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京录课的日日夜夜 之二

 渐新堂 2021-08-11

在北京录课的日日夜夜  之二

唐建新

生日蛋糕    (2006-01-22 23:58:09) 

唐建新

      今天是朱海11岁的生日。

     我们大家都很关注这一件事情,刚到北京就向人民教育社的同志说了21日小朱海满11岁的大事,人民教育社的也满口答应,到时候给认真祝贺一下。

       然而,朱海的调皮也的确令人头痛。在大家认真进入状态准备开始录制时,他忽然跑去洗手间,或者去倒水喝,或者拿药吃。有的时候,就在边界或者说是临界点上来一点恶作剧,做做怪相,吐吐舌头。当然,至今没有真正的影响过录制,但是,令人担心啊。

       人民教育社的刘一批评他,他就不高兴了,还说,你们把我送回去。

       真没有办法,我只好恩威并重,用两手来对付他。批评他了,他不高兴了,就请他给我摆弄数码相机。我的数码相机也的确给弄来不能够照,他就高兴了。说话已经很困难,沙哑得厉害,仍然与别人比谁的嗓门大,声调高。

       晚上终于到了,我们一行12人到肯德基去吃晚餐。一束巨大的写有“朱海生日快乐”的淡蓝色的玫瑰花,格外诱人。在随心所欲地吃够肯德基后,点燃了11支蜡烛。整个大厅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大家也拍着手,一遍又一遍地唱歌,为小朱海的生日助兴。朱海在心中郑重地许下自己的心愿,然后一口气吹灭了所有的蜡烛。顿时,大家都欢呼起来,为了朱海的年岁增长,为了我们这个临时团体能圆满完成录制任务。

      切蛋糕,朱海虽然极端调皮,但还是首先想到切给我,给其他的老师,给女同学,给男同学,最后给自己。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要把蛋糕留给十多位影视公司负责录制教学课程的叔叔阿姨们。

       无论是我们不苟言笑的老师,还是他们同学相互之间,以及那些摄影师们,几个男孩子都在趁人不注意就跳起来用蛋糕给你抹个大花脸。大家笑啊乐啊,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好像又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

       孩子们也太困了,估计回到房间就会马上入睡,因为,白天就在不断打呵欠,实在受不了了,太需要睡眠了!

       昨天晚上太晚太疲惫,没有上网。

      今天一觉醒来,自己的手机闹钟没有闹醒我,居然快八点,匆匆洗漱,就催促大家起床,赶往摄影棚。

       早上,男生女生纷纷状告朱海:昨天晚上大闹闺房,到女生宿舍去打闹,躺在床上不起来,回到自己的宿舍又不断打电话去骚扰,与男生打闹到两点多钟……

       到摄影棚里,仍然精力旺盛地奔跑。一会儿去搞摄影机的把手调距离方向,一会儿又去戴上耳机话筒与谢导演通话,一会儿去化装师那里拿来发胶水到处喷人,一会儿又去举起音响师的方向话筒玩耍,真担心他会随时出事。

      最可怕的是还没有开始拍制,就有一个男孩倒在桌子上几乎睡着了,女生也接连打呵欠。大家都觉得事情严重,要我拿出办法来教育乃至处罚朱海。

      我还是坚持用两手来对待朱海,相信他能够明白事理,分清大事小事。利用吃饭的时候给他单独谈话二十分钟,讲聪明人如果不能够控制自己,不能够按照社会规则办事,到头来只有进监狱被枪毙,犹如开车不能够控制自己,非不靠右行,那就只有撞车。

       我们也做好准备,实在还要闹下去,让其他五位同学无法睡觉,白天还继续胡闹,就停课一节,再不行,就送回去,在北京另外找一个学生替补。

       还好,今天朱海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首先自己也极端难受,想发言说不出话来。很多地方自己觉得比别人想得好,由于音质过分沙哑,谢导不要他回答的声音。晚上,程老师专门召开了男生的会议,并决定9:30上床睡觉,查房三次,保证明天没有一个人打呵欠。

       9:30我去关心男生,他们也基本上进了被窝,保证明天没有一个人打呵欠。

       为了保险,我还是将室内及洗手间的电话完全拿走,还拿走了男生宿舍的门房智能卡,以方便查房,何况,明天一早还要带他们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棚里棚外(2006-01-23 23:48:18) 

唐建新

       这一次录制国务院委托教育、财政、发改三部委联合办理的西部开发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七年级上册语文项目的电视教学片,老师学生都领会足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板书,凡是“走之旁”不小心在左下角穿成了圈的一律停下来,凡是禾旁白字旁起笔从左往右书写的一律停下来,就连新字的斤旁的起笔,也不能从左往右。

       讲课时,必须时时面对电视机前的学生,如果不小心说成“电视机前的朋友”,也必须停机。而我们的教师,不面对眼前的六位学生就不容易找到感觉。在面前的学生与电视机前的学生之间转换,要自然要流畅,也的确不容易。

       就是转身板书,学生上前板书,也需要训练好多次:慢转身子让镜头能够来得及捕捉,预测位置让书写时自己的身体不挡住写字的过程;学生讨论的转身也必须有镜头意识,只能够从左边转动。

      念课文不添字不减字,老师学生因此事也常常停下来纠正,哪怕是一个语气词发语词。“给予”“泯灭”等之类的读音,也常常使人异常紧张。前鼻后鼻音,边音鼻音,也在尽量停机纠正。更不用说涉及到的其他内容了。一丝不苟,严谨要求,给每一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教师的吞音,把“同学们”的学,常常在快速之中给吃了。一位在电视台工作过的教师,镜头感很好,但是面部像播音员,没有或者说缺乏教师的笑容。对这两点,也是当作大事,认真严肃地进行分析,现场捕捉嫌疑,加以彻底纠正。

       学生在拍下课时的“再见”动作,竟然也一连拍了五次:动作大了不行,小了不行,停早了不行,摇手过分了也不行,表情板了不行过分了的也不行。

      至于“鲁迅先生是全世界十大著名文学家”之类的话,缺乏权威出处,也没有足够的中国认可等,统统进行重拍。

       好些时候,服装、音响,我们的肉眼及耳朵看来听来没有问题,可是过不了仪器这一关,也得重新录制。

       谢导带领影视公司的十多个人,按照拍电视剧的标准来制作电视教学片,点名时传出的一号位二号位三号位四号位、美工、化妆师、音响师、场景场记,叫人立即紧张起来。孩子们一开始感到的静,就是这一刻,令他们感到什么声音都没有时的难受。而总控室里,还有一大帮子人,管视频的管音频的管场记的管编辑的管什么的,我们反正也不清楚。

       最后,这些片子要经过人民教育社中学语文室的初审、室外人员参与的二审、总编辑室的终审。但愿大家这么认真,多数或绝大多数录制品都能够顺利通过。

       毕竟,棚里表演的一分钟,需要棚外的十年功啊!

                                                        2006年1月23日

峰回路转的一天(2006-01-24 09:57:24) 

唐建新

       今天六点叫早,孩子们表现很好,第一次六点半保证了准点发车。

       前往天安门观看升国旗,必须早起,但是,孩子们起床后的第一反映是饿。没有办法,太早了,还得坚持。

       处于隆冬季节的北京,今天早上气温是零下六度,广场上看升旗仪式的人仍然很多,警戒线也比过去扩大了许多倍。站在那里,等待时间的流淌,急速跺脚,不断说话,还不断教育孩子观察,把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都给了李鸣晗朱海,只要他们高兴。旁边一位七十多岁的外国老人,非常虔诚地等待和观看,不断照相,当国歌奏响的时候,肃立脱帽行注目礼。这一切,我叫肖思轶学习,尽管很冷,肖也把自己的风帽揭了下来,对迎风飘扬的国旗行注目礼。

       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就蹦蹦跳跳地飞快赶往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路上,学生们买了一些毛主席纪念品,以便送给亲朋好友。

       等我们赶回中关村南大街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八点三十分,时间正好。在外面的肯德基吃了早餐,就急急忙忙赶去摄像棚和化妆室。

    今天师生都很顺利,屠做的《童趣》是初中的第一次文言文学习,我们磨得也很细,效果非常好。《生命生命》很有一些新意,也顺利,第一次上午完整地拍完了两节课。

       遗憾的是朱海想发言发不出声来,痛苦万分,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所以决心节约嗓音,拼命吃药,以便尽快恢复。

       午饭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昨天加班一整夜,把2000G的硬盘上的内容倒出来,加班整整一个晚上,张和公司的人熬了一个通宵。今天中午,大家太疲惫,我也和李鸣晗在音频编辑室打盹,没有想到一醒过来就是四点!心里发慌。早上,刘真福老师要求通知家长,年三十才能够回去,为了拍摄,必须推迟一天。我不能答应啊,这当中李淑娜还要回老家梅州过年,一说此事,一脸愁容。我心里想,万一不行,叫李先回,或者,年三十到南山后,我送她到汽车站。

        唉,出发的日子啊!

       孩子们还好,提出每晚多拍一节,晚上不睡进行加班,真令人感动。然而,教师备课来不及,还得一步一步的走。

       当时,刘很强硬,我也很坚决。最后我说,24日晚上来确定回去的日程。

       拍摄现场也留下一些遗憾,程晚上做的《理想》,快结束时,提出“什么是理想?请查工具书。”学生查后说,词典有两个义项,教师此时居然按照刘事前设计的教学点生拽到修辞方法的作用上结束本课,没有抓住自己发出的问题进行解决,用通俗的话一语破的。

       当然,遗憾是多的,然而这些遗憾促使着我们的不断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