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太行之——山环水绕内阳村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内阳村坐落在巍巍太行山脚下,隶属邢台县将军墓镇,北距邢台至和顺的322省道4华里,东距平涉公路2华里,交通便利。

全村山场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2100亩,种植板栗、核桃、苹果等果树30多万株,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号称“天然氧吧”。

据传山西洪洞县李氏先祖曾来此地考察选址,发现此处群山环绕,林木葱茏,古树参天,两条溪水自西向东合拢相汇,是“山内流清水,水为山围抱,负阴而抱阳”的宜居之地,遂决定在此定居。

因四周群山环列,中间盆地开阔呈釜底形,有小溪流过,山川地貌如太极之阴阳鱼,“该村占到了八卦图的内阳穴,故名内阳”(邢台县地名志记载)。

后马姓家族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本县七里河畔的小桃花村迁居于此,于是全村有“李”“马”两姓,因李姓有四个家族,故内阳村又号称“四李一马”。

内阳古村落坐落于盆地正中的一处高地上,南北河川环绕,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古村有两条东西向主街,18条南北小巷贯穿其间,街巷石板铺地,起伏婉转。

传统民居多为明清建筑,绝大部分为红石砌墙,灰砂锤顶,也有部分石板房和青瓦房。内阳村保存完好的古院落有160余处,二层楼房16处,抱厦房10余处。

行走街巷之中,但见青苔长满地面石缝,石碾石磨静卧院落街头,各户门楼造型不一。

在红石房屋林立的内阳村,一座白色石楼院落引人注目:门口石门墩上静卧雕刻精致的石狮子,正面雕刻人物和反映家风家教的词语;坐北面南的标准四合院,“五裹三”的院落结构,主楼是面阔五间的二层,墙体平直,对缝工整,用清一色规整的草白玉垒砌而成,门口上的墙体之上阳刻饱满的牡丹花朵。

这里原是一家票号,抗日战争时期是县抗日第二高小所在地。

内阳是一片古老神韵的土地,这里保留着历史文物古迹,传颂着绚丽迷人的神话故事,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习俗,演绎着多彩的民间文艺,涌现出众多志士仁人。

村西黑龙山有西周烽火台遗址,此烽火台是西周早期重要诸侯国邢国之西部重镇夷仪城的防卫设施。

村内有古戏楼、古阁门、土地庙等多处历史遗迹,太行抗日一六地委旧址是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建于明中叶以前的古戏楼位于前街中段,保存完好。戏楼坐西面东,底座是1.5米高的戏台,由巨大的长条石砌成,台面上铺大块石板,戏台前部矗立四根高大的石柱,支撑起上部的木架结构,后台是青砖石灰垒砌的楼房,青瓦铺顶,飞檐翘角,戏台和后台之间以木扇隔开。

与戏楼遥遥相对的神仙阁位于前街的出口处,村中老人世代相传,其建筑年代早于戏楼,应在明朝前期,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神仙阁是上下两层建筑,底层是高有丈余的阔大涵洞,平时供车马行人通过,雨季时则是泄水的通道。涵洞的设计很是特别,在中间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据说这是出于村落风水方面的考虑。

涵洞墙体及二层的回廊全部用条石砌成,相比而言,回廊上的条石更大,每块重量都在千斤以上;登上层层石台阶,可以走上二层的阁楼。架起这些回廊台阶,即使在建筑机械现代化的今天也绝非易事,古人凭借人力和简单的设备搬运大石块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层的阁楼用青砖石灰垒砌,飞檐斗拱,青瓦覆顶,檐角下挂叮咚做响的风铃,高高的房脊上砖雕蜿蜒相向的二龙戏珠,阁内面阔三间,四面开设雕花大窗,承接八面来风。

村口的土地庙建立在一个高三米多的高台上,登上3层24级青石台阶,才能走到庙口。庙口两边各有一棵笔直耸立的柏树,约有200多年树龄。

内阳村流传着许多代代相传的民间神话故事,如“龙马传说”“黑龙山”“王浩除恶”等,以生动传奇的内容对村民进行崇德向善、孝敬父母的教育。

内阳村现在保留的民间乡艺有弦子腔、划旱船、踩高跷等。1943年赵树理同志发表了小说《小二黑结婚》,时任内阳村抗日二高校长的吴玉书,立即将小说改编成歌剧在本村演出,轰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受到领导、群众好评,剧团还出席了太行区劳模会。赵树理同志听说后十分高兴,亲自来索要剧本。

内阳村是抗日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8年八路军来到内阳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当年就发展党员50多名,各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罗瑞卿、秦基伟、高扬等同志曾亲临内阳村指导抗日工作,县抗日第二高小在内阳办校五年,培养了数百名抗日人才,其中内阳村就有近60名学生,这些人毕业后参加了革命工作,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抗战时期内阳村有80多名青年参军,其中29名烈士血洒疆场;70多人外出参加革命工作,十多名同志成长为地市级干部。

如今,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些民族英烈,内阳村两委在村口左侧建起了烈士广场和纪念碑,石碑上镌刻着烈士的英名、所在部队和牺牲地点。手抚石碑,想象着当年他们杀敌报国、英勇奋战的场景,不禁肃然起敬。

内阳村民铭记历史,感恩先人,珍惜幸福生活,每到春节农闲时,村民们都会放声高歌、尽情起舞,划旱船、串黄河、农活秀、广场舞轮番上演。

这里虽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绚丽的灯光,但内阳村民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展示丰收的喜悦,赋予传统村落时代精神。

好文推荐

孝心无声!邢台这个小伙儿和哑巴亲娘的故事

炎炎夏日,白岸深山沟再次奏响“爱的奉献”

  魅力太行之——依山面水香炉寨

  魅力太行之——邢台仙界山游记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太行山区经典美食——大锅菜

白岸美食一一豆沫汤

那座山,那份情——邢台县白岸乡小西庄村凤凰

邢台“截瘫哥”郝书魁:“心不死,身躯就不会倒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印记

宁儿心语之天河山游记

柏乡牡丹园游感

“网红”宁儿心语之七步沟游记

百善孝为先 ——王建魁十年如一日服侍病父母

邢西边城茶旧沟

魅力太子井

太行仙阙小戈寥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