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星的孩子,有温度的技术

 Mixlab交叉学科 2021-08-10

ibrand

@shadow 上个月Mixlab和百度飞桨、wechaty联合举办了AI创意赛~~不知参赛选手完成得怎么样了??


Metaverse启动机之重构现世
AI创造营创意赛开启

蛮好的,我来邀请参赛队伍:

✨《星星的孩子》

给大家分享参赛心得体会~~

shadow


爱画画的乖诺诺

大家好,欢迎来看星星的孩子~ 

星星的孩子,是我们对孤独症儿童的一种爱称。 

可能很多人都不曾了解孤独症,但一定都听说过自闭症。 

甚至许多人会开玩笑说:啊,我自闭了! 然而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同生活在星星上的人们,孤独地活在属于自己的蓝色星球上。

故而我们称其为“星星的孩子”。

ibrand

❤️ 好可爱的项目名~

有请队长~介绍下自己吧~~

爱画画的乖诺诺

我是机械设计出身,因为对设计的喜爱自学了两年工业设计,后来在工作中又对交互设计产生了兴趣。

但其实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一切都使我好奇万分。 

ibrand

☕️ 为什么会选择孤独症儿童这一课题呢?

爱画画的乖诺诺

一年前我研究了关于孤独症儿童的课题。一方面出于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和对儿童的喜爱,另一方面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 

由于自己比较内向,在看到他们因先天原因产生的种种沟通与表现障碍时会感觉很亲切,想要帮助他们,尽可能做点什么

 比较好奇,你们的解决方案是?

shadow

十六

ML1093

星星们有比较相似的一些特征:

沟通障碍,社交交流差; 认知能力有限; 兴趣狭窄,重复刻板,缺乏变化和想象力; 固有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  

虽然这种疾病不能被根治,但他们的这些症状在经过培训后往往可以得到改善。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为ABA应用行为分析,针对以下两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感知能力,思维运用能力   

相关训练包括: 

物品归类,指令动作,寻找丢失物,记事能力,请求帮助

爱画画的乖诺诺

其实最开始我们的设想是做一款交互装置,利用触摸,投影等方式进行互动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

这期间许多小伙伴为我们的想法提供了建议: 

应用的环境是在机构还是室内?儿童需要更多的安全感还是互动感?互动的形式是什么?投影?沙盘?APP? 

最后出于通用性设计角度,结合技术可实现的方向,我对项目进行了整体翻盘。

❤️ 好玩~~

技术上,你们是如何实现的?

shadow

Listen

目前的设定是这样的: 

在老师与同学们的班级群里添加机器人的微信,老师会引导游戏的进程,让儿童与机器人进行互动游戏。

ibrand

大家在群里玩得真欢快~~~

TianYi

我来回答下技术上的实现~~

出于对通用性设计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同样适用于普通儿童教育的认知学提高角度进行以下设计: 

1 /

从三种基本图形(圆,正方,正三角)中随机抽取,机器人动图展示并以抽奖形式定格其中一种图形 

2 /

用户根据收到的图形拍取其认为相似的真实物体发送给机器人 

3 /

收到回复后机器人开始进行判断,根据图片匹配度提供回复

4 /

用户选择结束游戏/再来一局 

儿童根据所收获的星星可以兑换更多图形模板进行后续的匹配度游戏,也可以在社区与其他小朋友进行PK。

Kk ML869

另一个解说版本~~

Step 1 老师说“开始游戏”,机器人随机抽取一个基础图形,并提示孩子们去寻找周围环境中认为匹配的物品。 

Step 2 孩子们发送图片,机器人进行识别,满足匹配度时机器人会针对相应儿童回复“恭喜x同学”,不满足则会鼓励说“x同学还差一点点,继续加油呀!” 

Step 3 游戏有时长限制,即将到时前机器人会进行提醒,到时后游戏自动结束。

有种“你画我猜”的感觉~~接下来这个项目有什么打算?

shadow

猴哥

未来的设定是:老师可以引导游戏再来一局,机器人为儿童提供星星奖励,以此兑换更多的图形进行游戏。

爱画画的乖诺诺

可能会出一款APP,将游戏的功能结合其中,也可以联系机构与家长,对儿童的成长进行记录,不同的家长能够更方便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加入更多其他课程的编排,也可以根据儿童需要培养的其他能力开发新的游戏。

无界

引用我超喜欢程序猿的一句diss用语: 

Talk is cheap , 

show me the code

BruceQ

@无界 本项目开源,欢迎大家github来star、fork呀~~~

大家记得,用star支持开源项目哦~~

@爱画画的乖诺诺 参赛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shadow

爱画画的乖诺诺

IDEO提出的设计思维五步中包括:Empathy,Ideate,Define,Prototype,Test

过去我的设计理念都重点放在前三到四项,而这一次技术的参与和落实让我更了解到设计全流程的重要性,团队的合作与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ibrand

非常感谢团队成员:爱画画的乖诺诺、BruceQ、Tianyi、猴哥、Listen、十六、kk 。

今天的分享,最后还有什么想和大家说说的?

爱画画的乖诺诺

很感谢Mixlab这次比赛,让我在本以为参加交流会时意外获得了完成项目的机会。 

没想到这么多人对星星的孩子感兴趣,这大概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温柔呢~   同时真心感谢提供过帮助的人们,在多次线上交流会以及单独的沟通过程中,小伙伴们不同的工作与生活经验为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包括:对儿童教育方面的调研,交互装置的设计,App的开发,人工智能的创意可能...

有时候大家的一句话也会为我产生许多启发与创意,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而值得珍惜的,能够与大家分享经验也是一种我特有的回报方式吧。 

这大概是最有温度的技术产品,人工智能、创意、人文,足够Mix

shadow

爱画画的乖诺诺

未来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人工智能的参与必定会产生更多的创意与可能,希望我们都能勇于交流,主动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也许我们的一份小才华就会在团队中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创造不一样的价值! 

b站地址,欢迎收看:

知识库

此灵感已收录,如果想体验《星星的孩子》 

👨🏼‍🎤👩🏻👨🏻‍💼👤🦸🏻🧑🏻‍🎤 

欢迎加入社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