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信都区 | 龙门村:一条清溪向东流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文/翟利军 

要说邢台地域中兼具广袤肥沃平原、崎岖迂回丘陵和林深水远山区三种地理现象的,首屈一指的就是信都区了。多重地域特点造就多重的民居和习俗。

平方大院是华北平原民居的典范。山区则是依偎着山势或高或低错落着形态各异的石板房。
而起伏迂回、地势不高不低的丘陵地带,则有着自身特色迥异的民居类型。特色分明,且都古香古色,就是信都区北小庄乡龙门村的民居写照,这座不晚于明清时期丘陵地带的特色古村落。
龙门村地处偏远丘陵地带,位于信都区北小庄乡东南方向3公里处,是我们了解冀南民居的必选之地。
村庄在凌霄山脚下,是信都区西北路龙门川主要村落,该村民居至今依旧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并且还有各种特色阁楼、古石桥。因此在2019年6月6日,该村得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并不被邢台市民所熟知的一个小村庄龙门村,居然已被国家住建机构所认识了。在仲夏不太炎热的时候,笔者穿越皇寺、张安北,找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丘陵小村庄。
与其它古村落所不同的是,一条河流将龙门村分为南北两部分,河从东南而来。龙门村的东南方向不远就是龙门水库。
龙门水库的前方山势像一条气势豪迈的飞腾巨龙,中间被断开,于是河水从中流过。远远望去,河流处恰似龙门口,这个村落因此得名。村民以袁、尹两姓为主,其他还有宋、韩、刘等。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奔腾穿越村中的河流早已变成一条清溪,只是宽阔的河床和古老的石桥让人回味着曾经的沧海桑田。
石院连深巷,溪桥接庭门。时光将河溪、石桥、深巷、古院落有机连接在一起,形成村民割舍不断的缕缕乡愁。
深长的巷弄,幽静的庭院,构成了龙门古村的基本单元。踩在细小光滑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行走在狭长的小巷中,从这座古宅到那座古宅,只见斑驳陆离的院墙,古老沧桑的祠堂,厅屋环绕、墙檐相连,次第排列,错落有致,堂前屋后,相互通达,穿堂入室如入迷宫。
如此古居和古树、小桥、溪流一起构成了一道具有古村落独特魅力的风景线。
龙门古村落的明清建筑群,随着村落家族的繁衍,逐渐形成了以厅堂为中心的众多居住院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三五座两层古院落、二十多座单层院落、以及四五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
厅堂的建筑形式可分为“井”字和“回“字形两种。”井”字形建筑以前后敞厅为代表,“回”字形建筑以四合院落为例。
它们都是厅堂四周环以正房、厢房的住宅,再筑以高墙,形成封闭式院落。厅堂与厅堂、院落与院落之间,都是门廊相通,“大雨天串门,跑遍全村不湿鞋“是最生动的写照。这种建筑风格也显现出曾经动荡的岁月里,村民自保的强烈意识和举动。
龙门村北岸,长近三里、宽三米许的街道,平整的街面、浑厚的街口皋门,可以看出村落曾经的繁华。互市活动的忙碌与劳作之余的闲适相得益彰,凸现山乡古村明清街市的独特韵味。
龙门古村落历来以农耕为本,作为唯一的农产品交换场所,老街给静谧而内敛的古村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在邢台西部丘陵地带的龙门村,应该蕴藏着很多古老的故事,其原因在于该村落是“晋冀古栈道”途经村落中的一个,其接触的人员众多、层次各不相同、人员素质结构不一也是让该村落有着较为不同与其它村落的原因之一吧。
龙门村是由邢台通往山陕西路的必经之路,这里的人们早早就接受了商贸历史的熏陶,所以历史文化的遗存让这里的村民都非常通情达理、随和、谦虚,让外乡人乃至外地人感到亲切温暖,映衬着村风的礼仪和敦厚。
街道西侧有一棵老槐树,树旁是一口古井。老槐树胸径约240厘米,树冠6米余,树高5米余,见证了村落曾经的荣辱沧桑。
关于树木的保护是古已有之的,古往今来,有人一旦违反了护树的乡规民约后是要受到处罚的,其方式多以植树多少株为惩罚。这是人们对树木保护的良好措施之一。
井水之畔常种植杨柳,一是用树木根系对井水起到净化的作用,也是对井的一个准确标注。井边再立一块石头,石头的上方凿出方孔,便于牵拉辘轳的绳索滑动。
这在龙门村也不例外,在距离该古树不足2米的地方就有一口古井,其设置依然完好,应是后人保护得当。初夏时节,但见井中的水清澈见底,熠熠生光。
穿越村中,曾经奔流不息的河流,如今已经变为一条清溪,只是河道上,横跨的那些石桥,是抹不去的历史痕迹。
河道最东的一座石桥,桥身宽阔,半圆形石拱浑然天成,石拱正中的避水兽雕刻大气精致,青石栏杆上的十二生肖石刻虽已消磨较重,但仍可看出昔日石匠的精湛雕刻技艺。
龙门村中多磨盘,而且硕大浑圆的磨盘比比皆是,印证村落曾经的人声鼎沸、谷物多产、民生较为宽裕。如今风光不再的磨盘,被靠在墙边、或者平放在空闲处,默默见证着岁月的更迭。
慢慢走出古村落,那座浑厚雄健的皋门再次映入眼帘。抬眼望去,皋门由青石搭建异常齐整、椭圆石拱门洞宽阔坚固。
而在门内看来,皋门却非常精细、古香古色。只见青砖栏杆勾勒出菱形图案,皋门之上建造出一间楼阁,楼阁灰瓦石墙构建,流露着浓浓的明清建筑风格。
澄澈的穿村河水,曾经造就了不同寻常的龙门古村。而如今,河水已远,清溪尚存。在坚持农耕为本的今日龙门村,村民早已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求,付诸在了因地制宜、丰富多彩的致富道路上。
转自《牛城晚报》2020.7.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