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医保内的药,为何医保报不了?

 T博士教买保险 2021-08-10
T博士 / 文


视频里没有讲透的医保的政策,我写在下面:
首先,所有既往症(不管多严重)都纳入保障:假设有一个人没有医保,他不幸罹患癌症后开始缴纳医保,只要缴满12个月,他就可以享有医保保障了。但是他如果选择商业医疗险,是不可能承保的。
其次,只要持续缴费,医保是保障终身的,但很多商业医疗险一旦停售,保障就没有了。
但是,我国的医保政策也有很多弊端。例如报销范围的限制,医保药品目录只占总药品目录的1.4%;报销比例的限制,医保目录内的甲类药100%报销,乙类药自付一定比例后报销70-80%,丙类药全部自付。
这无可厚非,因为中国这么多人口,医保只能是“广覆盖、低保障”。但医保限额的政策初衷是为老百姓控制医疗费,但是执行起来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简单一点解释医保限额就是:医保部门给每个省一定的医保费用额度,每个省分配给各家医院,每家医院分配给各个科室。额度用超过的,扣医生的钱,并且实行连坐制,整个科室受牵连。
医保部门通过种种途径来控费,例如单病种限制。

一位病人,不管他得了几种病、医生为他治疗了几种病,医保都只按他住院病历里的第一个疾病和医院结算。
例如一位60岁男性,因为胃癌入院,需要做胃大部切除,他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最后出院时候花了12万。医保报销4万,自己支付8万。但是医保部门不会给医院4万,而是1.8万。
为什么是1.8万呢?这是国家进行的标准化临床路径经过统计之后得出的价格,全国通行,胃癌手术的治疗费,医保就是支付1.8万。
就这位病人而言,医生多花了2.2万,导致医生本人和科室其他人按一定比例扣奖金。例如有一位医生说“去年我们科亏了约二十万,医院直接要我们科室承担30%啊,差不多七万啊,就科室几个医生承担啊,每个月奖金扣2000元,连扣几个月啊。我们累死累活换来的是扣奖金啊!现在医院政策是医保亏损扣30%,医保有剩余奖励3%”。
所以,多理解一下医生吧,人家不仅给病人看病,还往往倒贴钱呢。
在可选择范围内,医生为了控制费用,只能想各种办法——

用便宜的药
例如头孢呋辛酯是医保范围内的甲类药,国产的10元左右,进口的50元左右。医生为了控制费用,用国产的。但是,治疗效果真的一样吗?如果你有亲戚同学是医生,可以问一下,会告诉你实话。

用便宜的植入器材

例如人工关节置换,医保要求全部费用加起来不能超过5.5万。可是。5.5万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啊!进口关节最便宜的就要3.8万,加上麻醉费用就4.8万。加上手术费,就五万了!(医生手术费太少是另外的话题……)。医生遇到患者要求用好的人工关节,也只能无奈拒绝啊!明明年轻人应当用更贵一点的,因为能用的长一点,也意味着可以晚一点再做一次植入手术,但是有医保控费的紧箍咒,医生也没办法。
还有的,例如明明高级敷料可以防感染、减渗出,对不起,医保患者只能棉垫加绷带;消化道手术的病人,能进食了,就不开营养液了,因为医保见到能进食就不报营养液的费用了,但病人即使能进食,初期也只能进流食,还往往食欲不振、吸收不好,如果辅之以营养液,愈合或康复效果会更好。
说到这儿,忍不住感慨一下:我们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性价比”,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例如医疗行业。保险行业也是如此,我作为保险经纪人,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从众多保险公司的产品中选择最合适的产品或产品组合,而不必为哪一家保险公司站台。我做的是,不让客户花冤枉钱,但绝不是为客户挑选最便宜的。任何产品,最便宜的,未必是最好的。这是常识。
限制病人住院时间


“被出院”最极端的就是耽误了病情,搭上了性命的代价。有人在知乎上写道:
我表弟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广州某大医院治疗,经常都叫他出去买药,……后来表妹类型(和表弟)全相合,花了几十万移植,移植完了半个月出院。感染后去医院,半个月又让他出院。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住院每次都是十五天,毫无意外。本来一个不用死的病,活生生,折腾了一年,最后如无意外死了……
拒收医保病人住院
这几年,每到年底,医保病人入院难都是媒体关注的话题。


医院不再进抗癌药

这是医保对医生“药占比”的考核。药占比,是指药物费用占整体医疗费用的比例。2017年,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要求总体降到30%。


因为“药占比”的考核,导致一些抗癌药虽然进了医保,但是在医院就是买不到。


机械执行“标准化临床路径”
中国推行“标准化临床路径”,一方面是规范医疗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控制医疗费用。推行至今整整10年了,不时会有新增,迄今临床路径总量已超过1000个病种。


“标准化临床路径”规定了治疗路径和用药范围,例如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标准化临床路”中对于药品的部分规定如下图:


如果病人是医保体系的,医生如果不按上面的路径开药,是违规的。但是,制定这个路径到现在这几年里,新研发的药物,即便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医生在医保框架内是不可以开的,但在特许部和国际部没有这些限制。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我其实借着讲为何我选择贵的医疗险,把为何选择商业医疗险的问题也一并解释了:我希望如果我需要住院时,可以在医保之外,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最后推荐两篇帖子或文章:
一是“知乎”上的:《医院对医保病人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样的?》
一是“简书”上的:《陈振:医保限额的潜规则》

想1对1咨询保险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添加微信号:tbs610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相关阅读,点击链接可直接跳转

医疗险
同一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知道内幕后,我为何选贵的?
明明是医保内的药,为啥医保报不了?从一则案例说起

    高端医疗险比百万医疗险好在哪里?

买了200万理赔额度的保险,仅获赔500多元,究竟是谁的锅?



戳这儿,选择保险定制服务,让你在保险上少走弯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