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怎么不听话?”——一场“驯服”水的游戏活动

 开心梅梅2012 2021-08-09

(*注:案例选编自四川省绵阳市公园路幼儿园任东英老师《水真好玩》)


游戏背景

幼儿园的“玩水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孩子们对水有着巨大的好奇心,我经常看见孩子在“玩水区”玩的不亦乐乎,还时不时地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为什么水会从水管里流出来?”

“纸可以装水吗?”

“这个水流到哪里去了?”

为了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环境,这学期我们增加了许多新材料:竹筒、竹勺、水枪、水桶、水管、漏斗……

图片图片

当游戏开始时,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观察各种玩水材料的材质、形状、长短、大小等,有的孩子将竹制的引流槽斜放进水池中当作滑梯,让小鱼小虾们从上往下滑到水中去;有的孩子把水和小鱼小虾一起放进竹水桶中,说这是它们的新家;还有的孩子让小鱼小虾们在引流槽上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图片

新的、不同的游戏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寻找发现水的小秘密。我们发现,孩子们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工具玩水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喜欢挑选可以装水的物品玩水,而且通过自己的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开展装水运水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分析

大班的孩子们喜欢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作为老师,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来为他们的游戏服务。

图片
场景01
为什么总是不听话?

陈思翰小朋友将竹制的引流槽平放在水池的边沿上,拿起竹水勺往里面倒水。他发现水总是不听话,要往槽的两边流,引流槽一头的水流到了水池中,另一头的水却流到了地上。不过,他并没有停下来,不断的往引流槽倒水。

我对陈思翰小朋友说:“这么多的水流到地上好可惜呀。”他想了想,找来了漏斗和桶,将漏斗插在桶嘴里,放在引流槽的一头,接住了流向地面那一边的水。杨雨萱小朋友和邓元峰小朋友都用相同的方法往水桶里装水,他们发现水总是往两头流动,装水的速度好慢,邓元峰小朋友说:“水流的好慢呀!”

图片图片

我问孩子们:“引流槽平放时,水向哪里流?流的快吗?想一想引流槽怎么放,水才会向一个方向快速流动?”

这时,董钊显小朋友走过来说:“可不可以把这一边放高一些”,大家没吭声也没动。

我说:“董钊显提了一个办法,你们可以试一试呀。”

于是两个孩子一起把引流槽另一头支高靠在了墙上,一起往引流槽里的高处倒水。他们发现所有的水全部迅速流到了桶里,很快就能装满一桶水了!刘唏辰小朋友把引流槽的一头支高靠在水池边,他很快将小水桶装满了。

图片图片

林子琪小朋友说:“这个方法真好,水流的快不会流到地上,不浪费水。” 

董钊显小朋友说:“我们把水都装进水桶里,给缺水的地方送去。”

陈思涵小朋友说:“这里有好多桶,我们把它们全部装满吧。”

大家一起说:“好呀!好呀!”

图片
场景02
哎呀!漏水啦!

孩子们装了一桶又一桶水,他们还发明了好多很有趣的装水方法👇👇

用小篮子将引流槽一头支高往装着漏斗的水桶里装水~

图片

站在水池边将水从引流槽的高处倒入~

图片

用水枪把水射到引流槽里,再流入装有漏斗的水桶里~

图片

可是,当他们用长长的水管往桶里装水时,却发现——哎呀,到处都在漏水!林子琪小朋友赶紧找来竹勺接住水管接缝处漏出的水。

图片图片

陈思涵小朋友看到水管和水桶的连接处也在漏水,赶紧找来引流槽扣在地上把水桶口支高。不过还是有水流出,他就把引流槽翻了过来,把水引到奶粉罐里。

图片图片

可林子琪小朋友发现另外一头还是要漏水,她大声告诉陈思涵小朋友:“还是得把这一头支高才行呀!”陈思涵小朋友飞快的跑去拿来一根竹竿把引流槽的一头支高。哈哈,这下水再也不会漏了,全部流进了奶粉罐里!

图片图片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把引流槽一头支高?

✦ 刘唏辰小朋友说:“可以让水流向一头。”

✦ 林子琪小朋友说:“水会流的快一些。”

✦ 还有的小朋友说:“因为水往低处流。”

教师分析
图片

当幼儿在游戏的时候遇到问题,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等待遇到问题的小朋友是否能联系自身的经验想到办法。哪怕这个办法是无效的,也在等待看到问题的小朋友是否会帮助别人,完成一次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学习。

图片
场景03
一起来运水

看看,水桶全部装满啦!

图片图片

林子琪小朋友说:“水桶都装满了,我们开一个运水公司,一起把水运到缺水的地方去,好不好?”

许童斐小朋友指着另一个水池说:“那里没有水,运到那里去吧。”

大家都说:“好呀!好呀!”

孩子们有的拎着桶,有的端着桶,有的拿着竹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工具各种方法将水运到水池里。

图片

没过多久,个子矮、力气小的许童斐小朋友和黄俊涵小朋友就累的不行了。

我问他们:“我看到你们好像很累的样子,这些运水的方法累吗?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省力的运水方法?”

两个人很快就想到了用水管来运水,他们将引流槽和水管接在了一起,两人轮流往引流槽倒水。

图片

图片

图片
场景04
水管里的水怎么不出来?

可是,两人发现水一滴也没有流进水池中。

陈思翰小朋友走过来说:“你们这根水管太粗了,换我这根细水管试试。”

他把粗水管扔在地上,让黄俊涵小朋友把细水管的一头放到水池边,自己将一个漏斗塞进了细水管的另一头。”

图片图片

黄俊涵小朋友拿起竹勺往漏斗里灌水,许童斐小朋友用小水桶往里面灌水。陈思翰小朋友大声喊:“快去看看有水吗?”黄俊涵小朋友赶紧跑到水池边,却看到水还是没有流出来。

冯浩洋小朋友说:“细水管不行,再换一根长水管试一试。”他爬上水池取下了一根黄色的长水管。

图片图片

胡俊瑞小朋友把长水管的一头放在了水池边,孩子们轮流往长水管的另一头灌水。胡俊瑞小朋友大声喊:“没有水,快灌水!快灌水!”。黄俊涵小朋友又跑到水池边,拿起水管看了看,又甩了甩,还是没有水。

图片图片

看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问孩子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 “我看到你们换了不同粗细长短的水管,水流出来了吗?”

✦ “上一次你们发现引流槽两头什么状态,可以让水快速流向低处?”

✦ “想一想,同样的道理,水管的两头什么状态,里面的水才会流向低处?”

图片
场景05
水终于出来了

胡紫涵小朋友拉着陈思翰说:“你拿着水管站在水池上,看看行不行。”陈思翰一步就跨了上去,拿起刘佳明小朋友递上来的水桶将水灌了进去。

图片图片

孩子们你一桶我一桶,不断的往里面倒水,一直坐在水池边的胡俊瑞小朋友看到水终于流出来了。

图片

我组织孩子们开展讨论:

✦ 为什么拿着水管站在水池上?

✦ 水管里水的流出和水管的粗细长短有关系吗?和什么有关系?

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明白了水在水管中的流动与水管的粗细和长短等没有关系,取决于水管两头是否有足够的高度差。而这活动,也将继续进行中……

教师反思
图片

✦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1. 基于儿童兴趣和问题的活动起源

这个游戏活动源于幼儿园“玩水区”的班级活动,孩子们进“玩水区”利用新增的材料玩耍,利用孩子兴趣点不断变化:玩水——装水——运水;立足于面临的问题:如何运水?——有什么办法可以更省力的运水……而生成的自发活动,完全以孩子的需求和发展活动导向,基本无成人预设。

2. 游戏中孩子获得更多自我认同,孩子认知不断丰富

教师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孩子们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们越来越自主、独立、自信。面对选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遇到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判断和辨识,敢于决定。

本活动中孩子们在不同阶段都习得了大量经验,如:装水游戏,认识到承运水的物体一头高一头低,可以让水从高处向低处快速流动;运水游戏,知道了水在水管中的流动与水管的粗细和长短等没有关系,取决于水管两头是否有足够的高度差……教师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孩子们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

✦ 教师的支持策略

1. 基于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与发展线索

对孩子游戏行为进行深度观察,发现孩子兴趣和需求,是支持孩子下一步游戏和学习的基础。在“一起来运水”游戏中,我们通过观察看到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感受,关注到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片段,教师有效捕捉到了教育契机,发现孩子玩水、装水、运水等等一系列学习与发展线索。

2. 适时的介入支持,有效助推孩子学习向深度发展

教师不仅放手儿童“玩”,更多次抓住了“玩”的过程中的“兴趣契机和问题契机”,将游戏不断推向深入。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矛盾或遇到困难时,老师适时介入,采用启发性提问:“引流槽平放时,水向哪里流?流的快吗?”“换了不同粗细长短的水管,水流出来了吗?”让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顺应孩子的内在需求,教师多次采用“唤起已有经验、分享交流经验、梳理新经验”等支持策略,让儿童在面临游戏问题时,经验得以不断积累和转化。

编辑 | 橙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