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生娃让路,深圳学区政策迎来终结大招!

 成都学区百科 2021-08-10

大家好,我是科科老师,专注于各类教育政策解读和学校知识科普。

就在7月最后一天,深圳又有了一个大动作。这个动作在深圳家长圈引起了一场大地震。《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深圳市人大常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指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这份文件信息量巨大,内容涵盖了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两条“狠招”是争议最大也最受关注的,直白的说,就是多校划片和教师轮岗制度!

一是应当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目前深圳的中小学采用的是积分制和划片入学方式,房子和学位的关系最为紧密,一旦采取大学区制,房子和学位的一一对应关系会被打破,大学区招生的思路类似“多校划片”,预计未来强校会从某一个学校变为某一片区(类似于青二、锦二、青五、高九、高十一)。另外,各片区的公立小学初中差距会相对缩小,择校热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公立小学初中入学,全国都是一个原则——就近入学!这个原则目前是难以改变的,因为确实找不到一个更公平合理的入学方式了!

就近入学,具体入学方式就两个,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目前天府新区幼升小和小升初主要是多校划片,高新区和和五城区幼升小都是单校划片,对口正读;小升初是多校划片为主,对口直升为辅!所以学区均衡最大的催化剂就是幼升小多校划片!

二是教师交流制度。学区热和择校热制度的根基是学区之间不均衡,只要需要学校有差距,家长就会对更强学区趋之若鹜,学区差距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办学底蕴、校长领导力、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政策资源各方面。一所名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校长和老师,建立教师交流制度,教学水平的均衡化会大大推进。当然,教师流动提了十多年了,说起来简单,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之前之前一篇文章《教师轮岗,然后学校就均衡了吗?》

事实上,大学区招生制度与教师轮岗制度,参考的就是教育均衡化做得极好的日本。在同属东方文化的日本,没有学区房和择校热这个概念,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的公立教育做得比较好。日本的公立学校普及率高,教师在市内平均6年轮换一次,校长3到5年轮换一次,保证教育均衡。

而私立学校,则是日本的富豪阶层才上得起的,但其占比极小。相比之下,美国、欧洲等地的学校则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教育分化就十分显著,教育沦为社会阶层固化的工具。

不过,优化积分入学和大学区招生就能改变这一现状吗?其实早在2016年,罗湖、南山、福田等区的部分片区就做过大学区招生的尝试,但结果是这些片区的房价依然被炒得火热。

未来的深圳,名校、学区房真的有可能会消失吗?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的意见或许比较有代表性:“名校及学区房还在,只是存在方式变了。”


只是在国家层面,教育的主旋律,和经济发展的天平一样,从效率滑向了公平。可以明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化均衡化,降低家庭的学区热和择校热,弱化顶级学区房的相对价值是大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