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姜女和范喜良,历史上确有其人,却和长城无关,秦始皇也是无辜的

 长夜守灯人 2021-08-09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今天我们从正史的角度,来聊一个民间故事。
我想很多朋友都听过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范喜良和孟姜女》或者《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大概说的是一对恩爱夫妻范喜良和孟姜女,因为秦始皇要修长城而被活活拆散,范喜良成为修长城的民夫。孟姜女苦等丈夫归来却不得,然后翻越千山万水到边塞寻找丈夫,竟被告之丈夫已不在人世,尸体就在长城底下。孟姜女万念俱灰痛哭不已,哭声居然让一段长城轰然倒塌,露了范喜良的尸体……从现代科学角度看,这个故事怎么看都是虚构的,但这个虚构的故事,却是有据可循,有史可考。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这就是范喜良和孟姜女故事的最早出处,这里全文引用。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有盟。”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简单整理并翻译如下,公元前550年,春秋时期,齐庄公攻打莒国且于,大腿受伤而退兵,准备第二天再战。莒国国君想重金收买领命的齐国将领杞梁、华周(也叫华舟)等人,遭到严词拒绝。但是莒国人在战场上打败了齐军,并杀死杞梁。齐庄公回国,在郊外遇到了杞梁的妻子,庄公派人向她吊唁,杞梁妻子拒绝说:“杞梁有罪,就不用国君派人吊唁,如果他能脱罪,老家的破房子还在,我不能在郊外吊唁他。”于是齐庄公又到杞梁家中吊唁。
这个故事很简单,刻画了一个忠君的将领,一个有胆识有见识的妻子。杞梁是喜良的谐音,就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是不是姓杞?这个不得而知,因为先秦男子多称氏不称姓,所以杞梁可能是出生在枸国,名叫梁。杞梁妻孟姜女是本名的概率更加低,如果是姓孟名姜女,那这个名字完全不符合春秋时代的起名风格,更合理的解释是,姜姓,这是齐国的国姓,也符合将军夫人的地位,孟表示排行老大,孟姜女三个字连起来就是姜家大女儿的意思。说到这里,肯定有朋友提出质疑,这里没有唯美或者凄美的爱情,没有孟姜女的名字,也没有范喜良的名字,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更没有秦始皇……这真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吗?我想应该是的,这当然要倚仗千百年来文人的加工润色和民间的相互传唱。
《左传》里的孟姜女没有哭声,那么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哭的呢?其实并没太久。战国时期,杞梁夫妻的故事应该已经广为流传了。《孟子·告子章句下》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这里的杞梁之妻,已经在哭了。
时间到了几百年后的西汉,出现了一位叫刘向的人。这个刘向可了不得,他是西汉的宗室大臣,史学大家,文学大家,他写了很严谨的史学名著《战国策》,又写了很多不那么严谨的历史著作,比如《说苑》、《列女传》等,而在这两本说中,杞梁和妻子的故事被浓墨重彩地渲染。《说苑》主要提的是杞梁,内容就是他忠勇杀敌,为国捐躯,他和华舟两人,抱着必死的决心,“杀二十七人而死,其妻闻之而哭”。《列女传》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换成了女性角色杞梁妻,她有理有节,有情有义,“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伏在丈夫尸体上痛哭,路过的人无不跟着流泪。这两本书里杞梁妻都哭得很大声,哭的结果分别是“城为之阤,隅为之崩”和“城为之崩”,就是哭倒了城墙的一个角。说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有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影子?不过孟姜女哭的可不是长城,而是齐国的城,扣在秦始皇的头上的“黑锅”我们也可以帮他摘了,毕竟杞梁和孟姜女要比秦始皇早了三百年。
三国时期的曹植在《黄初六年令》里写道:“杞妻哭梁,山为之崩。固精诚可以动天地金石。“这里的杞梁妻就更厉害了,把山都哭倒了。
到了唐朝,杞梁还叫杞梁,但已经不是那个齐国将军杞梁了,而是被秦始皇强行征调的民夫。唐朝诗僧贯休有一首诗叫《杞梁妻》,内容如下: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大唐第一才子李白也在《相和歌辞》(其二)中写到:“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两首诗文都很好理解,大概就是我们文章开头讲的那个传说故事。但杞梁的名字还是没有变,杞梁妻也没有叫孟姜女。
确切地出现孟姜女这个名字,最晚在宋元时朝。我们知道元朝戏曲杂剧盛行,这孟姜女哭长城的精彩故事,如果不被搬上舞台,那才是可惜了。
金朝的院本就有《孟姜女》,宋元都有《孟姜女送寒衣》的剧本,可惜都失传了。现代黄梅戏也有《孟姜女送寒衣》,开头就提到:“人家丈夫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造长城。”但这并不是宋元时期的版本。
直接传唱的没找到,但在别的作品中却多次提到了孟姜女。元代马致远写的《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中唱到:“想当日范杞良在长城内,干迤逗的个孟姜女送寒衣。“看来这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肯定是深入人心的。元代孙季昌的《端正好·集杂剧名咏情》有这样的句子:“我待学孟姜女般真诚性,我则怕啼哭倒了长城。”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里几处提到了孟姜女,“你怎不学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也则一声哀”?“孟姜女不索你便泪涟涟”……
可见最晚到了元朝时期,范喜良和孟姜女的故事,或者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已经基本定型了。还有版本说孟姜女哭倒了八百里长城,这可真是苦了修长城的劳动人民了……
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中,何时杞梁变成了范喜良,或者万喜良、范杞良、万杞良,也不知杞梁妻何时被正式冠名为孟姜女。但我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孟姜女的故事,只是表达了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渴望团圆的感情,老百姓厌恶暴政,厌恶战争,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家人能长久团圆。普通老百姓可能并不理解长城的军事意义,所以连同长城都成为被憎恶的对象……
现如今,河北省山海关城东约6公里的望夫石村后山岗上,还有一座始建于宋朝的孟姜女庙,千百年来依然香火不断。其中有一幅对联,上联是“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下联是“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对联大概就是民间对孟姜女故事的基调。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秦始皇并不是那个历史上的秦始皇,但孟姜女却始终是老百姓心中的孟姜女。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如能转发,不甚感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