,一为民国。

太子井,弘扬着文明儒雅的情怀和尚武健身的风气。在散落的现代民居中,还完整保留着两个老巷子,分别是吕家巷和孟家巷,吕孟两大姓氏都出过能人。

清光绪年间,太子井村孟玉琳考中进士,同村的读书人孟祥春为表祝贺,特意刻了块“进士弟”匾,赠送给孟玉琳,挂上他家的门楣。而在吕家泛黄的祖案上,载有武举人吕益谦的名字。各个门楼上的吉祥语显示着文脉的传承,杂草间重达300斤的值石见证着锻炼健身的汗水。

那些传统民居,多为清代或民国所建,方正长条石的墙体,上有少量青砖,或平房,或二层小楼,屋顶有石瓦口,墙角有锁墙石,院落气度不凡,颇为讲究。门楼高大气派,檐下门板饰有虫鱼鸟兽,花卉草木。墀头砖雕更是精美,有原色,也有彩绘。万字纹,五凳腿,砖雕门户,簪花牡丹,莲年有余,菊(居)家平安。

民间的智慧,把中国的含蓄、内敛、唯美,太多的美好向往融入其中。每一笔刻字,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寓意。时而会心,继而会意,无论你怎样看过第一眼,也一定要看第二眼才能读懂。老旧的皱纹,在我眼里倾国倾城。老,是一个让人心疼的词语,在大自然中栉风沐雨,却又如此庄严。

那些墀头上的文字,流露出太子井人的浩然正气和精神追求。乐生于智,功崇惟志,勤惟广业,千祥云集,五福临门,日享君子,吉人天相,耕读传家……这些吉祥语,显示着文脉的敦厚绵长。

就这样恍惚柳绿,就这样悠然花开,似乎每一次轮回,都重叠着旧日的足迹,喜怒哀乐的故事都从这里讲起。已经远去的追念,如开启的密码,一下子发酵,涌出万般滋味。

一文一武,让村庄有了温度。

井的前身是一眼泉,临水而居,搭房建屋,成立家庭。男人用水浇地,女人做饭洗衣,一手淘洗光阴,一手拥抱生命,从此一代一代的人便在这往复无声的岁月中,繁衍生息。村庄和井一样,开始血脉相承。井是村庄的芳邻,无形中,成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字眼。

我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而来,当然要寻访一下传说中的赵襄子井了。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西太子井村东侧,在河滩中拨草而行,在一处高地上,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太子井,静静地守望在核桃树和花椒树之间。

青石井台,条石井帮,井口对着遥远的天空,不知它深邃的心底,是否还有泉水的涌动,以及水花的奔腾。一千多年来,它一直做为村中的水源。1963年上游发洪水,将水井淤没,后来村民又把太子井清理出来。站在古井前,仿佛聆听到赵国的慷慨悲吟。

其实,村庄最终是活在文化里,活在人的情感里。

夏天走进太子井,我的心里,已然盛开了一朵玫瑰。

王新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博爱》《新青年》等杂志签约作家。发表作品近百万字,作品散见《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散文百家》《文苑.经典美文》、《人民日报》《大公报》《羊城晚报》等全国知名报刊,多次获奖并被转载。小小说《局长门前有辆车》入选《2014中国年度微型小说选》,散文《淡逝的风物》获第九届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奖。散文《宁家庄素描》荣获河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彩凤奖”散文组一等奖。2018年1月,出版新书《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2018年3月,出版散文集《内心的田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