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的曾孙,身为皇帝却横死街头,曹髦的选择和汉献帝有何不同?

 长夜守灯人 2021-08-09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所有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傀儡皇帝。有人说汉献帝软弱无能,任凭人摆布毫无作为,也有人说汉献帝大智若愚,他的妥协让汉室绵延几十年,自己和家人也得已善终。

除了汉献帝,本文还要聊聊三国时期另外一位傀儡皇帝,他是魏武帝(追封)曹操的曾孙,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三国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曹髦和汉献帝一样是一位傀儡皇帝,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和汉献帝完全不同的道路,面对权臣,曹髦奋起反抗,却以皇帝之身,横死街头。

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杀死大将军曹爽,并控制了曹魏,从此时开始到曹魏灭亡,曹魏的军政大权一直牢牢掌握在司马家手里。公元254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废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此时曹髦十三岁。

汉献帝被董卓拥立为帝的时候,只有九岁,这位一生都没有实权的皇帝,先后经历了嚣张跋扈的董卓时期,董卓后的首都一团乱战时期,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时期,曹丕篡汉称帝时期,以及魏明帝曹睿时期。在乱世当了四十五年的傀儡,却一直顽强地活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当然是汉献帝的“听话和安分”。

但即使如汉献帝这般“安分守己”的好傀儡,也会有自己的反抗,汉献帝的反抗就是著名的“衣带诏”事件。汉献帝用血写诏书,藏在衣带里,秘传给车骑将军董承,董承联络刘备、种辑等人诛杀曹操。事情败露后,除了溜得快的刘备,董承、种辑等人全部被杀,有身孕的董承女儿董贵妃也没被放过。十四年后,汉献帝的皇后伏寿因为衣带诏事件牵连而惨死,连同汉献帝和伏皇后的两个皇子也被毒杀。

大概是因为衣带诏事件给汉献帝的打击太大,之后的汉献帝一直都很“配合”当权者。曹操、曹丕和曹睿对汉献帝也算客气,禅位给曹丕后,汉献帝被降为山阳郡公,曹丕让他继续使用天子礼仪。公元234年,汉献帝去世,魏明帝曹睿以天子礼仪将其下葬,汉献帝的后人也得到了善待。

汉献帝刘协出生的时候,东汉王朝已经行将就木,曹髦出生的时候,曹魏却处于鼎盛阶段,政权也掌握在曹家人手里。耳濡目染的曹髦从小就有壮志。曹魏灭蜀的大将钟会说曹髦“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陈思就是陈思王曹植,太祖就是曹操。西晋开国功臣石苞说曹髦“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百度百科说这句话出自《晋书》,但小编翻阅晋书没有找到),武帝就是魏武帝,也是曹操。曹操的文治武功自然无需多言,在整个三国史都可以称得上第一人。曹植的文章有多漂亮,也不用我夸他,东晋大臣谢灵运说的才高八斗就是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曹髦能和这两位先人在一起比较,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少年天子曹髦崇拜少康,少康是夏朝国王,父祖失国,夏朝大权旁落后,少康历经万难,复国成功,恢复夏王朝统治,并励精图治,开创“少康中兴”,有点类似于东汉光武帝刘秀。曹髦以少康为偶像,不难看出他从小就有夺权复国的雄心。

但是此时天下大权,尽在司马氏手里,夺权谈何容易?曹髦的第一次努力,出现在司马师去世的时候。公元255年,司马师亲率大军镇压毌丘俭、文钦“叛乱”,虽然获胜,却连伤带病,在许昌卧床不起。司马师急匆匆召留守首都洛阳的司马昭到许昌,让他继承大权。曹髦看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这段话出自《晋书·文帝本纪》,天子是曹髦,帝是晋文帝(追封)司马昭。曹髦让司马昭就地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把军队带回洛阳。然而司马昭的手下文武双全的大将钟会一眼就看穿了曹髦的心思,连被指名率军回京的傅嘏也劝司马昭不能脱离军队。于是司马昭亲自领兵回京, “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曹髦计谋失败,司马昭大权独揽。

到公元260年,曹髦十九岁。眼见自己的权力威势日渐削弱,血气方刚的少年郎决定孤注一掷。他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出自这里。皇帝说要和几位大臣一起去讨伐司马昭。王经苦劝曹髦,说司马昭掌权已久,朝廷内外都是他的人,宫中宿卫人少战斗力也弱,不足以和司马氏正面冲突。不想曹髦主意已定:“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况不必死邪!”(出自《资治通鉴》)我意已决,即使死了也不怕,何况还不一定死!

说起来这曹髦是真的可怜,他找的三位大臣和他一起对付司马昭,结果王沈和王业都跑去跟司马昭告密,他们还想拉上王经,王经断然拒绝。事后王经和母亲被司马昭处死。

司马昭早有准备,曹髦带着为数不多的兵杀向司马府,在东止车门遭遇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倒是没跟皇帝打。随后司马昭的心腹贾充从门外而入,与曹髦对战。曹髦亲自用剑搏杀,贾充的军士因为对方是皇帝而有所顾忌,不敢攻击,然后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出手,用戈刺死了皇帝。就这样,这位最像曹操的皇帝,横死街头,他想搏命杀死司马昭,却连司马家的大门都没进去。

曹髦死后,司马昭做了很多场戏,先是大哭,悲痛欲绝。然后逼迫太后下诏,说曹髦率兵是要杀太后,大将军司马昭的军队为了救太后,不得已才和曹髦对战,因为曹髦混在军中,所以被司马昭的手下误杀。陈寿写的《三国志》里,就说“此儿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当然陈寿是晋朝的官员,他只能这么写,他不可能写晋文帝司马昭弑君。曹髦被废除皇帝称号,贬为庶人,所以曹髦没有帝号,“加恩以王礼葬之”,格外开恩才以王的礼仪下葬。动手杀死曹髦的成济也倒了血霉,被司马昭拿来作秀,诛灭三族。

历史的巧合是,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和曹髦被杀的时候,都是十九岁,都是最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时候,可能汉献帝运气好一些,除了那份真假难辨的诏书,他并没有参与诛杀曹操的实际行动,总体来说,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傀儡皇帝,汉献帝也遇到了相对“宽容”的曹操及其后人,终于苟全了性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曹髦,却是放手一搏,以天子万金之躯手持兵刃杀敌,最终血洒当场。

作为傀儡皇帝,曹髦和汉献帝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两位皇帝的选择谁对谁错,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我们可以说汉献帝识时务,知进退,能屈能伸实乃大丈夫;我们也可以说曹髦一身傲骨,视死如归,活出了皇帝的高贵和尊严。我们可以说汉献帝懦弱无能,苟且偷生,没本事没担当,不如一介匹夫;我们也可以说曹髦鲁莽冲动,不知进退,没城府没智慧,枉送性命。选择没有对错,两位皇帝都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们的归途也因此注定。

选择的对错,我不做评价。从客观历史角度,我认为曹髦的做法有两点导致他几乎没有胜算。一是所托非人,找了三个大臣,居然有两个跑去跟司马昭汇报;二是动静太大,杀权臣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曹髦居然率军“鼓噪而出“,这即使没人告密,司马昭也会提前知道,一旦司马昭有防备,曹髦如何得手?

来看看历史上杀权臣成功的案例。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声称皇后生子,骗皇后的父亲,权臣尔朱荣进宫看外孙,尔朱荣遭遇埋伏被杀。北周武帝宇文邕更加厉害,他面对的权臣是自己的堂兄宇文护,在拥立宇文邕上位之前,宇文护已经杀死了两位“不听话“的北周皇帝,宇文觉和宇文毓。宇文邕装孙子十二年,对宇文护言听计从,也让宇文护毫无防范。终于有一次,宇文邕借口太后酒瘾大,想让兄长帮忙劝太后戒酒而入宫,一举伏杀宇文护。

从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权倾朝野的大权臣,硬碰硬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运用智慧来形成局部优势,才能获得胜利。那么,杀死权臣后,皇帝是不能可以安享天下了呢?也不尽然。

还是上面两个故事,孝庄帝元子攸在杀死权臣尔朱荣后,恢复了一部分实权,却在三个月后被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俘虏,并被缢死。杀死宇文护的后周武帝宇文邕,却成为统一北方的一代雄主,只是可惜三十六岁就病逝。元子攸杀权臣后三个月自己被杀,主要是因为当时已是割据混战的乱世,皇帝并没有办法迅速控制全国。而宇文邕能迅速掌握权力,并立下不朽功勋,我想是因为北周虽然权臣当道,但国家没有乱,宇文护和宇文邕是堂兄弟,所以他们两的关系网本就有很多交集,一些同为宇文的贵族并不会因为宇文邕取代宇文护而造反。如果曹髦侥幸杀司马昭成功了,他的结局是像元子攸,还是宇文邕呢?历史没有如果,这个问题当然没有答案。

有意思的是,根据北朝著名历史宗教文献《洛阳伽蓝记》记载,孝庄帝元子攸在下决心除掉尔朱荣的时候,怒谓左右曰:“朕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我宁可作为高贵乡公而死,也不要活着当汉献帝。高贵乡公正是曹髦……

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汉献帝和曹髦,听到元子攸的话作何感想。诸位又有何感想呢?或者开个脑洞,万一你穿越回古代,做了一个傀儡皇帝,将何去何从?

感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