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南京夫子庙

 昵称45109175 2021-08-11


慕名前往江苏南京那是三年前的事,秋末初冬的时节,虽然没有隆冬时的寒气,但持续的阴雨天气,还是让人明显感觉到了些许的寒意。受到了南京文友的热情接待,顿感暖阳普照。久别重逢,叙语感叹,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起了远近闻名的夫子庙。

夫子庙位于南京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为夫子庙秦淮风光景观带重要组成部分。


夫子庙拥有气势宏伟规模壮观的古建筑群,庄重典雅,久负盛名,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设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等建筑。夫子庙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风景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王导(276年-339年)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岸边。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繁华的风光美景和独特的文化风貌,曾被历代的文人墨客重笔讴歌。


夫子庙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的古朴建筑,观望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为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东侧,临水而立的小院子便是魁光阁,阁内设有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顾盼生姿,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夫子庙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便是孔庙的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独具韵味,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为华表之意。


走过棂星门,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明清时代的大成门为五间,两侧为耳房,供执事人等休息之用,中为三门,门内陈列戟,东设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由大成门进,士子执事人等分走旁门。进入门内,左右分别立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1330年)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迁来的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孔于问礼图碑》。

大成殿即为夫子庙的主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上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鎏金大字“大成殿”。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 两侧有四亚圣颜回、曾参、孔仍、孟轲的汉白玉雕像,四周墙壁展示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镶嵌壁画。


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设有宽畅的通道,种植几百棵松柏,古木参天,幽雅清静。走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中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重新修缮的尊经阁为三层,高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底层辟为“秦淮彩灯馆”,二层为“秦淮文物古迹陈列室”,三层备有宽敞的茶座,可供游人小憩或眺望夫子庙全景。

龙门后依次有明远楼、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后有门,门后有飞虹桥。桥之南属外帘,飞虹桥是内外帘的分界线。最后为衡鉴堂,是主考官阅考卷、评定名次的地方。考试期间内外帘分隔很严,不得擅自出入。整个贡院四周均为高墙,墙外为街道,街道另一边为民居店铺。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明远楼内已辟为科举制度陈列馆,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


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虽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

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壁垣顶置小圆筒青瓦,鸱尾衔壁脊,四角小翘,红墙上装饰着双龙戏珠图案。照壁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pàn)池,为全国保存最大的一座照壁。泮池边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鲁国学宫设于泮水之畔,周朝时“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以后相沿成习。


中心庙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


在夫子庙游览区,有一座二层小楼称为李香君故居。李香君在十六岁那年,她遇上了一生中的挚爱侯方域,随后伴随着战争局势,李香君和侯方域的聚散离合、命运跌宕起伏,她始终坚守对侯方域的忠贞,血染桃花扇。侯方域的命运也伴随着时局动荡几度浮沉,但两人始终牵挂着对方,后终于走到了一起,李香君随侯方域回到了河南老家,而命运又跟李香君开了个玩笑,卑贱的出生终究未能抵挡爱情和世俗的目光,李香君终日郁郁寡欢,于三十岁辞别人世。清初戏曲作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据宋代《景定建康志》卷十六引《丹阳记》,此地原为三国吴乌衣营所在,因而得名。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作《乌衣巷》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是对此处的感叹。


秦淮河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一千八百年以来,秦淮河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秦淮河以夫子庙为中心,沿岸,满眼尽是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青砖、黑瓦、白色马头墙。华灯初上,两岸灯火生辉,船行水上,河畔酒馆里的喧嚣,对面画舫里船娘的歌声,悠悠悦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韵味。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夫子庙附近的河房绮窗丝幛,隔岸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 

文友介绍,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宋代开始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如今,夫子庙作为灯会的核心展区每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盆友千里来相逢,去夫子庙看灯展。整个夫子庙将被五光十色的彩灯巧妙串联形成“水陆空”观灯、赏灯的恢弘场景。身临其境,很容易使人想起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使人想起“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宋代元宵夜之盛况,古代与今世之间,足以令有文情雅致之人有历史穿越、时光重叠之感。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