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小康村|贵州玉屏瓮阳村

 老沈阅览 2021-08-11

雨后的瓮阳村,远山如黛,云雾缭绕。近处,幢幢小楼错落有致,镶嵌在桃园之间的一条条产业路若隐若现,宛如一幅静谧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

瓮阳村活动室门口的停车场内,不断驶入的私家车让这个距离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城12公里远的山村一大早便热闹起来。望着络绎不绝的游人,瓮阳村党支部书记姚沅昌多了些许感慨:“这一切的变化,以前从未想到过!”

图为贵州玉屏瓮阳村活动室。

坐落在武陵山深处贵州省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的瓮阳村,四周丘陵蜿蜒连绵,村里土地高低错落不平。200多年前,瓮阳村村民的先祖从江西迁徙经过这一带,看到这里山林茂密,便打算在此定居。

丘陵切割破碎,地面崎岖,瓮阳村村民靠传统农作物种植为生,种地没有路,只有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收粮全靠肩挑背驮。运输、出行成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最大阻碍。

瓮阳村村民在这里代代繁衍生息,却始终面临发展的难题。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贫困仿佛生了根。

村里受不了苦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住户留守化”的困境,诉说着瓮阳村村民的无奈与彷徨。

只能“穷”等?2014年,勤劳肯干的姚沅昌被村民们推选为瓮阳村村委会主任。上任后,姚沅昌带领村民们苦苦探索致富之路,围塘养鱼、种植水果,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并没有让瓮阳村富起来。

两年后,因工作需要,姚沅昌开始担任瓮阳村党支部书记。“不能辜负村民们的信任。”姚沅昌意识到,瓮阳村富不起来,是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修一条进村的路,刻不容缓!

政府配套资金只够修路,没钱请施工队,只能自己上。然而,瓮阳村虽然有327户人家,但年轻人不愿意回来,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这样的一群人能修路?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既然群众把我选到这个位置,我就得豁出去,带着大家干!干,才有出路。坐着等,啥也没有!”姚沅昌的话语打动了村民们。

杨宗学是第一个赞成修路的。“祖祖辈辈吃够了路不畅的苦,修一条通到家门口的路,是大家多年的愿望。”他主动把土地让出来,从2017年初开始,天不亮就加入到修路的劳动中。

谈起修路的历史,71岁的老党员周国华满眼欣慰:“党员不带头干,谁来干?我就是去搬一块石头,抬一铲泥沙啥的,也是想早点看到路通啊!”

为了修路,瓮阳村男女老少齐上阵。75岁的老汉杨明超总是早早来到修路现场,拿着铁锹干一会,再擦擦额头上皱纹的汗水,干得慢却不肯休息。他说:“我力气不大,众人都在干,我也不能停。”

“老人们没想其他的,只是想看到村里的变化。”姚沅昌回忆,以前的瓮阳村,党员号召力弱,许多群众对村里的发展大事,都持观望态度。如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家都是一条心,希望尽快修通进村的希望之路。

就这样,勤劳的瓮阳村村民满怀希望,憧憬着明天的美好,跟着支部走。历时一年,修通、硬化了3公里长的进村路,结束了瓮阳村不通水泥公路的历史。

进村路通了,但通往小康的道路并不会自然到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瓮阳村又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

“村里夏姓兄弟种植黄桃成功,是因地制宜的魅力。”姚沅昌说,瓮阳村按照玉屏县“一村一品”的要求,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大户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流转瓮阳村及5个邻村1500余亩土地,破除土地壁垒,大力发展黄桃等精品水果产业,打造“一季赏花·三季采果”的瓮阳新景象。

图为航拍瓮阳村黄桃基地景色。

为了做强黄桃产业,瓮阳村全面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按照瓮阳村40名党员的人数,将村集体产业面积均等划分为40个网格,每名党员带领该网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群众负责一个网格的产业管护。

同时制定考核制度,对效益好的网格进行表彰,以此来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到村集体产业发展中。2020年夏天,瓮阳村黄桃总产量30万斤,产值近500万元。

跟随姚沅昌走在村里,新修的“瓮阳食府”人气正旺,休闲垂钓池旁不时传来阵阵笑语。借助黄桃产业,瓮阳村努力打造农旅一体化田园综合体。

“好生活都是干出来的,勤劳已成为瓮阳村村民刻进骨子里的一种精神。”如今的瓮阳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广。对于姚沅昌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他对未来还有许多规划。

薄雾散去,俯瞰瓮阳村,苍翠环绕,恬淡静美。不远处,“桃行天下、勤意瓮阳”的标语闪闪发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