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都是为了你好”,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心理控制

 熙桓心理 2021-08-10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亘古不变的期盼。可有时,这种期盼,如果变成了控制,就可能“害了”孩子。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被父母逼着补课的经历。


从与考试挂钩的语数英到提升品位的琴棋书画,总之父母觉得需要补的都得补。


因为在许多父母眼中:补课=学习=成功


《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里有一句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这份“长远”绝不是将“我认为”强行等于“孩子认为”,而是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心。


这并不是说,不要追求成功,而是不要让成功被功利所裹挟。


很多人眼中的成功就是取得世俗成就,可这哪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优质资源是有限的,有人得到就必然存在有人得不到。


那得不到成功的这些人怎么办?功名利禄可求而不可强求,否则岂不是让人往死胡同里钻?


孩子与父母就这一世的缘分,让孩子活得痛快才是不负这段缘,切莫因过度追求成功而毁了孩子的人生幸福。


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中有几句话: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像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的确,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产,没有义务完成父母的愿望,请尊重他们而不是要求他们。


我们总对孩子强调成功,却很少关注他们是否快乐。

“我都是为了你好”

是很多父母喜欢说的一句话


我为了你好,所以你必须听话;

我为了你好,所以你一定要懂事;

我为了你好,我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

这句话,让一些孩子看起来很懂事、孝顺,因为他们懂得感恩父母,希望自己成为一家人的骄傲。

但同时,他们的内心好像被什么束缚着,很容易陷入负罪感,无法真正感受到快乐和轻松。

还有一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很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以爱的名义”控制着,想要逃离。


一方面,父母全心全意地付出,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所设定好的一切去生活,还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在为孩子好。


这种以“爱”之名的控制,才是将孩子越推越远的罪魁祸首。


很多时候,父母越是握紧拳头,想要抓紧,孩子就越会用尽力气,想要逃离。


正是这样非常“用力”的爱,让本该温馨的亲子关系渐行渐远,也使父母和子女各自活成了一座孤岛。


说到底,这句话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伤害。

应对父母的“我都是为了你好”

需要把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需求分离


习惯听从父母安排的孩子,会成为听话的好孩子,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满足父母的要求。

但是,他们有时不能确定什么东西是自己想要的,包括父母也会时常告诫他们,要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而这些让他们陷入了痛苦当中。


这里的痛苦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父母的要求,二是自己的需求,他们都没办法满足。


比如,妈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这是父母的要求),我们就好好学习;

妈妈又说你不要我叫你学习你才学习,你要自觉自发的学习,这时,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因为这两个要求是矛盾的。


也就是说,我们没办法在满足父母的要求时,做到自主、自发,即按照自己的需求做事。

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两个要求分离,既可以摆脱父母“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控制,又可以让自己拥有自主权。



这就是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即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我只为我的课题负责,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同时,我也不接受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分离,就不会痛苦地生活着。


父母要做的是,成为孩子自由奔跑的助力器,而不是减速板;是在他身边温暖陪伴,而不是强行规划,这才是父母之爱的最高境界。

把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需求分离

以重获自己的自主权


如何做到课题分离?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考虑。


重新看一下在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里,有多少自发的、主动的内源的动机。

自己有没有在享受自己做的这件事,或者自己是否觉得做的这件事情和自己息息相关,把别人的想法暂时放到一边,别人是让自己做这件事了,但是自己做的这么爽,或者做的这么不爽,这里的困难、挑战、乐趣,它都是自己的经验。


归根到底一句话,那就是在遇到父母强迫自己做事时,多问问自己:

我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谁?

是为了我自己,还是因为我父母要求我这么做?


答案最好是“为了自己”,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纠结,也不会因为父母的控制而感到烦躁。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自己”,让我们重获生活的掌控感和自主权。


作为父母,尽量少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很可能毁掉孩子做事的全部热情。

如果想让孩子自发为自己做事儿,就要保护他们的内在动力,从心底里相信他们可以为自己负责。


作为孩子,尽力做到不和父母较劲,哪怕他们喜欢指挥、下命令,甚至不信任自己。

因为我们到底能不能为自己负责,有没有为自己负责,我们自己是知道的,更为重要的是,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住自己的主见,父母就会慢慢减少对我们生活的干预


ENDING
熙桓心语

如果你还是个孩子,那么请相信,人生可以没有成功但不能没有快乐,没有人的意愿能凌驾于你自己之上,你的幸福快乐永远最重要。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请铭记,你的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不要让他被你的期待所困扰,他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导。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