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为振兴清中的十年奋斗||戴家才

 一犁_书馆 2021-08-11




    今年是江苏省清江中学建校70周年,接到参加校庆的邀请,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几十年生涯中,任职清江中学的十余年,可以说是最辉煌、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我觉得心中有一股冲动,也是一种必要,把我在清江中学与教师职工们团结奋斗重铸辉煌的经历写成回忆文字,作为一份薄礼献给今天更加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清江中学。


    我是1985年9月底从淮阴市教育局调到清江中学工作的。当时,国家正在实行知识分子家属“农转非”的政策,即把知识分子家属是农村户口的迁入城市户口,并安排一定的工作,以解决知识分子的后顾之忧。当时我在市教育局任秘书科科长,按行政级别还不具备带家属的资格,但是如果在学校当教师则可以按照知识分子的待遇办理家属“农转非”。我爱人带着5个年幼的子女在泗阳农村,耕种10亩责任田,吃辛茹苦,时时牵动着我的心,每到星期天我都要赶回家帮做农活。所以,我一再向局领导申请调到学校去。就在这项政策即将停止执行的时候,局领导才决定把我调清江中学,任副校长、副书记,从而解决了我家属“农转非”的问题。在清中,我分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分管政教处和校团委,并任初中部两个班的政治课,我在大学学的是政治教育专业,因而,工作上很快便得心应手了。记得我和冯大勇、江壮两任团委书记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几次在学校操场上举行节日篝火晚会,师生们融洽、欢乐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由于我和政治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努力,清中初中部学生在每年中考中,政治平均考分在全市都名列前茅。我也多年被市局聘为中考政治阅卷组组长。但是,由于那几年学校面临的各种主客观原因,例如,领导班子薄弱、教师队伍老化、生源受限等等,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一届高考只有几个学生本科达线。清江中学真的到了亟需变革的关头。
    1988年初,淮阴市市委市政府推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决定先公开选拔市体改办主任、市妇联主任、市标准计量局局长和清江中学校长。我已身在清中,深感对清中的发展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便义不容辞地报名参加竞选。竞选过程共分7个步骤。第一步,报名。来自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符合基本条件(副科级以上职级,大专以上文化,年龄45岁以下,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历),报名参选清中校长的共66人。第二步,笔试。试卷内容体现了一名合格的中学校长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要求,涵盖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9门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笔试后按成绩取前30名。第三步,政审考察。取较优者10名。第四步,撰写论文。10天时间,在对清江中学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如何振兴清中的论文。按论文评分取前5名参加答辩。第五步,现场答辩。由市委组织部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第一轮答辩论文中的有关问题,第二轮答辩随机抽取的问题。当场公布答辩成绩。第六步,答辩现场观众投票。在原地委礼堂旁听的各界人士有600多人参加了投票。第七步,根据总成绩取前三名报市委研究决定人选。我的成绩是:笔试分第二名,论文分第一名,答辩分第一名,群众投票得分第一名,总分第一名。最后,市委决定由我担任清江中学校长。6月,市长徐燕给我颁发了任命书。此时此刻,我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我的高度信任及交给我的重大责任,感受到清江中学广大教职工对我的殷切期望。我决心为清江中学的振兴贡献我的全部精力。
    为了振兴清中,特别是要显著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且绝非短时间内便能奏效,要有“八年抗战”的思想准备,必须紧紧地依靠全校教职工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才能逐步实现我们的目标。在往后的10年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建设良好校风。在得到上级许可的情况下,学校确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副校长由校长提名,市教育局任命;中层干部由校长聘任,报教育局备案。我们较大幅度地调整充实了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清中原教务主任苏石虹,为人正直,工作勤勤恳恳,教学一丝不苟,虽然已超过55岁,我坚持提名他担任副校长,让他在教职工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接着制定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惩制度,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做到学校一切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
    二、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我们取得市教育局的支持陆续从外地、外校引进一些骨干教师,每年到有关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来我校任教。我们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与此同时大胆使用青年教师,要求教师包括刚任教不久的青年教师尽可能跟班循环,即从一年级跟到毕业班,通过压担子明责任,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用了三四年时间较好地解决了骨干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沭阳县引进的傅永生老师,他担任班主任兢兢业业,成绩突出,教学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深受学生好评,不久他获得了全国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
    三、努力改善生源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在学校工作过的同志都深有体会,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生源质量至关重要。淮阴中学的高中部历来是面向全市各县(区)招生,而清江中学只能在市区内招生,即使市区生源也是在淮中择优录取后才轮到清中录取。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们立足本校初中部,充分动员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优先报考本校高中。当时淮中、清中的初中部都在市区招生,教学质量不相上下。为了留住较多的本校初中优秀毕业生,在取得市教育局的许可后,我校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决定保送部分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直升本校高一,并且免收学杂费,单独编班。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绝大多数都考入了比较理想的高校。这样就提高了学校的声誉,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高中部的生源困境。
    四、全面迎接检查验收,加快基本建设。清江中学于1980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9年江苏省教育厅开始对全省首批重点中学分批分期检查验收。当时清中有30个班,初中6轨,高中4轨,但只有一幢两层的办公楼,一幢四层的初中部教学楼,其余校舍都是五、六十年代建的平房,有一个泥土操场。对照验收标准,我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很大。为了迎接验收,我们一步不让地申请市里拨款,抓紧学校的基本建设。从1987年到1992年的5年内,先后新建起了两幢四层的教学楼,一幢实验楼兼阶梯教室,一幢图书楼,一幢教师宿舍楼,一块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可是,就在这期间,市里领导有人提出要把清江中学改办成市职教中心。从1991年开始过渡,在校园内增建了一幢职教楼,增招职业高中班,意图逐步取代重点高中。对这一动作我校教职工都有意见,表示难以接受。我和其他几位副校长更感到事关重大,如果一个大有前途的重点中学在我们任上被改掉,将是一个难以承担的历史责任。而且当时市区已经有好几所职业中学,没有必要挤占清江中学。我起草了一份关于“一定要把清中办成高质量的重点中学,不同意改办职中”的报告,报告分析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淮阴市区人口将大幅度增长,有可能增长到100万人以上。分析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必将有较快较大的发展,那么必然要求普通高中有相应的扩张,才能保证高校的生源。所以,淮阴市区有两所重点中学,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完全没有理由把清中改成职中。报告分析了清江中学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近几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展望清中的发展前景,表达了我们办好清中的决心和筹划。这份报告大约7000字,应该说是比较详尽的。随后我和程启祥副校长一起去省教育厅,当面呈送给中教处袁处长。袁处长看了报告后当即表态,清江中学一定会通过验收的。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和精心准备,1993年清江中学顺利通过省合格重点中学验收。后来,市里决定在开发区选址建成了高规格的市职教中心,从而更好地兼顾了普高和职高的发展。
    五、广开门路组织创收,充实办学资金。我接任校长时,学校因按照市里规划建设东西两面临街门市房,已欠债100多万元。几年基建,因市里拨款不足,又亏空100多万元。记得1992年底临近春节的一天晚上,学校已经放假,一个债主把我一个人堵在办公室要钱,我明知理亏但无力还款。纠缠了几个小时不放我走,我不得不报警才得以自由。当然事后我立即向市局借款,偿还工程队部分欠款。那几年,我们整顿原有的校办印刷厂,扩大业务,提高利润;新创办了塑料制品厂;加强出租门面房的租金收缴力度。几年中,我们通过创收,不仅偿还了所有债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职工福利所需资金。因为学校基本建设的大笔开支和创收的资金在宏观上都由我控制,难免有人会怀疑我是否有经济方面不廉洁的问题,也确有人民来信反映到市纪委。一次,市纪委办公室找我谈话,我说欢迎市纪委深入调查,以正视听。我给纪委的同志具体讲了一件事,有一次,在我校施工的工程队队长到我家里催要工程款,临走时悄悄丢下一个信封,他走后我发现装有4000元现金。经几次才把他约到学校,我当即召开校长办公会议,让那位工程队队长旁听,当着大家的面,我说这位队长前几天私下送我4000元钱,我问他这笔钱是现在拿回去,还是赞助清中40年校庆?他只好说赞助学校。当场我把钱交给办公室主任转交财务科。纪委的同志听我讲完后说,你做得对,我们接到的人民来信并无任何证据,只是向你询问以便回复来信人,如有线索就直接调查你了。在此后不久,市区真有两所学校的负责人因与在清中施工的那位队长有不正当的经济瓜葛,而被查处。在经济问题上我始终坚持党性原则,问心无愧。
    不负韶华增十岁,清中赢得振兴年。经过全体教职工那十余年艰苦奋斗,清江中学从低谷一步步走向辉煌。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考本科达线率从曾经的5%以下,提升到30%,再跃升到1996届的67.4%。在全市8所重点中学中,1996届清中本科达线人数排在第四位,达线率更是名列前茅。当时我校论功行赏的情景真可谓惊心动魄。按照在高一年级时校长室与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签订的责任状,根据三年后即96届高考的实际成绩计算,应该奖励高三年级组全体教师27万元,这一情况似乎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料,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我作为在责任状上签字的校长,理所当然地主张按章兑现。而一些教职工认为功劳大家都该有份。分歧反映到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荣官,是我在淮中读书时的老师,他找我商谈如何处理此事,后决定奖励高三17位老师奖金17万元,奖励全校其他教职工10万元。年级组长吴自光兼任高三(1)班班主任,同时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他的班级51名学生,48名达本科线,其余3名达一类大专线,他获得最高奖金16000元。我本人在这个年级担任两个班的政治课,应得奖金7000元,但我在颁奖大会上宣布我不要这笔奖金,充公。半年后即1997年2月,我被调离清中,学校又把这笔奖金追发给了我。由于清江中学历来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即使没能考上高校的同学,走出校门以后大都能很快适应社会,闯开局面,有所作为。多年来经常收到昔日学生们的问候,我感到无比欣慰!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欣喜地看到清江中学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正扬帆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特赋诗一首,再与抒怀:
人生能得几回搏,
最忆清中拼十年。
巡夜灯昏人去后,
听晨书朗鸟鸣前。
杏坛解惑声声脆,
花圃流香朵朵鲜。
自信奠基他日汗,
蒸腾都结彩云烟。
                                                                                   

戴家才,男,19482月生,江苏省泗阳人,中共党员。1982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历任小学民办教师、淮阴地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淮阴市教育局秘书科长、江苏省清江中学校长、淮安市委党校副校长等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为淮安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