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让教育局作答小学生试题,不仅有“小题大做”之嫌,更不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8-09

【平湖一柱 第1570期 高考志愿专题】

 【核心提示】一个小学生试题,家长不是问学校和老师,而是直接问教育局,即便得到了答案告诉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没有丝毫帮助的,说得再直白点,也就是孩子这道题目是做对了,但知识仍然没有理清,学习能力更没有得到提升……


近日,有网友通过长江网武汉城市板留言,询问了一道小学语文题:
“下列各组成语中,全是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来的是哪一组?”
A.笑里藏刀 闻鸡起舞 封金挂印 愚公移山
B.精忠报国 马革裹尸 毛遂自荐 苏武牧羊
C.乐不思蜀 庖丁解牛 马革裹尸 精忠报国
D.毛遂自荐 江郎才尽 庖丁解牛 牛郎织女
网友问“这个题选什么呢?问了不少人,有异议,是题目出得不严谨吗?”
对于网友留言,武汉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收到留言,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给予了详尽的答复。
武汉市教育网上公开答题,并非第一次。今年6月,网友也是通过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传了其孙女小学二年级的一道“猫妈妈分鱼”算术题。之后6月28日,又有网友在留言板上提问小学语文四年级“晕眩”中的“晕”读几声?
对这些问题,市教育局都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尽可能详尽,此举值得点赞。
但是,像这类问题,不要说仅是小学内容、问题不算太复杂、难度太大,就算再难、再复杂的问题,也属于“学术”范畴,其询问的对象应是孩子的学校和老师,直接到留言板上找教育局提问,是否有点“小题大做”“浪费”公用资源之嫌呢?
除此之外,如此提问,就算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多大帮助呢?最为关键的是,家长“代孩子”越过老师、学校,直接向其上级提问,这会向孩子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看一个孩子学习优差,不是看他会多少东西?也不是看它答对多少题目?而是看他会不会主动学习、遇到问题是否能够想办法去解决。
就说本文开头的“成语探源”问题,问的是“下列各组成语中,全是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来的是哪一组?”作为家长,如果孩子不会主动提问,说明孩子是具有“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因为这是一道选择题,如果孩子没有“主动学习”愿望,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选择一个答案填上了事,然后等着家长或老师批改、讲解就是了。
现在孩子提问,说明他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无法确定哪一个是正确答案。这时候,智慧家长就算知道问题的答案,也都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
题干中说得明白,“下列各组成语中,全是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来的是哪一组?”孩子不能确定,有两种可能,一是对成语的三个来源“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概念不清;另一个是对题目选项中的12个成语“来源”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可能是孩子对其中有的成语“来源不清”甚至是初次“相见”。对于这些“可能性”,智慧的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弄清这四组题目中的12个成语的“来历”、对其“性质”逐一给予鉴定即可。
退一步说,如果家长没有解答该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孩子通过重读教材、使用工具书或到网络上搜索(注意,平湖一柱这里不是指直接搜索问题答案,而是搜索相关解释)自己解决。
当然,再退一步,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实在解决不了,也可以向学校老师请求帮助。
现在,家长越过学校和老师,直接在城市留言板上询问,平湖一柱认为,不是不可以,而是认为家长此种做法,即便得到了答案告诉孩子,让孩子选上“B”,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没有丝毫帮助的——孩子得到只是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对成语的“三个来源”及其的鉴定标准仍然不清,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照样束手无策,说得再直白点,也就是孩子这道题目是做对了,但知识仍然没有理清,学习能力更没有得到提升。
再有就是,家长动辄上“留言板”求答案,最大的危害还在于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凡事只等他人给出“现在答案”的“等靠要”惰性思维和习惯。
还有就是,除学习之外,家长如此做法,会对孩子的人生观有不良影响:本该向老师和学校寻求答案的“学术”问题,却“越级”到其主管部门去求解,这种“小题大做”的“越级”思维,是对公共资源的低效占用甚至是“乱用”,孩子如果承袭了家长这种“随意思维”“越级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成长甚至整个人生都是极其不利的!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