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亲率四名甲士,冲进皇宫,夺走玉玺,并宣布接管朝廷,现任皇帝自然不甘心束手就擒,马上宣布玉玺作废。先皇和现任皇帝的恩怨情仇,我不懂;先皇能不能像明英宗朱祁镇那样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成功,我也不做预测。我只是一个吃瓜群众,我只说抢印章的问题,先简单聊聊有关玉玺的故事吧。玉玺,就是皇帝的印章,这是最高皇权的象征。玉玺有很多个,但真正意义上的传国玉玺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始皇命人用传世美玉和氏璧打造的玉玺,上面有李斯用篆书写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后,继续使用秦朝的玉玺,从这开始,这枚玉玺就有了传国的意义,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传国玉玺。此后两汉、王莽新朝、西晋、隋朝、唐朝,这几个大一统王朝都用此传国玉玺,这玉玺的地位也是愈加神圣。唐末朱温灭唐,历史进入五代时期,后唐被契丹击败,废帝李从珂持玉玺登楼自焚,传国玉玺至此下落不明。宋元明清几大王朝,都有自称找到玉玺的,但从现在看来,真实度并不高。传国玉玺重要吗?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国之重器,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重要证凭。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还可能被人笑话,东晋的那群皇帝,被北方人称为“白版天子”,就是东晋没有传国玉玺——当然后来晋国人自己骗了回来。所以当皇帝的和想当皇帝的,都想拥有传国玉玺,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受命于天”,是真正的“天子”。王莽篡汉,逼太后交出传国玉玺,据传太后“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命人用黄金补好。南北朝时期,东晋从冉魏手里骗取传国玉玺,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隋炀帝被杀后,隋朝萧皇后带皇孙杨政道和传国玉玺逃到漠北突厥,唐太宗贞观四年,萧皇后又返归中原,把传国玉玺献给李唐,李世民龙心大悦,萧皇后也得以善终,到贞观二十一年,八十一岁高龄离世,并以皇后礼下葬。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好办,自己刻几个。唐太宗即位初期没有传国玉玺,于是他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作为玉玺。李从珂的玉玺弄丢了,后周就没了传国玉玺,于是后周太祖郭威自己刻了两枚,分别叫“皇帝承天受命之宝”和“皇帝神宝”。宋是第一个没有传国玉玺的大王朝,太祖太宗仁宗等都刻了玉玺。宋哲宗自称找回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但到了徽宗即位后,一下子又刻了十个玉玺,史学家说徽宗应该是想淡化传国玺地位。到了元明清几个大一统王朝,不少皇帝都努力寻找过传国玉玺,当然都没有成功,于是他们纷纷用自己刻的印章作为玉玺。拿到玉玺是不是就有了天命?当然不是,要不然秦朝不会二世而亡,那些拥有传国玉玺的王朝也都不会灭亡。历史上还有人因为传国玉玺作死的,那个人叫袁术。东汉末年,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在一口井里捞出的宫女尸体脖子上发现一个匣子,里面就是传国玉玺。同为地方豪强的袁术得知后,威逼利诱,强取玉玺,然后就觉得自己“受命于天”了,在汉末乱世局势不明的情况下第一个称帝,结果从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到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不到三年就郁郁而终。历史故事说了这么多,结论其实很简单:传国玉玺很重要,理论上这是皇帝的合法证明,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是因为没有传国玉玺而影响统治的,更从来没有谁只是因为拥有传国玉玺就能称王道霸的。如果想当皇帝,光抢一个玉玺远远不够,主要还得看自身的实力。就国家而言,就看军队是不是在自己手里,掌握实权的官员是不是听自己的。同样的道理,印章对于公司很重要,如果想控制一个公司,光抢到印章肯定不行,还得看股权是不是在自己手里,掌握核心技术和资源的公司要员是不是自己的人。如果要打比方的话,可能股权就像军队,核心员工就是文臣武将。抢夺印章并不等于夺门之变复辟成功,当然,这里面的重重内幕我们都是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就继续吃瓜看热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