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从肝脾肾论治帕金森病!

 zhangzz 2021-08-09





图片

中医从肝脾肾论治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 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PD患病的人数日益增多,现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在中医学理论中,PD归属于“颤证”范畴。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色治疗PD,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中医药能够减轻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整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长期使用西药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本病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PD患者常因肝脾肾俱虚而导致肝风内动、痰湿内生、瘀血内阻、筋脉失养,故其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标为风、火、痰、瘀为患。现代研究表明,从肝、脾、肾论治帕金森病,以养肝健脾益肾为要,兼以熄风化痰、活血祛瘀等,在改善症状、延缓病程等方面疗效显著。

图片

1、从肝脾肾认识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 ·五常政大论》中“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 ”等描述,记载了本病以肢体僵硬、震颤、肌张力高为主要症状。《内经》中明确阐释了颤证与肝脾肾三脏的联系,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指出颤证的发病脏腑应归属于肝;《灵枢 ·口问》载:“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主肌肉,虚则筋脉肌肉失养;《素问 ·脉 要精微论》载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指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筋骨失养,渐成颤证。

帕金森病与肝的关系 

 肝主疏泄

《素问 ·痿论》载:“肝主身之筋膜”,肝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自持,则随风而动;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舒畅一身气机。若情志失调,郁怒则伤肝,或为肝气郁结不畅,疏泄失职,气滞而血瘀,筋脉失养;或为肝气亢逆,疏泄太过,肝郁化火生风,窜经入络,扰动筋脉,均可发为震颤。

肝主藏血

王冰注《内经》中载:“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故肝有“血海 ”之称,脏腑及形体官窍均有赖于肝血的濡养。《素问 ·五脏生成》载:“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图片

帕金森病与脾的关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人的四肢有赖于脾胃运化水 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滋润,才能发挥正常作用。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多,则脾失健运,亦或年老体虚,脾胃渐损,或贪逸少动,气缓脾滞,或饮食不节,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恣食厚味,均可损伤脾胃,导致气血化源不足,筋脉失养。

脾主运化水液 

一身水液的代谢功能,上腾下达,均有赖于脾气的枢转,脾为生痰之源,脾 虚则中洲不运,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痰浊流窜经络,痰聚化热 ,扰动筋脉而动风。

帕金森病与肾的关系

肾藏精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的本原,故肾为“先天之本 ”。肾气由肾精所化,分阴阳两种: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景岳 全书 ·传忠录 ·命门余义》中记载“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即肾阳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功能,并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肾阳虚衰,则筋脉失 于温煦。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本,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充足,脏 腑形体,官窍得以濡养,其功能活动能得以调控而不亢奋,若肾阴不足,则筋脉失于濡养,虚风内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老肾虚阴亏,津液不足,筋脉失养,影响到肢体运动正常的功能,出现肌肉拘挛僵直、颤振、肢体拘挛、项背强直,肢体少动,活动笨拙等症状 。

图片

肾主骨生髓

《素问 ·痿论》中记载 “。肾主身之骨髓 ”。刘庆宪认为颤证发病责之于肾虚,肾虚髓空是其发生的内因,贯穿于疾病的各期。脑为髓海,主神志思维,司 机体运动,其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或因年老体虚,或久病体弱,或劳逸失当,均能导致肾精亏虚,精不上承,无以生髓,髓海不足,脑窍失养,脑失其用,则神机失养,运动失调,出现肢体震颤,筋惕肉喟,渐成颤证。

从肝脾肾论治帕金森病 

滋补肝肾,熄风止颤法 

孙一奎著《赤水玄珠》中记载颤证 “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法则清上补下”,肝肾同源,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肝之阴血赖肾之阴精以涵养,肾之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偏亢化风,扰 动经络。本病病机以肝肾阴虚为主,以瘀、痰、风、毒为标,辨证必须分清标本主次。治以滋养肝肾,敛肝熄风、养血濡筋为主。

 益气养血,化痰熄风法 

劳倦思虑过度,饮食失节,日久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乏源,痰湿内生,心脾 俱伤,虚风内动,四末筋脉失养则肢体颤动,治以益气养血、化痰熄风为主。

补肾益髓,活血通络法 

若肾精不足则无源化气,推动、温煦无力;精少则不能化血,脏腑与四肢百骸失其濡养。陈婉珉等通过对100例PD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得出震颤型以血瘀及风最多见。肾虚必兼有血瘀,气血运行的原动力 在于肾阳的温煦、肾气的化生,瘀血为本病的病理因素,瘀血阻滞,脉道不通,血行不畅,筋脉失濡而手足颤动,屈伸不利,此即血瘀生风。李中梓在 《医宗必读卷十 ·痹》中指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因此在补肾益髓 的基础上应重视活血化瘀 。

图片

肝脾肾三者互为根生,PD的发生发展与三者的盛衰联系最为密切,中医药通过辨证标本虚实,本着养肝健脾益肾以治其本,化痰祛瘀通脉以治其标的治疗原则,在改善非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中凸显了优势。但是目前中医药在对本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系统规范化的标准,难以成为PD的主要治疗手段,而且本病病程较长,病机较复杂,需要定期调整处方,同时 中药剂型单一,口感较差,这些因素都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能长期坚持,最终影响疗效。因此,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研究规范颤证的辨证分型、处方用药以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研制中药验方新剂型,制定出合理的 中医和西医综合治疗规范方案,将为PD的治疗开辟出一 条新的道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