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太行·山西·严青‖ 太行大峡谷游记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文/严青

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曾去过壶关,有幸游历过一次太行大峡谷。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叫人难忘。
它给我的印象是:壮观、壮美、雄壮、健壮。可以这样来形容:如果说那些青山秀水的地方是一位美貌动人、温柔悦目的妙龄女子,那么太行大峡谷简直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看一眼都叫人青春焕发、朝气蓬勃。
听说壶关过去是个旱疙瘩,非常缺水。有人给我们讲了一个似真非真的笑话:有一次,一个老汉从几十里外挑了一担水,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只狼,老汉吓得瘫倒在地,心想这下完了,只好喂狼吧!
谁知这只狼扑过来却没有吃老汉,而是先扎到水桶里咕咚、咕咚地喝起了水,一桶水喝完又喝第二桶,直喝得肚子滚瓜溜圆,才想起吃老汉。
可这时的狼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喝得太饱,连动都动不得了,老汉这时便借机逃去了。这个笑话说明壶关真是缺水啊!
人常说:山无水不活。在游大峡谷之前,我想大峡谷可能只是个大深沟,里面干干巴巴,或许奇形怪状的山峰很多,但水肯定不多。汽车走在去大峡谷的路上,我的心里胡思乱想地勾画着大峡谷的形象。
因为长治地处太行山之颠,我们是从高处往低处走,从车窗往外看,就是走进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大山沟,随着车轮的流动、颠簸,山沟越来越深,由于沟底很窄,两边的山势笔直,坐在车上根本无法望见沟顶。
山沟里偶尔见到一些细小的溪流,也是浑浊浑浊的。我想这山沟也能叫峡谷,更何况怎能叫大峡谷呢?一路走一路在心里嘀咕。正在我为这趟太行大峡谷之行是否能有收获、有价值而来来回回画问号的时候,突然间被告知下车,汽车停在了一个宽大的山间平地。
我下车后便觉眼前豁亮了许多,比刚才走在那只有数米宽顶多十来米宽的山沟要宽畅得不知有多少倍!我也来了精神头。其实那山沟并不能叫峡谷,只是通向峡谷的一条山路。原来我把那搞错了。
刚到峡口,就望见峡中倾流而泻的山泉水。由于前些时候一连下了数天的大雨,红豆峡谷的水比平时充沛了很多。有一处人造拦水坝,上面整齐地间隔着修了几排石条,供人走路过水。
由于水势大,石条间的空间太小,已经溢到了石条上,人走在几十米宽的石条路上,时不时地要踩到水上,有的人鞋中都进了水。
我走在石条路上,头晕目弦,感觉石条在向逆水方向而动,走路东摇西晃,生怕摔倒,好在有栏杆,才可以慢慢地心惊胆颤地一步步走过。
在这写着大红色“红豆峡”的石条路上,我急急忙忙照了张像,便急急追赶前边的人。
又往前走了一段,便又被水路拦住,我只好脱掉鞋袜,赤脚走在浅水中,蹚过去。太行的十月已是秋凉渗人,我走在水路上,脚底踩着碎石又是冰凉又是硌,很是难受。一出水赶快把鞋袜穿上。谁知还未走几步,又是一段水路,心中只是叫苦。无奈只好又脱鞋脱袜。
一连三次,才到了一处叫瑶池的地方,这里山谷的地势奇形怪状,从瑶池流下的水直冲进一个万丈深沟,声如巨雷。我们没有来得及弄清那为什么叫瑶池,便被导游招呼着返向另一个仅有数米宽的山谷。
去这个山谷还要赤脚走一段更长的水路,这里山势陡峭、水势急骤。如果没有人工建造的铁栈道,人是很难上去的。窄窄的栈道过一个人刚好,上下交错的人都得互相避让才行。
这里急冲而下的山水,激起的水花如雪花飞舞,如珍珠迸发。难怪有一处名为珍珠滩的景点。我看凡是有飞瀑流下的地方都可叫珍珠滩。尽管有栈道可走,但是我还是心里老在发怵,走在栈道上,不时有水珠落在身上脸上,我知道那是山水从峡谷冲下来溅起或从山体渗下的。
走到险要处,只听水声如万钧雷霆,轰轰隆隆,震得耳鼓发麻!我只敢低头看栈道,根本没有胆量去再看景点。走了约有三四里路,我的腿发软,便不敢再往上去了。返回的游人说,前面景色更好看。我也只好说:“算了,下次吧。”
下山时略显得容易一些。在返回的路上,走一段停一下,以便欣赏上山时没有来得及和不敢看的山景。在一处标名为山床的地方,我看见山谷中汹涌澎湃的水中独独地躺着一块石头,很象大包床,只是没有床头,我寻思这块石头怎么生得这样整齐平美,而周围的石头则横七坚八,那该不会是人工凿的吧。
细思一下还是天然生成的可能性大,问一下游人谁也说不清。还有一处标名为山脚的地方。我从未见过或听说过山还有脚,出于好奇便问游人:“山脚在哪里?”经指点,还真是的,眼前就有一双赤脚从对面的山崖上伸展开来,好似一双巨人的脚在用冷水洗濯。
那太象了!我确信这双巨大的山石之脚绝非人工所为,同时也就相信那山床也非人工所为了。快要下到谷底时,又看见在山崖上刻有一首小诗,其中有水流潺潺的意境。
我一边品味诗意一边听着耳边不断轰鸣的水声,不由脱口而出:应为水声雷吼才更确切。或许这位诗人来时是旱季,如果在这雨季相信他会同意我的感受的。
游完红豆峡,又去了八泉峡。那里有小八泉、中八泉、大八泉,山势更加雄伟壮观,水流更加气势磅礴,号称“太行第一雄峡。”这里就不说了。
壮哉,太行大峡谷!它叫人游得心情激荡,游得热血沸腾,游得精神百倍,游得痛快淋漓!

本文作者:严青,笔名蒲人,山西省运城市人,1957年生,1975年开始在地区级报纸发表诗歌,先后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百余篇(首),曾出版长篇小说、诗集丶散文集等五部。地址:山西运城市槐中北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