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觉得这四个奖项,它涉及到风景园林整个事业几个不同的侧面,从价值和意义来讲可能有四方面。
生态贡献
风景园林的生态贡献的作用我认为是首要的,因为之所以今天我们开始强调环境、强调园林、强调风景这项事物,首先它是基于什么样的一种诉求呢?是基于我们现在的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生态的价值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作为风景园林,首要的就是配什么样的植物,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是通过一个学科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认为学科的主体是一个跟植物、跟水体、跟我们看到的一种最后的景象,它的一种美学形态是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生态非常重要。这些年通过信息的交流我们也能看到,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有很多的具有示范性的风景园林,都和生态修复有关系,甚至说这里边科学的因素更多一些。比方说上海宝山区宝钢留下来大概几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工业区的改造不仅仅是工业遗产转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生产的这种环境里,风景园林的介入首先是要修复这里的环境,土壤已经和过去天然的土壤成分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我记得在2017年的时候,当时一位曾负责奥赛美术馆设计的意大利建筑师,在现场他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觉得首先是植物科学问题,用什么样的植物去修复什么样的工业环境,被我们过去损坏的环境,这可能是一个更加宏观的、更加整体、更加迫切的问题。
社区贡献
社区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觉得一个社会它是由无数的社区共筑而成的,所以社区不抽象,社区是非常具体的,社区就是在一个空间的范围内人和人构筑的一种关系。那么这样构筑的关系里有很多的因素对人们之间的关系会产生影响,这是个社会学问题,所以风景园林也是有社会学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而且中国的风景园林它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社区建设关系是比较直接的,共同拥有的环境,大家都共同的参与、共同的维护,我觉得这里边可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同时呢,任何一个社区里的风景园林设计是有针对性的,它是努力地去促进人和人的交流,从而缔结一种更好的社区。
人文关怀
中国的这个学科呢,它的名称叫风景园林,这个学科本身就带有非常浓郁的一种人文的倾向,而且这个人文是东方式的,是中国这块土地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不用过去经常使用的景观这样的国际通用的词,使用了风景园林,这里边我想它是用心良苦的,有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关怀的。风景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园林同样古老,但园林的传播需要在新的一个时期,我们领域所有的设计师、学者共同的努力下,用园林的精神去注入现代化的设计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的形态应该是非常独特的,那么具体说来,园林里边有很多的手法,有很多的精神取向,是具有浓郁的、东方式的人文情结。
创新探索
风景园林的发展一直在创新探索的驱动之下,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就是创新探索并不意味着我们去搞怪异的造型,去比拼这个东西,因为作为一个大国来讲,风景园林应该有一种更加博大的东西,就是该松弛的地方一定要松弛,所以我觉得风景园林的这种创新性呢,恰恰是在向两极发展,其一是需要我们以更从容淡定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问题,强调它的整体性,不要做的过于琐碎。第二,就是在一些特殊的项目里边充分地施展我们的才华,也就是说在需要创造力爆发的时候,你的精神储备,你的手段,是不是很充分?比方说,美学已经经过了几代的更迭,但是我现在发现其实在中国的整个设计教育,不仅仅是风景园林,包括建筑学,包括规划,包括环境艺术,它缺少当代艺术美学的训练,甚至说这种价值观的推广,甚至说我们人为的有的时候还阻碍了,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其实现在看到很多优秀的案例在方法上是有当代艺术美学特征的,所以我觉得应该用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背后的那些哲学、美学的发展状况,与时俱进。
风景园林本身有它的创造力,在一个大的系统里面,人居的一个环境里面,其实我们是对不同的学科他提供的创造性是有要求的,希望它们最终是整合,人作为环境的主体来讲应该是这种心态。因此做这个学科的人一定要开放它的边界,去倾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公共艺术,包括我们自己,各学科的关系在一个环境里面都要充分的表达,彼此的倾听,就像爵士乐一样,乐手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既是即兴的又是有预谋的,但是态度是谦逊的,然后它们又有独立性。我觉得未来学科之间的融合就是这样一个混沌的状态,但冥冥之中有各自独立学科本体的东西,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