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州老字号 两来风?雨来风?

 微湖渔夫 2021-08-10
图片

文章作者:李世明

在江苏徐州户部山步行街的北首,有一家新装修的“两来风”精品店,其门头高靓,红灯放彩,荧屏清晰,貌似翘首期盼2021农历新年的早日到来。

两来风辣汤,是徐州餐饮业的著名品牌,重点保护的老字号。

两来风,相对于徐州的老食客来说,往往会有一些初次来徐的外地人,误读作“雨来风”或“风来雨”。我说:好啊,雨来风,两来风,印象深刻,喝了辣汤,记忆更美好!


图片

追溯徐州辣汤,北宋熙宁十年,苏轼任徐州知府,黄河水围徐州城,水中鳝鱼腾跃,百姓捉之为餐,味道鲜美。苏轼闻之诗曰:“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鳝”,此为徐州辣汤文化的滥觞。

1912年,清末时,徐州一张姓人家制作的鳝鱼辣汤味甚美,此为徐州辣汤文化的传承发展。

上世纪四十年代,徐州的几家饭店,各自在辣汤制作工艺上互相较劲,使徐州辣汤名气大增,其时可谓辣汤文化的兴盛。


图片

此际,在文学巷(文学巷北连淮海路南接大同街)内开饭馆的山东籍人士刘广宗,因其鳝鱼辣汤鲜美、味道独特,引得众多食客慕名而至。有顾客题赠:“客从两面来,顾主风踊至”。刘广宗随取其中“两、来、风”三字为店名,始创“两来风”(《徐州市饮食行业志》)。

两来风,作为餐饮店名,粗看仿佛平凡清淡,细品实则高雅隽永,高出一筹。


图片

时至2007年,徐州户部山步行街“两来风”精品店开业,经理范玉成经营有方,其店被称为“两来风”的旗舰店。

近日,该店重新装修,一是门楼高大新颖,再是内部增加汉文化气息。有朋友说,两来风店食材好、味道好、环境好、服务好,在此就餐放心、舒心、悦心。


图片

自1997年以来,两来风辣汤制作工艺在继承的同时,也在不断改进。其“徐州辣汤”也被评选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原国家商业部部长胡平同志题赠:“汉风徐来,香飘中华”。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在品尝徐州辣汤后,欣然题赞“千年一碗汤”。这一时期,饮食公司总经理曹念焱先生为保护、传扬“两来风”名牌老字号、挖掘“两来风”技艺,其功大焉。


图片

某日,遇到曹念焱先生,论及“两来风”店名的书写。曹先生随口答道:“集大书法家米芾字。”我持疑。曹先生微笑:“千真万确。当年我们苦苦寻觅,两来风三字,全是出自米芾笔下。”

之后,我就所存资料翻阅,果然在米芾《蜀素帖》帖中,发现了“两”“来”“风”等字。米芾与苏轼交往过密,这或许是曹经理选用米芾字的原因吧。


图片

米芾的字,古人评介“体势骏迈”“跌宕跳跃”。“两来风”三字,虽然是集字,却是协调如韵。“来”字挺立恰似客人缓缓步入;“风”首二笔勾起犹如清风徐来;唯独“两”字,不从双人,而是单竖平分为“兩”,如此写法甚古,汉代货币半两,即从“兩”。“两来风”三个字的选定,显现经营者眼界独睿。彭城老字号配上大宋米芾字,相得益彰,更彰显其文化底蕴。


图片

又某日,一外地友人与我说,由于“两来风”“兩”的写法,外地人有的起初会误读成“雨来风”或“风来雨”。我说:那好啊,雨来风,两来风,印象深刻,喝了徐州辣汤,记忆更美好啊!

为此,有人赞曰:文学古巷香味浓,千载名品播佳声。雅士驱车纷沓至,多年犹记两来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