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红包

 文锦书屋susped 2021-08-10
       每当春节临近,人们便开始筹备红包,等待时机派发。在我们“60”后的记忆深处,还存留着一些与红包相关联的温馨的、酸楚的、难忘的甚至痛苦的记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红包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奢侈品,随着岁月的递增,我也由一个渴望收红包的小孩,演变成一个发红包的大人。

       红包,北方叫压岁钱,南方叫利市。(本文所说的红包不是给贪官污吏搞潜规则的那种红包。)红包包的钱可多可少,送给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可包数千至一万,上不封顶;送给一般人,可包十元五元,受之者也开心乐意。今年过年的气氛似乎是来得尤其浓烈,不像往年一样寡淡寡淡的,微信、QQ里热衷着发红包抢红包。能否成为春节的一个“习俗”就不得而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上支付系统的开通,开始流行网上抢红包,中央电视台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赶时髦,节目中途插播用手机“摇一摇”红包,一时间引得亿万观众,人人拿着手机摇晃不停。我本来对电视节目的互动是不感兴趣的,在太太的一再鼓动下,我也加入了手机摇晃族,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终于摇到了3·07元人民币,心里感到很高兴,仿佛是自己中了大奖似的。春晚结束之后,有许多亲朋好友打电话或微信拜年,都顺便问了一个问题,即春晚摇手机有没有摇到红包?有个亲戚在电话中说,在春晚的手机摇晃中,一不小心,几千元的“苹果”牌手机摔在地上,机壳都摔烂了,一分钱也没摇到,我告诉她,我摇到了3块多钱,她羡慕得不得了,我就不明白,她年薪十多万元的白领,还在乎这3块多钱。她跟我解释道,摇抢红包钱多钱少都没关系,主要是运气和乐趣。众人参与,如果能抢到,证明你的运气好,没抢到也没关系,也是一种乐趣。实际上是,每次可能就那么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还是有那么多人抢,可能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份乐趣。红包,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将有限资源通过网络发散,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手段。人们在抢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的满足感,不会再去想着关于合不合得来的问题。

       春节期间,红包大战一番接着一番轰炸而来,腾讯和阿里叫上真,都在磨刀霍霍向红包。微信屏蔽支付宝,阿里就用红包口令方式。一波不平,微博也参与其中,随着还有各类商家的打折、促销券也都以红包的形式登场。  红包战场火药味浓烈,万万没想到,升级的红包大战竟然成了商家的营销新模式,送钱不止,优惠不休。红包,这个讨彩头的传统年俗,怎样在现代技术的包装下成为升级版新年俗的?  红包,不似当年模样  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红包文化原先是出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不过送红包更为普遍的意义,一是给晚辈一种关爱,压岁钱、生日祝愿都含有平安吉祥的寓意;二是婚嫁喜庆有喜当贺的礼物。  小时候每到年初一都非常开心,因为拜年时候时候总能收到长辈们的红包,这红包数额,少则几十块,多则数百,是一种沉甸甸的收获。即使过不了多久,红包会如数上缴给父母,但还是会让小孩子开心不已。现在看来,红包它的象征意义,在于给小孩子和大人一种“年味”,有了这个风俗,这个年才过得够味、过瘾。  互联网抢红包其实在早些年都有,但一直没有红火起来。直到去年,微信“偷袭珍珠港”,放出微信红包大招。有数据显示,羊年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的四大超级入口:微信、微博、手机QQ和支付宝钱包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自己今年的红包数据。微信称,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在零点峰值,每分钟有165万个红包被拆开。手机QQ方面则表示,除夕当天,QQ红包收发总量6.37亿个,抢红包人数1.54亿。支付宝方面的数据也相当可观,在除夕当天,还是有6.83亿人参与了红包游戏,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超过2.4亿个,总金额40亿元。微博方面则有1541万微博网友分享了由央视春晚及39位明星与商家送出的1.01亿个红包。 

       网友们“抢”红包的盛况甚至引发了难得一见的网络大塞车。晚上8点,点击进入支付宝钱包,居然连续几次都显示出'您正在排队等待进入’的提示,'双11’都没有遇到过这种事。” 很多人为了抢红包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不禁有网友感叹:“就连吃饭、上厕所的时候都在„抢?”!  至此,互联网红包一事终于以一种“现象”的姿态呈现。

       近年来春节“红包”为何这么火?我认为,春节这个时间点全民放长假,人们走亲访友本来就比较悠闲,想要找点乐子,而且发红包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年轻人过年都要回家,他们也在教上一辈的父母亲戚抢红包。 娱乐性和游戏性是今年红包火爆的又一原因,从央视春晚直接号召大家“摇一摇”抢微信红包,2015年除夕22点34分,微信“摇红包”达到8.1亿次,到手机QQ春晚节目投票抢红包拿到了6.7亿次观众投票,连微博的整点红包也需要用户先点评春晚再领红包。唯一离春晚“有点远”的支付宝,则用“打地鼠”游戏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亲自请网友答题的方式派发红包,马云发出的99万元,9999个红包,仅用了2分36秒就被网民一抢而空。许多人都觉得能玩游戏得红包,很有意思,乐于参与,热热闹闹也像过年,钱多少倒真不是个事。 

       点燃用户“抢红包”热情的当然也有互联网公司和线下企业不惜血本的投入。仅腾讯就发放了超过65亿元红包,其中包括微信平台总额5亿元的现金红包和超过30亿元的卡券红包,以及手机QQ上的30亿元红包。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曾将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比作移动支付最好的用户教育广告片。而在互联网专家看来,此次“红包大战”则是移动支付的用户教育升级版,“轻松有趣的红包,可以自然地发展用户,养成他们的移动支付习惯,至少你不绑定银行卡就没法发红包,也没法提现,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发展新用户成本很低。” 

       对这种新兴事物的出现,这使我想起早几年流行的网上“偷菜”,风光一时,没有成为新常态。仅流行一两年,如今则被贴上了回忆的标签。那时候的人们甚至上瘾到半夜起床偷菜的,可见这一种“抢”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很能满足人的心理。其实偷一个人的菜,偷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偷很多人的,都不如自己被偷剩下来的那么多。越是想要得多,就越要加好友,不停地偷。有这样心理的人多了,偷菜自然就风靡了。后来渐渐淡下去,无非是厌倦了这么一种重复的方式——不断升级,赚金币,积累经验,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如痴如醉着。腾讯聪明在,它就会用这么低廉的成本让庞大的群体陷进去无法自拔。当偷菜的势头弱下来,他照样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来“蛊惑”人们。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一种风行,也可以说是,忙碌的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现在流行的网上抢红包是否会重蹈覆辙“偷菜”的轨迹,还不得而知。

      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便捷的网络给人们的联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些久未联系的好友至少此时也能说上几句,红红火火的红包也能在这个冷冷清清的年里,增添一些年味。气氛嘛,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来渲染的。装饰,只要不占了主流的视角,就是锦上添花。可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老是盯着红包,如有红包一定会第一时间去抢。抢了好几天,就那么几块钱。说来很可笑,事实上就是存在的。那么多的精力,花费在别的事上面,有意义多了。装饰若是占了主导地位,整个空间一定乱套;甜点成了主食,长此以往肠胃肯定会出现毛病。何为轻何为重,心里肯定得有数,不然是非颠倒,迷离方向,网络的沼泽只会越陷越深。

       好好地利用装饰,精心装点生活,年味,就这么不经意间浓了起来。一点一滴都值得去珍惜。网络,说到底还是个虚的东西,透过虚幻,看清本质,那浓浓的人间情,才是最珍贵的。

       我们家通过网络微信派发出去的红包远多于所抢的红包,除了共有的亲戚微信群之外,还各自拥有的同学或朋友微信群和QQ群。以我儿子为例,他通过微信发出去的红包为2690元,抢回红包1435元,两者相抵发出去的比抢回来的多1255。我和太太虽然也参与了网络微信的发红包和抢红包,但数额远小于儿子,我们各为数百元。我们派发给亲朋好友、同事的红包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在派发红包的过程中,尤以大年初一的早晨派了两个红包给小区门卫,以及大年初二下午在电梯口派给清洁工的两个红包,印象极为深刻。他们拿着我给的红包后,连忙点头说“谢谢老板!谢谢老板!恭喜发财!”看他们收了我红包的那种感激心情,就好像是我帮他们办了一件大事,那种感激之情让我很难为情。其实,我也不是什么“老板”,是地道的工薪族,我给他们的红包也就是几十元,区区的几十元,实在不值得他们那样的感激。

       在现实生活中,红包是一种心情表达,钱不在多少,这份情谊、这份关怀、这份尊重,是无价的,工作无贵贱之分,只是内容不同罢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尊重,派红包给干脏、累、毒、险、苦的人,就是对他们表达感激的的最佳方式。如果我们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每当春节期间派一些红包给那些工作在脏、累、毒、险、苦岗位的人,把红包送给经常为您服务的底层草根,让他们感受到了爱心的温暖,我想这个社会一定会多一份和谐和安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