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次帮助杨家将和包青天的八贤王到底是谁?是虚构还是真实存在?

 长夜守灯人 2021-08-09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小时候看《杨家将》和《包青天》,就记得有太师潘仁美和太师庞吉两个大坏蛋,而每次在危急关头,总有八贤王及时赶到,化险为夷。
潘仁美的原形可能是潘美,庞吉的原形可能是庞籍(也有说是宋仁宗皇后的伯父张尧佐),潘美和庞籍其实都是大宋朝的忠臣良将,只是在文学作品中,被刻意黑化,面目全非。那么八贤王呢?到底有没有这个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馋臣,一身正气明辨是非,又如及时雨般存在的八贤王呢?
小说《杨家将》第五回有这么一段,太祖又唤其子德昭曰:“为君不易,今传位与叔王,以代汝之劳也。今赐汝金简(锏)一把,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宋太祖赵匡胤临终前跟儿子赵德昭说,皇位传给你叔叔赵光义,老爸给你一个金锏,专打奸臣。所以《杨家将》里的贤王就是赵德昭。小说《狄青演义》、《宋太祖三下南唐》里的八大王也是赵德昭。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和三子都早夭,只有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活到成年。从身份地位角度,八贤王肯定是个德高望重的皇亲贵胄,要不然不可能连皇帝都要给他面子,而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自然是完美符合这个身份要求的,那历史上的赵德昭能不能成为演义中的八贤王呢?很遗憾,并不能。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北伐不利,一度失联,《宋史》说,因为找不到皇帝,所以“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有人商量改立赵德昭为皇帝,赵光义很生气。正好此时,因为北伐军的赏赐一直没有给,赵德昭就去找皇帝叔叔,帮将士们讨要,结果太宗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等你自己当皇帝,再赏不迟。赵德昭回家就自杀了。
这里我们不讨论赵家内部的相爱相杀,只说从时间上,赵德昭在宋太宗继位后的第四年就去世了。而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宋太宗和宋真宗这两位皇帝时期,所以太宗朝初期就自杀的赵德昭,绝对不能拿着金锏打到真宗朝去。
在单田芳讲的评书《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中,八王爷不是赵德昭,而是赵匡胤四儿子赵德芳。在一些杨家将的影视作品中,八贤王也变成了赵德芳。在小说戏剧中,当八贤王次数最多的也正是这位赵德芳。
京剧《贺后骂殿》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太祖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兄终弟及继位。赵匡胤皇后贺氏(正史里贺皇后比赵匡胤早死十八年),让长子赵德昭上殿质问,太宗赵光义大怒,要斩杀侄子,赵德昭撞死在金殿。贺皇后带着次子赵德芳上殿责问,太宗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加封赵德芳为八贤王。太宗说:“孤赐你金镶白玉锁,加封你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再赐你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你是个八贤王,代管朕躬。”
那赵德芳是不是八贤王呢?从身份上,太祖的儿子赵德芳也是够资格成为八贤王的,但是很遗憾,他也不是。就在哥哥赵德昭死后两年,赵德芳也英年早逝了,年仅二十三岁。《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之死只用了“寝疾薨”三个字,翻译一下就是:睡着了,生病了,死了。所以这位也不能打到真宗朝,更不可能管到仁宗朝帮助包青天和狄青。
也就是说,在太宗朝出现的八贤王,肯定都是小说杜撰的,不可能有这么一个人物。那么大宋朝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一个能从真宗朝打到仁宗朝的八贤王呢?
两部清代小说《三侠五义》和《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即《万花楼》)都出现了八贤王,《三侠五义》里的八贤王是真宗的弟弟,《万花楼》里的八贤王是真宗的哥哥,真宗管他叫“八王兄”。宋太宗共有九个儿子,宋真宗赵恒排名老三,所以他没有八王兄,倒是有一位八王弟,名叫赵元俨。正是这位很多人都没听过名字的赵元俨,很可能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八贤王。
赵元俨是宋太宗的第八个儿子,宋真宗的弟弟,宋仁宗的叔叔。《宋史》说“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长得好看又有威严,刚正不阿,天下都敬重他,连外邦都知道他的大名,这是正史对赵元俨的评价。
北宋进士王辟之的历史笔记《渑水燕谈录》和民国许慕羲编写的《宋代宫闱史》,说了一样的内容:“王性严毅,威望著于天下,士民识与不识,呼之曰八大王,犬戎尤惮之。”八大王这个名字,在历史资料里正式出现了。
这里多说一句,《渑水燕谈录》的作者王辟之是仁宗时期出生,英宗时中的进士,他和赵元俨的时代差不了几十年,而一般来说,越接近事发年代的史料,越靠谱,这本《渑水燕谈录》比元朝人修的《宋史》可能更有说服力。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虽然名为演义,但这书是取材于《二十四史》和《通鉴纲目》的,也可以视作正史。该书不但说赵元俨是“人呼为八大王”。还直接写赵元俨对宋仁宗说:“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宋仁宗出生时候,李宸妃就是宋仁宗的生母,帮助宋仁宗的八贤王正是叔叔赵元俨。
除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这位八大王生活的年代和杨家将(后期人物)、狄青、包拯都有交际,从人物性格和历史背景角度,赵元俨是八贤王原形,比其他任何一位王爷都更符合逻辑。至于为什么八贤王或者八大王,被移花接木到太祖儿子身上呢?可能是小说家们觉得太宗的儿子分量不够,所以要借太祖的儿子来当这神圣的八贤王;还有就是得有个身份特别高贵的王爷来压制宋太宗——太宗的儿子显然不行。
小说里的八贤王有一条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正史上的八大王赵元俨也有特权,而且不是一般的特权。宋仁宗继位后,对这位叔叔赐“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千万不要小看这十六个字,在封建社会,能获得这几项特权,那是比天还大的殊荣。只有两类人可能获得这份特权,第一类是贡献极大的功臣,比如汉初的萧何,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第二类是离篡位仅差一步的权臣,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司马懿,后来称帝的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八大王显然不是权臣,那就是大宋朝的社稷股肱之臣。当然,可以打皇帝的金锏是假的,这是来自民间一厢情愿的脑补。
八贤王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感谢阅读,希望你喜欢我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