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关键在于家长

 扫地僧一一 2021-08-10
全文2112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图片

前几天,《经济参考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

文中历数游戏的种种弊端,指出网络游戏是新型“毒品”、“精神鸦片”,严重影响新一代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些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严管游戏行业、建议“把游戏公司封杀掉”;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震惊“都2021年了,这样的言论让人仿佛回到了20年前。”

游戏影响孩子视力、注意力,部分游戏有成瘾性,容易让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沉溺其中,这是事实。

但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把孩子成绩退步、沉迷游戏,叛逆厌学等种种行为问题都归咎于游戏,却是一种很不客观的认知。

因为孩子能否和游戏“和谐共处”,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家庭教育。

图片



01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
关键在于防沉迷

四十年前,人们惊呼武侠小说会毁掉下一代;
三十年前,人们称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批评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说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

可是反观自身,我们真的被毁掉了吗?并没有。

然而现在,人们又开始担心游戏会毁掉下一代······

游戏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很多孩子通过游戏可以适当放松身心、发泄压力、调节情绪,在某些策略型游戏中还可以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没有游戏,或许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更孤单、无助,觉得现实生活无意义。

孩子今天不沉迷游戏,可能明天又会沉迷别的东西,这是防不胜防的。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然离不开网络、科技方面的内容,想让孩子一点不接触网络和游戏,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但是,过度游戏必然是对孩子有弊无利的。我们要解决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沉迷”,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并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与管理,与游戏“和谐共处”。


面对孩子游戏成瘾,首先不应该是责怪孩子、责备游戏,而是冷静地思考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游戏,他从游戏中可以获得什么。

游戏里最主要的设计就是及时反馈、奖励机制,孩子在一次次的任务中不断升级、获得奖励,可以得到成就感、满足感、自信心;

有些孩子,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玩游戏,孩子从游戏中和同龄人一起组队“作战”,寻找一种认同感,满足社交需求。

观察发现,那些家长注重陪伴、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家庭,孩子很少会沉迷游戏。

更多的是农村地区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群体,以及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缺少陪伴和教育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

因此,比起对游戏“严防死守”,家长更需要从这些方面出发,从小正确地引导孩子、给他足够的关心和陪伴,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学会平衡好生活、学习与游戏的关系,从思想认知和行为控制方面,都更加成熟。

图片


02
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从小培养好习惯。

2019年广西省的高考状元杨晨煜取得英语数学双满分、总分730分的破纪录成绩。微博上网友们纷纷感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

记者采访这位状元的妈妈,问及教育方法时,妈妈回答: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时,全部帮他打好。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非常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留意他。

这个过程,家长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把孩子丢一边玩手机。”


好习惯是孩子将来自律的基础。

身边许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没有玩手机、看电视的习惯,最多偶尔用平板玩玩游戏,到了规定时间,也就很干脆地交给爸爸妈妈。

他们的孩子,几乎都是从小培养起了良好的习惯。

首先,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1、2岁开始,每天给孩子讲故事、一起阅读绘本。

孩子上学了,每天安排好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认真执行,辅导孩子功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6岁前,尽量少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6岁后,树立规则,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孩子每天生活规律,做事情有条理有计划,习惯好了,慢慢地就能学会自我控制,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不会一直迷恋游戏。
图片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关心与陪伴

越是孤单、沮丧,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归属感、成就感的孩子,越是容易沉迷游戏。

因此,孩子越小的时候,家长越要给孩子足够时间的陪伴和亲子互动。孩子会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心充盈。

比如周末和假期带孩子去公园散步、图书馆看书、户外运动、参观博物馆,到各地旅游等。

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关注他的情绪和感受,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亲子关系好,孩子的被爱、被关注、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那么依赖网络世界。

第三,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保证孩子有一个充实丰富的生活很重要。很多孩子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自然会对游戏充满兴趣。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天赋和喜好,给孩子报一到两个兴趣班,培养兴趣爱好,让孩子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除了学习,课余时间可以学习几项运动,打打球、学学轮滑、骑自行车、游游泳;可以去公园散步,亲近大自然;听音乐、读书、涂鸦、和小猫小狗玩玩······

当现实生活有足够多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孩子能够在不同的事情中获得成就感,就不会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戏上。

图片


第四,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许多家长自己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却责怪孩子不该玩游戏,这样的教育是缺乏说服力的。

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家长爱读书、求知、自律,大概率会培养出同样自律的孩子;

而父母成天热衷于玩手机、看电视,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对游戏感兴趣,甚至上瘾。

因此,家长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给孩子做好榜样,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诚然,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需要社会的监督、游戏公司加强防沉迷机制的设计、家长做好引导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但归根结底,关键还是在于家长,负起责任,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