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大脚”走了:悲痛之余,有些法律问题你可能需要知道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8-11

当天,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公安局发布通报称:2021年8月9日凌晨3时27分,郭某龙驾驶小型客车行驶至S228线443公里500米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境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该车乘车人于某某死亡,郭某龙及另两名乘车人受伤。目前,伤者正在救治之中,无生命危险,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谢大脚”走了:悲痛之余,有些法律问题你可能需要知道

对于事故原因,有人猜测可能是司机超速。有网友分析说,可能于月仙坐在后排没有系安全带。还有人分析,司机可能疲劳驾驶,也可能没有在内蒙古牧区开车的经验。

事故的真正原因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于月仙乘坐的SUV车辆与路上的两只骆驼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这不禁让人感叹,又一起与动物相撞引发的悲剧。

这让人联想到,2020年时,辽宁一女子在高速路上正常行驶时,突然遇到一头野猪,避让不及发生车祸,最终导致了女车主受伤。

“谢大脚”走了:悲痛之余,有些法律问题你可能需要知道

还有2018年某一天,一辆满载铁矿石的半挂车本来是正常行驶,为了躲避路上的一只野狗,结果驶向了反道,有对面驶来的小轿车正面碰撞,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其实,开车遇到动物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行车时,遭遇鸡鸭猫狗等都是常事。如果是撞上小动物,可能会造成车辆的损坏以及小动物的死亡;如果是体型较大的动物,例如野猪以及骆驼等,可能对人员造成伤亡。

于月仙所遭遇的这场车祸,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警惕,特别是动物致人损害相关法律问题。开车突然撞到动物,要担责吗?有哪些法律责任?依据是什么?怎么避免发生类似交通事故?记者就此连线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林涛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在城市道路上,车辆撞到动物要担责吗?

林涛:司法实践中,这类案件比较特殊。我们首先要对饲养的动物(宠物)属性进行明确定性。虽然很多宠物都被主人当孩子养,甚至具备一定的人格纪念意义,具有情感寄托,但是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饲养人和宠物是饲养和被饲养关系,这显然是物权类属性,而非监护关系。如果动物在交通事故中发生伤害,我们要从财产损害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而不能套用对行人的无过错赔偿原则。

法律依据有哪些?

林涛:主要法律依据有民法典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即饲养动物致害责任的一般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依法赔偿。

在城市里开车碰撞动物,怎么定性?

林涛:开车时碰撞到饲养的动物,视同造成财产损失,属于交通事故。城市里饲养宠物中犬类占绝大多数。以饲养犬只为例,各地均有相关管理法规的规定。再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是一部地方性法规,明确划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携带犬只出户时,应当对犬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对于烈性犬、大型犬实行栓养或者圈养,不得出户遛犬。这就意味着如果犬只和车辆发生碰撞导致犬只死伤,如果确认是饲养人没有牵犬绳,饲养人存在过错,应当自担责任。而如果是大型动物与车辆碰撞,导致车辆碰撞或者紧急制动发生损坏甚至发生车上人员受伤,应当由动物饲养人给予赔偿。

在牧区开车遇到动物怎么办?

林涛:牧区开放道路上发生车辆与牲畜的碰撞情形并不少见。在牧区,往往会有牧区标识提示或者公路部分路段有铁丝网作为车与动物的隔离。但牲畜都是散养状态,根据生活生产习惯,不可能要求牧民确保所有的牲畜都能够有效避让车辆。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司机格外注意往来牲畜情况,毕竟相对于小型犬来说,牛羊体积更大,司机应当有提前预判的意识,特别是要有牧区驾驶的经验,毕竟和城市道路通行环境完全不同。

在牧区开车撞上动物要担责吗?

林涛:在牧区首先会有标识的提示,提醒司机注意穿行道路的牲畜。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车辆与牲畜的碰撞,一般会认定司机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未尽到注意义务。当然,也要考虑每起案件发生的时间、当时的环境等客观情况来综合判断。最终还得依据相关部门的权威调查结论。

怎么避免类似交通事故发生?

林涛:对于动物饲养者,户外遛犬必须要栓犬链,是起码的法治要求。绝大多数犬只被碾压的案件,都是不栓犬链任由犬只户外活动所致。在公共场所束缚犬只,一方面保护了自己心爱的犬只,另一方面也是对公共安全的维护。

每起交通事故案件都具有独特性。比如有些小动物从车辆侧面窜出来或者司机在倒车时发生碰撞,这时候不能过度强调司机的注意义务。但是如果小动物出现在司机视线前方,应当在保持车辆安全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制动或规避)避免碾压。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驾校或者日常城市驾驶车辆所熟悉的交通法规规则和在乡村或者郊外行车要求不完全一样。比如在省道、县道行驶时,会看到提示乡村的提示标志,这时就提示司机必须要降低车速,确保安全。因为乡村道路狭窄,民居距离道路较近,道口多、视线较差。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往往会推定司机为全责。此外,现在机动车电子辅助功能越来越丰富,比如自动驾驶、车头的雷达传感器等,但这些设备并不能完全应对复杂的市郊或偏远山区道路通行状况。因此,还是需要司机做好充分准备,避免疲劳驾驶,不要过度依赖于辅助设备介入。对于司乘人员,都务必系好安全带,以最大限度降低意外可能带来的损害。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楠特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宋胜男 李金凤 丁兆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